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对中国对外航运的威胁

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对中国对外航运的威胁

昨天我的一个回复,谈了新加坡与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军事合作。今天我摘录两篇他人的文章,看新加坡经济因中国而获利的同时,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对中国对外航运的军事威胁。当然,这两篇文章没有明确的说明,在战,从新加坡提供给美国的军事基地出动的美国军舰,可以就近很方便的掐断我国在马六甲海峡的海洋运输。这种方便是新加坡提供的。

20251028,网易新闻《17万人靠中国吃饭!新加坡却拿着中国给的钱,养美军堵中国家门口》讲:“作为全球四分之一海运贸易的必经通道,马六甲海峡每年通行10万艘船舶,其中60%的货轮与中国相关。2024年新加坡港处理的4112.4万标箱货物中,2400万箱直接关联中国贸易,占比达64.8%。这种依赖在能源领域更为显著,中国80%的石油进口需经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燃油年销量达5492万吨,占全球六分之一份额,其中25.8%的成品油出口至中国。

港口码头的昼夜运转印证着这种共生关系,新加坡港务集团的8万名员工中,40%负责处理中国货物,从电子产品到日用百货的集装箱在自动化起重机下流转。跨境电商服务商Lazada的60%营收来自中国商家,直接带动2.3万人就业,中远海运2019年收购港务集团20%股权后,投入12亿美元升级自动化设备,使码头运营效率提升30%。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进一步巩固了这种经济依赖,截至 2025 年 9 月,中国对新直接投资存量达 450 亿美元,涵盖房地产、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新加坡标志性的滨海湾金沙酒店,中国企业持股比例达 30%,在新加坡科技园区内,字节跳动、腾讯等中国科技公司设立的区域总部,雇佣本地员工超 1.2 万人,平均月薪达 8000 新元(约合 4.2 万元人民币),远高于新加坡平均工资水平。

这种投资不仅带来就业,更推动新加坡产业升级,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新建设的氢能研发中心,带动当地 300 余家配套企业发展,形成年产值超 50 亿新元的产业链。新加坡经济政策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若剔除对华经济合作贡献,新加坡失业率将上升 2.5 个百分点,GDP 增速至少降低 1.2%。

军事支点上的美国存在

与经济领域的中国依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加坡在安全领域与美国的深度绑定,樟宜海军基地自2000年扩建以来,已成为美军在东南亚的核心据点。这座占地86公顷的深水港可停靠航母,配备自动化弹药库和地下导弹贮藏设施,东向监控南海,西向辐射印度洋。2025年部署的4艘濒海战斗舰与P-8A反潜机形成立体监控网,日均12架次的反潜巡逻覆盖马六甲海峡中线。

军事合作的实质性进展在2025年3月达到新高度,第27届“英勇标志”联合演习中,600名新加坡陆军与2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人员组成联合特遣队,在现代化军训城开展城市攻坚训练。美军东南亚轮驻部队成为首个在该基地训练的外国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史密斯上将的到访,进一步巩固了两军合作关系。

这种安全合作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20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授权在马六甲海峡实施“海上封锁”行动,樟宜基地成为遏制地区影响力的前沿堡垒。新加坡虽未公开承认,但其配合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的举措,包括要求台积电新加坡分公司限制先进制程芯片对华出口,已暴露其安全战略的实质。”

2025-10-28,今日头条《新加坡靠中国海运发家,却请美军进驻,中国布局新航道破局》讲:“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的全年数据更值得关注,2024年其全球港口集装箱处理量突破1.02亿标准箱,创下历史新高。在这些亮眼数据背后,中国因素占据关键地位,新加坡转口贸易占比长期维持在九成左右,其中绝大多数货物往来于中国与全球市场之间。小到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广东佛山的家具,大到山东青岛的机械设备、江苏苏州的电子产品,经新加坡中转后,被送往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的各个角落。

对新加坡而言,中国船队带来的不仅是码头装卸费与仓储收入,更拉动了物流、报关、金融等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船舶加油这一核心业务,新加坡凭借区位优势占据全球六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而穿越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中,六成悬挂中国旗帜,其中不乏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油轮。

要知道,中国80%的石油进口和50%的进出口贸易都依赖这条“咽喉要道”,这些船队在新加坡的加油补给,已成为当地海运业的稳定收入来源。海运业对新加坡的经济贡献尤为显著,直接支撑了17万从业人员的就业,这一数字相当于其劳动力总量的近十分之一,从码头装卸工人到物流调度人员,再到为中国货主提供服务的报关中介,多数人的收入都与中国相关业务紧密相连。可以说,中国海运既是新加坡经济的“输血者”,更是数十万家庭的“饭碗保障”,按理说,中国作为新加坡海运业的“最大金主”,双方本应构建互利共赢的紧密关系。

但新加坡早在1990年就与美国签署合作备忘录,允许美军军舰使用樟宜海军基地,1992年起更让美国第73特遣部队在此常驻。

樟宜海军基地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这里可停靠航母、核潜艇等大型舰艇,部署的侦察机与预警机能全面覆盖马六甲海峡核心航道。尽管与驻日美军3.5万人、驻韩美军近3万人的规模不同,新加坡的美军存在更侧重“轮驻”与“设施共享”,但其监控目标却十分明确,作为马六甲海峡最主要的使用者,中国船队的航线、货物调度等动态都在监控范围内。军事专家指出,美军在此的存在相当于安插了“流动摄像头”,给中国的贸易安全与能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美军驻留的相关维护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新加坡靠中国海运赚取的收益,有公开数据显示,新加坡每年在军事基地维护、外军合作等领域的投入超过10亿美元,这些资金本质上来自中国货轮的转口费与加油费。这种“拿中国收益供养潜在监控者”的操作,被外界称为新加坡的“平衡术”,既想依托中国市场获利,又试图通过引入外部力量实现“制衡”。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公开表示,“新加坡是靠着中国的发展才获得了更多机遇”,这句话精准点出了两国关系的核心,但新加坡的“平衡术”正在侵蚀合作基础,一边依赖中国市场获取收益,一边借助美军存在制衡中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