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的故事不好讲

文/狗蛋分蛋
11月19日,快手公布了2025年Q3财报,三季度:
公司总营收355.5亿元,同比增长14.2%
经调整净利润49.9亿元,同比增长26.3%
数据和财报前的市场预测,大差不差,没有太出彩,也没有跌破预期。
财报后首日,截至中午收市,快手港股股价报64.65港元/股,微涨1.81%。
今年,快手股东们的心情,就像坐上了过山车。
先是开年股价跌到近年低点,随后又用三个多月时间回调50%,到九月底,快手股价冲上90港元大关,是年初的两倍还多。
就当所有人都觉得,快手即将起飞时,一个国庆假期,又被打回原形,10月后,快手股价一路狂泄,到现在,比年内最高跌去约31%。

年内几波大涨,外界把原因归结为“可灵AI”的崛起,甚至有部分人预言——
可灵将扛起快手股价狂飙的大旗。
之前狗蛋就说过,这一点,恐怕定论尚早。
就在快手股价滑坡前,9月30日,OpenAI 发布了视频生成模型 Sora 2。据说,Sora2发布后,快手可灵部分团队连夜被叫回加班,国庆8天无休。
压力肉眼可见。
以防大家不知道可灵和Sora是干啥的,先做个科普,简单说,就是AI视频生成软件。
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采访各种历史名人的短视频,就是用这类软件做出来的。

现阶段,可灵在国内相关领域属于头部,国内一个舞台的,还有字节的即梦AI等,Sora则是海外最强的对手之一。
问题是,AI竞赛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技术爆发随时都有可能,如果不能总是保持遥遥领先,商业化很容易踏空。
这也意味着,最终谁会排在谁前头,一时之间很难说清楚。
关于这一块的角逐,如果大家感兴趣,狗蛋可以抽时间专门细聊。总之,目前,Sora无论是技术表现力,还是出圈程度,暂时反超了可灵。
另外9月,快手进行一轮内部调整,本地生活事业部更名为“生活服务事业部”,并与线索广告业务整合,市场猜测,快手在监管和增长压力下,开始将战略重心,转移至商业化方向。
同时,快手可灵AI技术负责人张迪转投B站,作为可灵AI从0到1的技术核心人物,他的离职,也给可灵的发展,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综合影响下,10月后,快手的股价飞流直下。
这两年,快手的困境,是比较明显的。
快手有三大基本盘:广告、直播、电商。
其中,广告营收是绝对的大头,以最新的财报数据为例,2025年第三季度,快手广告业务收入201.02亿元,占总营收的约56%。
换句话说,广告是快手基本盘中的基本盘,而广告归根结底靠用户推动。
2025年第三季度,快手平均日活跃用户为4.162亿,平均月活跃用户为7.311亿,同比分别增长2.1%、3.4%,对比去年同期的5.4%、4.3%,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相比之下,用户规模更大的抖音,今年第三季度月活增速还有14.7%,后来者视频号,虽然没有最新的数据,但2024年底,月活已经突破8亿,实现了对快手的反超。
严格说起来,在短视频领域,快手已经从行业老二,掉到老三了。
用户增长乏力,对手的挤压,广告收入这个快手基本盘中的基本盘,严重承压。
为了破局,快手讲了很多故事,包括可灵在内,还有外卖、出海、短剧、消费金融等等,只是还没有一个可以独当一面。
外卖,外面卷的正欢,快手这时入局,只能算小打小闹;出海,快手搞了有些年头了,一直没掀起波澜;金融消费对标抖音的放心借,尚未成气候。
在短剧上,快手有一定的话语权,问题是,短剧本身就和快手短视频业务形成分流,影响电商等核心业务的转化率,再加上行业内卷,监管日益严苛等问题,前景也不乐观。
全村的希望似乎只剩下可灵。
今年第三季度,快手对外口径是“可灵AI营业收入已经超过3亿元”,一季度时是“超过1.5亿元”,二季度为“超过2.5亿元”,能看出,增速上已经出现明显滑坡。
环比20%左右的增速,对于一个被寄予厚望,未来可能成为重要基本面的业务来说,也是不合格的。
关键,3亿元的营收,只占到快手季度总营收的不到1%,这意味着,如果按照这个增速发展下去,距离独当一面,可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远水解不了近渴。
至少在目前,在快手身上,资本看不到一个清晰的、可验证的好故事。
11月18日,有快手员工爆料,团队目前正在筹备公司领导的生日会。

据说,这是公司老传统了,每年领导的生日和入职周年,都会提前组建一个“筹委会”,专门负责买礼物、选饭店,订花、订酒、订蛋糕......
还会有专人把领导“骗”到指定地点,看剪辑好的催泪短视频。
最后的最后——
花的钱全体员工AA。
这还只是中层领导的,大领导更夸张,不仅要提前筹备,筹备还得出方案,交给专门的部门审核。
先不说“领导过生日让员工A钱”的事儿,看到“有人负责骗领导去指定地点”的时候,铁柱就已经不理解了:
按这个逻辑,一个领导一年就得编两个故事,十个领导二十个,一年下来,快手得编多少故事......
快手讲的故事资本没信,员工们讲的故事,领导信了。



地产风声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