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店型!黄记煌也盯上了“现炒”这门生意?

黄记煌试水新店型。

黄记煌大变样!

近日,黄记煌发布公告,推出全新门店“黄记煌焖小馆”。从“三汁焖锅”到“焖小馆”的探索,折射出了这家深耕焖锅赛道20余年的老品牌,在努力让顾客看到自己除了“焖”之外的新面貌。

这一新面貌,体现在黄记煌焖小馆的选址策略、产品结构、客单价等方面,与传统黄记煌门店有着明显不同。

500

定位社区店,兼顾“一人食”和家庭小聚

黄记煌焖小馆的新模式选择了上海作为“试验场”。

与过往多选址在商场内不同,“焖小馆”走的是社区路线,门店面积约100平米,开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的和源名城周边,距离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步行也仅1.3公里,瞄准的是街坊日常用餐需求。

店内以2-4人桌为主,兼顾一人食和家庭小聚。装修风格采用木质门头与门框,搭配暖黄灯光,整体风格更温润、朴素,透着点街边老店的亲切感。

除了堂食,门店同步开放外卖业务,并在门口设置独立取餐口,外卖骑手无需进店即可取餐,动线设计更高效,更好地适配了社区的消费节奏。

500

SKU精简至20余款,以“焖”为核心,融合多元风味

除了店面环境的变化,黄记煌焖小馆在产品结构上也做了明显调整,整体SKU精简至20多款,但品类较为多元,围绕“焖”这一核心,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招牌焖锅,还有融合焖菜和焖炒小锅,搭配小食、汤品以及饮品,基本满足一餐所需的搭配需求。

具体来看,融合焖菜尝试将“焖”与不同地域风味元素结合,推出了花甲水晶粉、江西风味三杯鸡、川辣年糕虎皮凤爪、金汤渣渣牛肉巴沙鱼、黑椒焗口蘑等多道新品。

焖炒小锅则采用“先焖后炒”或“短焖快炒”的做法,在焖的基础上强化锅气与现炒感,同时缩短了出餐时间。目前推出的酸辣虫草花土豆丝、川辣肉末豆腐、双椒小炒牛肉等菜品,兼顾了下饭、效率与烟火气。

经典焖锅则延续“一锅多料”的传统特色,比如“海捕大虾锅”以蔬菜打底,搭配主食材大虾,并辅以金针菇、肥牛卷和油黄鸡;“黄金香炸大猪排锅”则融合猪排、鸡腿肉与巴沙鱼,丰富口感层次。

500

整体来看,黄记煌焖小馆在守住黄记煌经典焖锅底色的同时,向地方风味和家常小炒方向延伸,让“焖”更灵活、更贴近当下消费者的口味和用餐习惯。

人均降幅接近20%,人均五六十吃饱吃好

据大众点评页面,黄记煌焖小馆的的人均消费约为60元,相比同在上海的黄记煌三汁焖锅其它门店约75元的客单价,降幅接近20%,契合社区周边注重性价比的家庭聚餐需求。

门店提供了更灵活的价格选项,比如焖炒小锅单价普遍在20元左右,融合焖菜定价28–48元,小吃及饮品则为16–22元。招牌焖锅售价最高,产品普遍在98–108元,但相较传统黄记煌门店138元起的焖锅也有所下探。

对于单人食客,选择一份焖炒小锅搭配饮品或小食,30元出头能够买单;而多人聚餐时,点一份焖锅加一些配菜,人均五六十元的选择也较为丰富。

实际上,这一系列从门店模型到产品的调整,并非孤立事件。黄记煌在被百胜中国收购后,为应对市场变化,一直在做不同的探索。

在2024年的20周年品牌发布会上,黄记煌就宣布了全面的升级计划。

品牌形象上,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标识和IP形象“黄小煌”,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消费场景上,针对“一人食”及多人用餐场景,同步推出6寸、9寸和12寸锅,提升用餐灵活性。

产品方面也在不断拓展边界,除了经典焖锅,还逐步引入小食、甜品、饮品等关联品类,比如豆沙茄盒、烤蜜薯轻牛乳、红心芭乐气泡饮,并结合时令推出像青花椒牛蛙焖鸡锅”“黄金榴莲焖锅”这样有话题性的新品。

500

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黄记煌焖小馆上新的“焖炒小锅”系列,早在10月已在北京长盈天街、上海松江万达等门店先行试水。

不过,与过去在原有店型内进行的“微创新”不同,此次专门开辟“焖小馆”新店型,或许是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相较于传统门店偏向“正餐”的定位,焖小馆这次瞄准了社区与办公区,试图以更低客单、更高效率,更强日常属性切入“轻正餐”市场。

此外,对于品牌而言,通过独立品牌运作,更像是一种低成本的市场测试:一旦模式跑通,可以依靠百胜中国的体系进行大规模复制,成为品牌新的增长突破口,而即便未达预期,也不会动摇“黄记煌”主品牌的基本盘。

从商场走向社区,从单一焖锅走向焖炒融合,这个已经21岁的焖锅品牌,能否借新模型收获增长动能?红餐网将持续关注。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沫;编辑:钱俊;本文配图均源自黄记煌官方小红书、官方微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