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里屯逛殡葬店,买到了人生墓碑

作者:夕四
“今天逛街,顺路逛了一圈殡葬店,买到了一个超好看的墓碑。”
逛殡葬店、随手买了个墓碑?如此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个词,居然是某个博主真实的一天。
这或许并非个例,在北京三里屯新型殡葬店走红后,打卡殡葬店买墓碑,在未来可能变得跟买菜一样稀松平常。
这恰恰预示着,曾经讳莫如深的“死亡”,正在通过现代的方式,慢慢变得可被谈论、可被触碰。

大多在京IP解锁北京三里屯这家殡葬店,姿势怕是如出一辙。
周末在太古里逛了一上午,中午涮个火锅,吃完出去看见隔壁有家ins风小店,正好进去逛逛消消食。

● 归丛门店
一推开门进去,先触发“猜猜我是谁”三连问:瞥见一墙的奢侈包包、锃亮的logo——这是一家品牌包包店吧?
眼神往旁边货架一扫,澳洲牛排、挪威三文鱼、和牛卷码得整整齐齐——嗐,原来是食品店啊。
再转向左边,书架摆满了书籍——所……所以,是书店?
上手摸摸那包,手感有些涩,完全没有皮质的质感,倒像是……纸扎的?
正犯嘀咕,身后突然飘来一句:欢迎光临归丛殡葬店!
你震惊回头看,一个女人一脸职业笑看着你,她身后的橱窗,几条如引魂幡的飘带轻轻晃着。

● 归丛门店。图片来源:归从
要不是外头晒进那点日光,不然真的会被吓到一边往外跑一边找妈妈,不用告诉俺娘,我不是孬种了,我自己亲自回去告诉她,我是纯正百分百、无添加的孬种。
谁家殡葬店长这么潮啊?
心里还是有点发怵,可中国人的万能魔咒是什么?来都来了,逛逛呗。
但越往下逛,是越想“死”。
一只只包包做工精美,走线严丝合缝,看起来跟真的没什么两样,就是不知道过地府海关时,会不会被判定为非合规物品给拦截下来?

● 图片来源:归丛
旁边的食物区,更是看得减肥党心里暖暖的,别提多安心了!更有动力继续减肥了,反正生前不敢碰一口的红烧肉、饺子、马卡龙,死后全烧着带下去吃,到时候再炫也为时不晚。
不过,这样的话,是不是早死早享福?
还有非常逼真的麻将、相机等文娱用品,在人间角逐不出的麻神,希望在阴间再凑一起一较高下。
左边的书籍,这些就不是纸扎的,都是一些与生命有关的书籍,可以放心随意阅读。

● 图片来源:归丛
毕竟烧书给下面的人也没用,人内卷就算了,做鬼还要内卷?真是太“阴间”了。
另一侧陈列着线香、蜡烛、香炉等一系列的祭拜品,还有“生命晶石”,是用骨灰烧制而成的,有意思的就是,晶石颜色会随着骨质的不同而不同。
可以将亲人的骨灰烧制成一颗独一无二的生命晶石,镶嵌在胸针、项链等配饰上,让他永远陪伴你。
归丛店里分上下两层,要说一楼是小试牛刀,那二楼就更加波澜壮阔了。
一面骨灰盒墙,但并没有给人惊悚的感觉,以往的骨灰盒清一色的黑棕,归丛这里黑的有,白的有,绿的有,连让家中长辈看了都要直掐人中的粉色也有,真·死亡芭比粉。

● 图片来源:归丛
不光多巴胺风格,做工也是很有美学,如同一件件艺术品,感觉我的骨灰躺在里面,都升逼格了。
就问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遇到了最想买的骨灰盒,该怎么办?
再旁边还有以棉、桑蚕丝制成的新式寿衣,与其说是寿衣,倒更像新中式,一改往日传统寿衣的粗制滥造。
寿衣就很好弥补了骨灰盒现在用不上但很想穿的遗憾。
这么美的寿衣,日常穿上班,领导同事都不敢烦你了,与职场这个充满怨气的地方简直不要太适配,关键还能出片,就叫寿衣OOTD。
归丛,这个名字取得好,寓意着一场伟大的旅行后,灵魂回归安然之境,像是结束,但更是新的开始。
从归丛开始,如今的人们似乎逐渐愿意坦然去谈论死亡本身。

