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腰斩、开店放缓!“酸奶界爱马仕”不行了?
面对市场变化与增长瓶颈,一批现制酸奶品牌开始另谋出路。

“酸奶界爱马仕”负面消息频出,怎么了?
11月20日,Blueglass Yogurt(简称“Blueglass”)母公司北京悦活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新增两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达221.63万元。
在此之前,Blueglass因降价也曾备受争议。
作为一度大热的网红品牌,其一杯酸奶售价49元,人均消费40元以上,也因此被称为“酸奶界爱马仕”。但最近,其在外卖平台上,部分产品价格低至22.9元,较49元的原价降幅超过50%。
产品大幅降价、背后公司成为被执行人,Blueglass所处的现制酸奶赛道,也正在收窄遇冷,不少品牌陷入了增长困境,或门店收缩,或开始转型尝试新的业务。
价格腰斩背后,Blueglass开店放缓
红餐网查阅外卖平台发现,目前Blueglass热销的“小蛮腰”系列,目前部分产品有比较大的折扣力度,比如原价54元的小蛮腰油柑西梅青苹果味+黑松露饼干,现低至4.5折,仅售23.9元;小蛮腰果冻橙冰乳味+膳食纤维燕麦脆从53.5元降至22.9元。
不过,Blueglass这些折扣产品仅在外卖平台售卖,目前线下门店和小程序并未调价。同时,其折扣产品的范围也在缩减。据公开信息,11月17日,Blueglass的折扣套餐有4-5款,如今只剩下3款。
回溯品牌发展历程,Blueglass的高端定位曾是其破圈关键。
自创立以来,Blueglass便以“精致、健康、中产女性”为核心消费人群,凭借胶原、花青素、深海藻蓝蛋白、VC等功能性酸奶产品卖点和简约轻奢的门店设计,走高端路线。
2023年,现制酸奶品类火热,Blueglass成为炙手可热的品牌之一。彼时,Blueglass多城首店开业,都曾出现排队1-2小时的盛况,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但眼下,这样的热闹场景已不在,Blueglass还因高价陷入争议。
今年以来,在社交平台,#49元一杯的中产酸奶翻车#网红高端酸奶凉了等话题频频出现。不少消费者吐槽Blueglass是“智商税”“健康税”。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Blueglass降价,背后是现制酸奶赛道的热度正在退去,也折射出行业内卷下不少品牌的生存困境。
红餐网注意到,处在争议中心Blueglass开店速度不如此前。
2021年,Blueglass拿到超2亿元的融资。当时,Blueglass不过40+门店,却提出要三年之内,在全国一线城市开设1000多家新店。
此后,Blueglass开始加快拓店的步伐。据Blueglass公众号信息,2022年其新开了46家门店。2023年,Blueglass开店数量达到高峰,年内新开70+门店,首次进入了广州、无锡等城市。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2024年以来,Blueglass仍热衷在各大城市开首店,不过开店速度有所减缓。
据红餐大数据,2024年,Blueglass新开约60家门店,今年1-11月,其在长沙、南宁、长春等十多个城市开出首店,新增30+门店。目前Blueglass总门店数已经突破210家。
而在2023年7月,Blueglass门店数还不到100家。尽管两年时间实现了门店翻番,但距离其千店目标还相距甚远。
热潮褪去,现制酸奶品牌们开始另谋出路
2023年,现制酸奶从小众品类一跃成为创业热门,Blueglass、王子森林·现酿酸奶、K22草莓酸奶等一批品牌起势,无论是开店速度还是市场热度都表现亮眼。
近两年,赛道降温,不少品牌的发展势头明显不如以前。
一只酸奶牛门店规模从2023年的1000+缩减至如今的760+;王子森林2023年融资后曾计划于当年年底开出100家门店,而红餐大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王子森林新开门店不足10家,关店却超过30家。
事实上,中高端现制酸奶赛道面临集体困境:一方面,整体消费趋于理性,人均30-40元的价格在当下的市场环境很难有竞争力;另一方面,现制酸奶出圈的原因之一在于踩中健康消费的趋势,但近两年不少品牌都陷入“伪健康”“虚高价”的争议中,单靠概念营销难以持续吸引消费者。
面对市场变化与自身的增长瓶颈,一批现制酸奶品牌开始主动求变,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挖掘增长点。
比如今年7月,主打鲜果酸奶的K22草莓酸奶推出了“K22下午茶市集”,在保留部分主力酸奶饮品的基础上,新增了小吃、甜品两大系列产品,包括薄饼、烤肠、土豆包等。
据大众点评,仅4个月,K22下午茶市集就已经在广州、佛山、南京、温州等城市开出了90+门店,其中不少是由原有的K22草莓酸奶门店改造而成。

△图片来源: K22下午茶市集官方小红书
红餐注意到,在头部品牌寻求新增长点的同时,现制酸奶赛道并未完全失去吸引力,一批新品牌以差异化定位悄然崛起,其中“新中式酸奶”热度颇高。
典型如上海的楼下酸奶,成立至今一年多时间,已经在北京、宁波、常州、苏州等城市开出了40+家店,其产品围绕着酸奶展开,有酸奶冰沙、酸奶碗、酸奶茶等几个系列,人均消费在20-30元。
被称为“重庆酸奶天花板”的李若桃手作酸奶铺,据红餐大数据,其已经在川渝地区开出了近60家门店,今年还在武汉、西安、青岛等地开出了首店。目前全国门店数突破80家。
此外还有以“酒酿+酸奶”为核心的宝珠奶酪,开出近百家门店;以云南本土食材为核心的“懒山碗·云南手作酸奶”开出10+门店等。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这一系列变化,或预示着现制酸奶行业将进入一个更加理性、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而新入局的品牌,仍有通过差异化定位、业态创新挖掘增长空间的可能。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李金枝;编辑:方圆。



红餐网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