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IPO的东山精密:AI新周期下,中国制造的深水区考验

当全球制造链重构从趋势走向现实,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能力,已然成为资本市场重新评估企业成长天花板的关键指标。

就在这一节点,东山精密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在PCB、光芯片、光模块等关键零部件领域深度嵌入全球AI与智能终端供应链的企业,开始走进全球投资者的视野。

500

AI时代的材料新周期,东山精密踩中主线

招股书显示,东山精密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具备全球化视野与布局的创新驱动型公司。自成立以来,东山精密在核心产品领域建立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灼识咨询资料显示,东山精密是全球唯一同时具备PCB、光芯片和光模块能力的供应商,其合计约占AI服务器物料成本的9%至14%,仅次于GPU。

随着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数据中心带宽需求加速增长、高速互联模块迭代提速,这些基础器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这意味着,虽非AI的发明者,但东山精密有机会成为这个时代受益最直接的制造类公司之一。无论AI应用于推理端、训练端还是边缘端,服务器内部的连接密度、线路复杂度、材料要求都在不断升级。

从数据来看,东山精密已在行业中占据显著位置。据灼识咨询资料,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全球第一大边缘AI设备PCB供应商、全球第二大软板供应商和全球前三大PCB供应商。

而且,东山精密的行业排名并非单纯依靠规模堆砌,而是凭借技术跨度与产品协同性构建而成,具体来看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其能切入客户产品设计早期。传统PCB供应商通常在样机之后才进入供应链,而东山精密因拥有光模块和光芯片协同能力,可在服务器、消费电子或汽车的研发早期介入。这使得客户对其依赖度更强,转单成本也更高。

二是其产品组合解决客户多个“关键节点”。以AI服务器为例,从基础PCB到高速互联模块,再到部分光芯片组件,东山精密能覆盖多个关键环节。这使其在AI服务器周期中形成类似半导体设备企业的结构化能力,而非单纯依赖行业增量。

三是东山精密现有客户结构已经形成壁垒。招股书显示,公司深度服务全球前五大消费电子品牌中的四家、全球前五大纯电动汽车厂商、全球前五大云服务供应商中的四家。

从大厂研发逻辑看,通常会优先绑定具有协同能力且能提供全球同质化供货的供应商,东山精密恰好满足这两点,这也是其在多个细分领域实现全球前三的重要原因,构成其上市价值的核心逻辑之一。

综上,东山精密的多层壁垒让其具备了穿越单一周期的基础,也为其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了更清晰的增长逻辑与价值锚点。

但一家组件供应商能走多远,不只取决于产品力,还取决于其能否在全球化的运营体系中持续保持效率、韧性与响应力。东山精密下一阶段的关键则是其如何在全球供应链的深水区中继续扩张。

全球化布局进入“深水区”,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果说技术与产品结构是东山精密的“内功”,那么全球化布局则是其最具竞争力的“外功”。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收入占比超77.7%,在15个国家和地区设厂,境外员工占比达20%。此时,“全球化”已从模板式愿景,转变为现实经营中最复杂、最考验管理能力的挑战。

一方面,跨国客户要求供应链就近配套。无论是消费电子巨头、车企还是云服务公司,都愈发强调本地化制造与区域供应链安全。

例如欧洲车企产业链注重供应链透明度,美国大客户要求关键部件不依赖单一区域供应。东山精密的全球布局可降低跨国客户的区域供应风险,提升交付速度与制造响应能力,满足各国政策对制造业本地化的要求。

在欧洲汽车业务上,东山精密收购欧洲零部件供应商GMD,便是完善欧洲本地化生产闭环的关键举措。

另一方面,多生产基地可降低单一区域政策与地缘风险。2020年之后,全球制造业共识发生变化,跨国供应链的连续性比成本更为重要,东山精密作为深度全球化运营企业,在这一趋势中获得了结构性红利。

然而,全球布局的经营难度并不低。伴随扩张而来的是多地工厂的管理成本、各国法规与合规成本、汇率波动与关税变动,以及人力、物流、税务的政策不确定性。

在2024—2025年全球制造业普遍承压时,这些因素尤为明显。对于东山精密而言,全球化如同放大镜,合作优势会被放大,成本与效率问题也会迅速凸显。

尤其,东山精密过去十年的扩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AI服务器等多赛道的共振。

然而,未来十年的行业特征已发生改变,规模与成本不再是唯一优势,“体系能力”才是关键,包括研发协同能力、跨区域管理能力、供应链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市场对东山精密的核心疑问集中在多方面:AI服务器周期能否如预期持续拉升?全球扩产是否会拉低利润率?光模块与光芯片产品能否保持技术领先?海外区域业务能否抵御外部环境波动?客户集中度高是否会带来博弈压力?

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答案,但都指向一个核心,东山精密未来的竞争力,将不再取决于单个产品或单一市场,而是能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运营能力”。

结语

海外运营规模、产品协同能力和较优的客户结构,这些因素均为东山精密在AI、汽车和电子产业的继续扩张提供了可能。

对东山精密来说,加速全球化的步伐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增长空间,也带来复杂性。在资本市场目光的聚焦下,东山精密未来要证明的已非规模,而是体系;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可持续增长;不是领先就好,而是领先的质量。这场长期检验,刚刚拉开帷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