当不再把死亡当作邪祟之物,大家聊起身后事,反倒多了份松弛感。
尤其是近几年,大家意识到,人不是老了才会死,是随时都可能会死,对死亡更多了一份释然。
在社交平台上,与死亡相关的帖子如雪花般,评论区没有想象中的死气沉沉,反而烟火气十足,网友们就像聊到底是吃甜粽还是咸粽似的,语气轻松地去聊自己的死亡。
一篇“假如人生重开,你会怎么处理自己的骨灰”的帖子,众人聊得热火朝天。

● 图片来源:小红书@数码小新星
有人说希望亲人把自己的骨灰做成骰子,平时犹豫不决的时候,掷两下,让他来给他们出“鬼点子”(鬼出的点子,简称“鬼点子”)。
一生在求上岸的人,生前考不上的编,死后还要再考,想把自己捐了当大体老师。
这个可以,我了解了一下,这个没有35岁限制,果然死者为大。
还有人说,要把骨灰掺进水泥里,他要证明给那些说他烂泥扶不上墙的人,你看,我这不就糊上去了吗!
甚至有人说,要把自己的骨灰放进一个小铃铛里,挂在爷爷的坟边,每当风起,她就会像童年那样,笑着跳着跑到他身边。
到时候,爷爷,您可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嫌我聒噪,假装睡觉,都怪我太想您了嘛。
也有人在祈祷,能有人在一个风大的日子,把他的骨灰带去高山顶上撒了,“我真的,想成为风很久了”。
这辈子没能活成最想成为的样子,但希望可能的话,能以最想成为的样子离开。
评论区有笑有泪,大家都在畅想自己的归宿,在怀念着那个再也见不到的人,也在与一生平凡的自己和解。
但这份轻松的心态,绝非把死亡当作儿戏,相反是对死亡更加重视了。
他们剔除了丧葬文化的繁文缛节,让死亡重新回到怀念逝者的最初本质。

● 电影《入殓师》
今年年初,经纪人杨天真便借着40岁生日,给自己举办了一场不一样的告别会。
朋友们聚在一起,依次上台念“悼词”,讲与她共同经历的过往,被花团簇拥的杨天真躺在床上,不禁潸然泪下。
北京男子王昊在人生的第15000天,给自己办了“半个葬礼”,此时的他成家立业,拥有两个孩子,葬礼悼词就是由他女儿致的。
明明是葬礼,没有唢呐没有法师的喃喃超度,只有一个小女孩,在感谢她的爸爸给她带来了爱,倚着这份爱,她可以大胆追求自己想要的,也希望下半生她的爸爸,也能依靠着她的爱,去追梦,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在场所有人眼眶都红了,这场葬礼的“逝者”更是快哭晕过去。
对啊,我们带着爱去迎接一个生命的到来,还会拍摄下各种爱的证明,供这个人日后慢慢回味,难道离开就不应该让他带着所有人的思念,勇敢地去赴那个未知的世界吗?
今年年初,归丛策划过一场二次元的告别会,17岁的女孩Bonny癌症晚期,很快就要不久于世,她的妈妈想为她举办一场生前告别会。
在接下这个委托,归丛团队立即紧急开会商量,全网寻求画师,还找来了coser扮演女孩最喜欢的二次元角色,以及她的同学们。
那天,女孩躺在病床上,已经没法说话了,她听着一个个同学给自己念信,说着爱她、感谢她曾经给他们带来的美好。

● 大家围在Bonny病房前
画师花一天一夜赶制的视频被投放在天花板上,Bonny看着她设计的原创角色OLivia和最喜欢的游戏角色迪卢克同时出现在画面里。
画面里,天空水蓝、绿草如茵,阳光钻过枝叶,往如茵的草地丢下细碎的光斑。
迪卢克就站在那里,对她发出邀请:
“我已经为你照亮了前路,欢迎你跨越时空,来到你曾见过的属于我们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乘风而行,结识其他旅行者,又或者是属于其他世界的新朋友。今后,有什么需要可以来找我,不过来之前,做好那个世界的道别吧。”
乘着所有人的爱,一个天真勇敢的少女笑着走到了家人朋友们的对面,与二次元的小伙伴会合了。

