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台海言论背后的‘心魔’
11月7日,高市早苗在日本国会备询时关于中国台海的狂言引来中国一系列的反击,但日本有关媒体却认为这只是‘祸从口出’。

国会备询时口出狂言的高市早苗
11 月 7 日,高市早苗在日本国会备询时关于中国台海的狂言引来中国一系列的反击。但日本有关媒体却认为,中国反应过度,日本外交界则想以低调换取中国的原则退让,他们认为高市早苗只是祸从口出。
“祸从口出”这话从日本人口里说出来我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在看中央电视台 4 频道的海峡两岸节目时,看到台湾的评论家以及中国的评论家们也在说这句话,就不太好接受了。
这里我只想弱弱地问各位专家们一句:高市狂言是祸从口出吗?
人的嘴巴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执行器官。真正的问题根源,在于下达指令的源头——也就是“心魔”。尤其这位在政界混了一辈子的高市早苗,怎么可能是随口而言之辈。
这个心魔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就种下了。
1853 年 7 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培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1794~1858),率领四艘军舰开到江户湾口,以武力打开了日本的国门。
由此引发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向西看的开始,但可惜的是,日本在接受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理论的同时,西方的炮舰政策似乎也深入日本人的骨髓。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向东亚扩张。
1879 年,日本吞并琉球;
1894 年与中国的甲午海战,最终以中国签署《马关条约》为结束;
1910 年 8 月,日本政府迫使大韩帝国签订《韩日合并条约》;1931 年吞并中国东北,随后把战火燃遍中国。
日本人应该是觉得这西方的炮舰政策真管用,大东亚共荣成了日本这时最美好的愿景,以军立国成了日本人的执念。
日本右翼崇尚西方人的傲慢,偏执于西方人的丛林法则,在由此而带来的短暂美好中不愿醒来。
二战,从 1931 年到 1938 年,日本在中国似乎所向披靡,他们想着的应该是现实版的蛇吞象。贪婪与欲望,成了军国主义的灵魂。
但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下,日本离自己的美好愿景越来越远,最后以无条件投降而结束。
美国人的原子弹似乎成了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救命稻草,他们一反常态,把自己从二战加害国的位置换成了受害国的位置,中国人民 3500 万的伤亡,万亿财产的损失,国力的极大损失被日本军国主义者完全忽略了。
日本右翼只记得日本被美国的原子弹轰过。但他们却认为日本给中国人民、东南亚人民的加害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日本对原子弹的轰炸成了最好的历史借口。
日本现在对中国的崛起害怕吗?要是站在日本右翼的角度,他们当然害怕。但他们的对策不是检讨历史,修正错误。而是绑定美国战车,重回军国的老路,继起历史的繁荣。
历史不是没有给过日本崛起的机会,只是他们走偏了向。
当下的日本右翼政客们正陷入双重镜像的迷思:一面用广岛核爆纪念馆的悲情滤镜自我感动,一面却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的累累白骨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失明使得他们在台湾问题上产生严重误判,竟以为复制 19 世纪的炮舰政策就能阻挡 21 世纪的历史潮流。高市早苗也不掂量掂量,她所搬弄的这个所谓“集体自卫权”在现实的中国面前能算几何。
要破解这种心魔,需要的不是外交辞令的修修补补,而是像当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一跪那样的灵魂拷问。可惜如今日本政坛盛行的是「跪式起立」的投机哲学——表面上向和平宪法低头,膝盖却始终为军国主义留着弯曲的空间。安倍晋三的「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论调,与高市早苗的狂言实乃同源,都是把《旧金山和约》当作历史免罪符的畸形产物。
这些日本的右翼政客还想用 19 世纪的殖民思维处理 21 世纪的国际关系。“高市之祸”其真正的根源,是内心这些长期积累的“魔障”,嘴巴只是把这些内在的“魔”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现在应该是我们为日本人破除心魔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