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没有院士?

最近增选了144名院士,网上又有很多议论,到了我这个年龄,认识的人评上院士的真不少,去年请同学吃饭,让他叫几个人,他就叫了个同校的安徽老乡,结果院士结果出来,两人都评上了院士。

今年院士名单出来,中国移动的王晓云我是很熟悉了,她不但是中国移动的总工程师,著名技术专家,也是中央候补委员,在我们的圈子里非常有影响。

我发现我非常熟悉的邓中亮教授今年也评上了院士,我还去他的实验室聊过,他一年若干节日,都是用短信给我发节日问候,现在还用短信发的真不多了,我怀疑他是写了个程序群发的。不过我还是用短信给他也发了一个祝贺。

于是我就想到华为怎么一个院士也没有?早就想说说这个话题,以前呢我总觉得,还是院士评选制度不够公平,都是熟人在评 ,相互罩着,关系比水平要重要。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呢?肯定是有的,学术圈子本质就是一个小圈子,关系一定会有作用。

其实我现在看华为没有院士,也还是有华为这个企业自己的特点。今天以华为的名气,如果下决心要给自己弄几个院士,技术水平这是没有问题的,对这个圈子我太熟了,4G、5G研究,华为当然是领先全世界的,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余承东,他也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也是可以评院士的,华为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也不是一项两项,以我看不是评上院士,华为评个三五个院士也不成问题。

华为人水平肯定不成问题,以华为的财力和现在的影响,下点功夫冲一冲,拿下几个院士可能性很大。

我有点怀疑华为对于评院士是有些抵触的,甚至是根本不想评上院士。

这个道理也并不太复杂,华为那些强大的技术人员,他们在华为做出来的贡献,比如说国家科学进步奖,该得的都得了,荣誉都有。在华为这样优秀的技术人员,收入是非常高的,应该说该有的回报也都有了。为什么还要去评一个院士?

院士对于华为有没有意义,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说影响力,华为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影响力,增加一两个院士,对于华为提升影响力毫无帮助。华为是不需要用院士来装点自己。

除了影响力之外,我怀疑华为会认为有人评上院士,对于华为的管理是负面的。因为今天是个院士,那就有了身份和资历,轻易是不能动的,这就成了一个有标志性的人物。华为不需要这样有标志性的人物,华为需要所有的员工都努力奋斗,不断前进。余承东如果想睡大觉,也会被马上拿下。

一个评上院士的人,还努力在一线奋斗,不断在技术水平上面取得突破,这个积极性就没那么高了,毕竟有了身份和地位,也有了一定的待遇,很容易失去奋斗精神,一般评上院士之后,还能出较大技术成果的人不多。

华为需要的是不断努力的人,贴上一个身份标签,有可能变得说不得动不得。靠自己身份就可以过日子的人,华为是不需要的。

所以华为那些在一线作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自己对于评上院士的积极性没有那么高,余承东决不会想去报一个院士,大部分技术人员也不会这么想,即使他们水平完全够得上。作为一个企业,华为也不鼓励员工报院士,有时间有精力,还是好好干活,做出好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才是做企业的正道。

评上了院士,能力不会有提升,科研水平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也不会上一个台阶。在奋斗精神上可能还是负面的,为什么要去评这个院士呢?

华为之所以成功,这是一个务实的企业,对于评个奖,弄一个虚职,华为从来没有这样的积极性,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华为成功的道理。

一度我也为华为没有院士挺抱不平的,现在想想,有一个院士又如何?他能帮助华为上一个台阶,还是能帮助华为扩大影响?

没有院士挺好,华为少了很多的负担。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