● UP主“柿子的厨房”借助AI,让Bonny设计的原创角色Olivia动了起来。图片来源:哔哩哔哩@柿子的厨房
在他们眼里,死亡不再是一场潮湿,它变成了一床温暖的棉被。
这边的人就像儿时困到在沙发上睡着,然后被大人轻轻抱回房间,盖着这床棉被进入梦乡,睡梦中依稀听见隔壁传来的笑声,而那边的人,将这床棉被变成了阿拉丁的飞毯,踩着它飞往另一个世界。
耳畔风动的声音,是对面的人浅浅的鼾声,睡梦的人们听见的隔壁的声音,是思念的人在那里与玩伴重逢的欢声笑语。
死亡,就这么平常,没什么可怕的。

但要让所有的人都正视甚至平视死亡,真的很难。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因着对死亡的恐惧,大家不约而同地将死亡抬得更高,让讨论死亡、接触死亡变成了一件有门槛的事。
像刚说的生前告别会,有人支持,觉得接受不了的也大有人在。
博主小岗同学前两年提前为自己举办告别会,活动视频发出后,遭到了不少质疑声,说他消费死亡,为了热度无底线。

有部分地区提倡丧事喜办,大家该哭哭该笑笑,随便吃随便喝,麻将搓到天亮,川渝有些乡镇还会请歌舞队来又蹦又跳。
对此,很多人表示于情于理都接受不了,认为他们的欢声笑语,就是在逝者的亲人伤口上撒盐。
别说葬礼了,平时年轻人把想死当成口头禅,要是家里的长辈听见了,早就被扇了俩大嘴巴子,还被逼着“呸”三声漱口。
在大众认知里,“死”这个字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说,要在对的时间、在正确的场合才能说,普通话不标准的人还要准备发音准确、字正腔圆地吐出这个字,不然“你要去洗吗”变成“你要去死吗”很容易引起大误会。
大家因为敬畏死亡,所以恐惧死亡,也因为恐惧死亡,所以敬畏死亡。
因为恐惧、因为敬畏,大家也对死亡更残忍。
对于他们来说,死亡,就意味着这个人所有的一切都过去了,也必须过去。
生前的衣物要全部烧掉,眼泪不能掉在逝者身上,怕逝者留恋红尘,难以安息,送最后一程开始要大哭,哭着送Ta走,但送到殡仪馆火化就不能再哭了,要让Ta毫无牵挂地走。

● 图片来源:小红书@九七Sister
我们只能悼念这个人这么一会,葬礼结束就都翻篇了,浓烟一团团往前滚,如同TA离开的脚步也要这么紧促。
可人与人的羁绊,真的能靠葬礼这把钝了的剪刀一刀两断吗?
能吗?
一个博主忙完病重妹妹的葬礼,回到家在洗手间,在妹妹经常用的那把梳子上还缠着她的头发,她蹲在地上痛哭。
梳子能留住你的头发,为什么我们留不住你?
自己养的狗去世了几年,某天挪动沙发,竟在沙发底下,发现了狗狗生前的玩具,博主崩溃大哭。
这是它跟自己玩的最后一场游戏吗?不知道,也许它在这个家的许多个角落都藏了玩具,我找不到玩具,就代表它还在身边。

死亡并不代表结束、终止,它意味着分开,也代表着靠近。
有网友一直很害怕变老,突然有天她站在镜子面前,发现自己脸上新添的两道皱纹,像极了去世的妈妈。
从那一刻开始,她便不再抗拒衰老,甚至更加期待40岁、50岁的自己,想活到妈妈的岁数,与妈妈再次相遇。
死亡让人害怕,同时也让人变得勇敢。
多年胆小的人,带着爷爷的遗照爬上了四姑娘山;怕疼的人,却在身上纹了过世奶奶的名字。
爱能让人勇敢,死亡也可以,那为何歌颂爱,却排斥死亡呢?
爱战胜一切,死亡保留一切,何必惧怕死亡,像面对爱一样,去面对死亡吧。
不要放下Ta,带着Ta继续你的生活,在你的新生活多提提他,多戳一戳他嘎吱窝,Ta会忍不住笑出声,暴露自己躲藏的地方。
不要害怕掉眼泪,在你的心上躺那么久,偶尔也要在你的眼睛躺会嘛。

●《老友记》菲比谈论外婆去世
只要心里记得Ta,这双眼睛总有一天会找到Ta的,总有一天你们会再见的。
所以,不要“节哀顺变”,要“请记住Ta”,好吗?
● 参考资料:
[1] 归丛|我们把丧葬店开在了三里屯
[2] 见筑UookArch|归丛如常非常,归于丛间
[3] 最人物|17岁少女的「二次元葬礼」



最华人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