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的果然是大爷,一个烂摊子那么抢手

地产圈的脸面又挂不住了。
作者: 魔鬼斯基 微信公众号:老斯基财经

这两天,有一个公告很有意思。
华夏幸福(600340.SH)让一笔小小的417万元欠款,给逼到了“预重整”的边缘。

417万要放在过去,对华夏幸福而言也就相当于斯基账户里的2万块钱,都不够给一个高管发俩月工资的。
2019年,华夏幸福给高管吴向东发的年薪就高达——
3868.93万。
现在倒好,区区417万块钱就难倒当年年销千亿、“环京地主”的华夏幸福了?
要不是斯基还剩最后一点理智,都差点丝滑地钻进地主爷设计的套路里,开始可怜他了。
这笔417万欠款的债主是:
龙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从公告中看,龙成建设是给华夏幸福干市政工程的包工头。
经过验收、结算、陆续付款后,华夏幸福还欠龙成建设的工程款:
4171632.18元。
这笔钱,龙成建设反复催要也没要回去。
有一说一,华夏幸福才欠龙成建设400多万也算仗义了。
想当年许家印的“御用包工头”南通三建黄裕辉,除了拿下皮带哥亲自颁发的“卓越伙伴”奖杯,还承包了360亿的窟窿。
不过这年头,龙成建设自己还有一屁股烂账,成了被执行人,被执行的总金额还剩9700多万。
所以,他就向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启动华夏幸福重整及预重整程序,目前法院已受理。
华夏幸福在公告中强调:
对预重整无异议。
一顿操作复盘下来,果然是一个敢提、一个敢接啊。

华夏幸福的账上现金虽然一年比一年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的账上到今年三季度还躺着货币资金:
24亿。
明明有24个亿躺在账上,就是不打算还区区417万这一点零头,债主申请“预重整”时,还干脆就同意了。
这不是妥妥的无赖行径嘛。
这种行为让很多债权人都看不下去了,一位债权人告诉《新浪证券》:
公告提到申诉人多次提告,为何公司管理层没有加以重视、解决,还是另有隐情?
债权人也担心:
“预重整”虽然不是正式司法程序,但可以作为临时方案与“重整”相衔接。如果本次公告程序存在“黑箱操作”,未来权益无法得到公平对待和保障。
债权人的担心也不是没有来由的,他们向《新浪证券》反映了一个情况:
按照华夏幸福公司章程规定,公告所述“预重整”的“无异议”表态属于公司重大事项,根本未报请债委会、董事会、公司股东大会审批。
他们就想问问华夏幸福:
到底是谁代表公司表态“无异议”的?
债权人们还说公告指定“华夏幸福司法重整清算组”担任临时管理人,但司法重整清算组的构成却没有公开。
华夏幸福司法重整清算组的成员究竟是谁?

也怪不得债主们这么担心,毕竟2021年爆雷的时候,华夏幸福留下的烂摊子可不小:
2021年,华夏幸福累计债务违约近900亿,总负债超4000亿。
这么大一个烂摊子,里面肯定涉及不少债主,每个债主头上都顶着一大笔欠款。
“无异议”三个轻飘飘的字背后,关系的是一笔笔千万甚至上亿的欠款。
更厉害的是,关于预重整的公告是11月17日发的,华夏幸福的股价是从11月13日开始涨停的。
11月13日,华夏幸福开盘股价是2.24元/股,到了11月17日开盘已经涨到了3.01元/股。
3个交易日,收益率高达34%。
《大众证券报》报道,机构、游资与量化是华夏幸福公告前股价异动的推手:
11月14日,一线游资甬兴杭州金城路营业部买入1023.94万元,国泰君安上海新闸路营业部买入超800万元;13日,开源西安西大街营业部合计买入约3500万元。而量化资金活跃的国新北京中关村大街营业部则连续两日上榜,买入金额均为1987.59万元。


其实债主们的怀疑早就开始了。
《新浪证券》报道,多家债权人机构、多名投资者强烈质疑:
华夏幸福的钱去哪了?
11月17日,华夏幸福发布了《关于债务重组进展等事项的公告》。
从纸面上看,华夏幸福的化债比较成功: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债务重组计划》中2192亿元金融债务通过签约等方式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累计约为人民币1926.69亿元,相应减免债务利息、豁免罚息金额202.03亿元。
按照纸面数字计算,华夏幸福债务重组率已经达到——
87.9%。
但没有落袋为安的债主们,可没那么容易被一张大饼给糊弄住。
按照《新浪证券》的说法,债主觉得纸面重组签约率高,实际债务却越化越多:
华夏幸福还有超过1600亿的金融债务悬而未决。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华夏幸福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金额合计245.69亿。

这部分属于华夏幸福4年来的新增逾期债务。
这个债务繁殖能力,居委会催生大妈看了都羡慕。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毕竟华夏幸福2021年的总资产有4400多亿,账上的货币资金也有114亿。
让一部分债主们害怕的是,优质资产可能被提前掏空,而留给他们的是更加不值钱的烂摊子。
今年6月,华夏幸福将27.1亿元的实物资产,以及198.6亿元应收账款类资产,分别注入下属公司廊坊泰信和廊坊安尚。
然后用2块钱的价格,将两家公司转让给廊坊资管。
老铁不用怀疑,你看到的是2元,不是2亿元。当然,廊坊资管要承接起华夏幸福对廊坊银行的债务:
约225.75亿元。
听到这里,这场交易好像是等价交换。
不过廊坊银行和廊坊资管将这些资产委托给华夏幸福及其子公司运营,为期8年。
运营处置收益归廊坊银行,同时设置KPI。如果KPI完不成,就要拿现金补足。

这个算盘打得可是真响,廊坊银行这个债主当得一点风险都没有。

当然,斯基也奉劝其他债主识趣一点,毕竟哪怕大家都是债主,身份、待遇还是有区别的。
廊坊银行当年第一大股东席位就属于——
华夏幸福。
当年的第二大股东是朗森汽车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朗森汽车的实控人叫彭玉森。
彭老板是华夏幸福创始人王文学的廊坊老乡。
在财新网一篇题为《华夏幸福因对外收购停牌 交易对方为王文学“老熟人”》的报道中提到——
王文学和彭玉森的关系匪浅。
直到现在,华夏幸福手上还持有廊坊银行超过4%的股份。
一方面,王文学的老熟人拿到了优质资产;另一方面,华夏幸福的财务状况越来越差。
总资产从2021年的4400多亿,下降到了2024年的3043亿。
账上的货币资金更是从2021年的144亿,暴跌到现在的24亿。
四年下来,华夏幸福累计亏的钱已经超过600个亿。
按照《新浪证券》的说法,华夏幸福原来承诺2023年年底向债权人兑付约30%的现金,到目前实际清偿——
不到5%。

搞得债主们都质疑:
百亿资金凭空消失,到底流进了谁的口袋?
更让债主们纳闷的是,华夏幸福的资产不该少的迅速见少了,该少的却不怎么见少。
华夏幸福2021年的应收账款是564.93亿元,到2024年的应收账款还有近500亿。
2024年,前五名欠钱的主除了长三角嘉善科技商务服务区管委会,其他的都跟廊坊有关部门有关。

果然欠钱的都是大爷啊。



老斯基财经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