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农业政策是很多的,也花了不少钱,但执行过程中就很奇妙

【本文来自《到底要不要给自己的农村父母,购买或者补缴社保?》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社保的问题大家都在谈,我倒是想说下农民补贴的问题。

其实我国的农业政策是很多的,也花了不少钱,但执行过程中就很奇妙,直接给农民的,就像把有限的米撒进河里,泡都没翻出一个就没了,例如种粮补贴之类的直补,你也不能说没用吧,但农民想靠此改善收入致富显然是想多了。

还有一种呢是间接补贴,通过实施项目改善农业生产力,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这种间接性项目由于企业都赚了钱,反馈上来都是好好好,实际上有效果好的也有差的,作为间接被服务对象的农民群体由于没直接拿到钱,自然是好的时候不置可否,坏的时候大骂一群**。

我认为最蠢的一种呢,是补贴给中间人企业。施政和收税是一个道理,无论发钱还是收钱,大家都愿意对着少量客户猛猛干,也不愿意直面千奇百怪的全部群众——比如确实真的会有人因为你给他发的补贴备注成了工资,而去信访你没给他发补贴的。但我真心觉得这里面的弊端很大,那种充当农民和政策之间的中间人企业,虽然替你承担了这么点矛盾、农民也觉得省事了,但他的利润扩大绝对是依靠两面吃的,既要想尽方法骗补贴、同时也要想尽手段压低农民收益——而这就相当于,本来农民的种地收入就不高,还要被一个中间人群体吃掉一截利润和政府补贴,而且越是因为临时行情变化出台的惠民措施,这个群体就越是能找到漏洞实现两头通吃:比如今年气候不好作物质量不好,为此临时补贴了一笔钱,这个群体完全可以领了政府这笔钱转头就告诉农民,政府说了今年你们作物的质量不好,你得低价卖给我。好好好,发补贴还让农民吃亏受损,真是刷新我三观。

——当然,我也不是说要直接派人去取代这个群体,既然存在必有其原理,简单粗暴也会产生一堆新的问题。只是我想,科技都如此进步了,我们为什么不仔细想想,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通过现代新的学说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去替换掉这个传统的不事生产的中间阶层呢?听着这群人只赚每斤几毛几毛的利润,可仔细想想粮食每斤也不过就卖一两块钱,这些钱留给我们本来就赚的不多的农民不是更好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