在文化传承这一块儿,我们有些地方是很失败的

【本文由“特离谱必败”推荐,来自《飞扬跋扈的前妻教出一个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的儿子,我该怎么办?》评论区,标题为特离谱必败添加】

  • 加油种花家
  • 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太过于讲“情面”!

    以为这样,就可以维持、维护一种平衡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破坏“规则”!

    中国最大的亲子关系问题:过度抚养,无限抚养! 

    我说个真实的事,我认识一个和楼主情况差不多,只是他是一个会计(普通地方国企),收入也不高,差不多也是孩子小学就离婚了,那个孩子(儿子)一直跟随妈妈生活,自离婚起就每个月给付生活费,后来他儿子上大学直到毕业,但是他说他儿子从来没有当面叫他一声“爸爸”;

    按规则来,我相信你的离婚协议或判决离婚上有条款:孩子抚养费给付到18岁成年;

    别说离婚不在一起生活的孩子没情义,就是现在很多和父母一起生活长大的孩子,一样没情义! 大家以为这是个别现象? 去问问大学的老师、辅导员吧,如果不是要钱,几乎没有孩子主动联系父母的;

    现在各个平台:以小红书、B站等年轻人聚居地为例,里面到处是:《父母不富有生我下来干什么?》,《没有父母的托举孩子该怎么生活》...

    根本原因还是,中国从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期中,涉及的家庭关系、亲子文化等等问题;

    以前可以靠人情世故来维持的各种关系,现在面临挑战

    首先,要让现在的孩子明白,父母有养育孩子的义务,但是孩子独立和敬老也是义务,养育成年是父母的义务但不等于终身抚养!

    要教育孩子:成年后给钱是情分不是本分,奥巴马43岁还在还学贷,虽然国外不像《意林》那样人人都是自己赚大学学费,但是大学生赚钱读书、贷款读书的比比皆是!

    中国孩子真的是过度抚养了

在文化传承这一块儿,我们有些地方是很失败的。比如孝道,几千年来的社会的根基之一,如今早已经被西方传入的什么自由、平等思想打败。

孩子想要的自由,其实是不负责任的放纵。比如,很多孩子希望能少点做作业的时间,多一些玩手机、玩游戏的时间;希望父母、老师和学校不要管他们的早恋,枉顾不成熟的情感对学业的严重影响,等等。

他们想要的平等,其实是缺乏尊重的无礼。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接受孩子直呼其名,或者直白地评价父母无知、什么都不懂、没资格教育自己。

孩子从来都不懂,他们的认知是片面的、有缺陷的。正如网上流传的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足够尊重孩子的天性,那么你大概率会发现他们的天性是:怕苦、怕累、怕学习,又馋、又懒、又贪玩!因此,他们需要父母和老师们正确引导他们、约束他们,才能正确成长。

很多孩子还是自私的——他们希望的是,父母在他们没有经济能力的时候,能够义无反顾地给他们资助,要啥给啥;等他们成年,他们又希望父母没事儿别打搅他们的小家庭,处理婆媳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开住,最好也别让他们赡养。直言18岁就断绝父子关系的大有人在——希望你养他,但不希望他养你。

所以,在孝道所剩无几的现代社会,父母应该在抚养孩子过程中,也为自己多一些打算。比如,尽到应尽的义务之后,更多为自己的后半生着想一下。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