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竟有所谓“探究式学习”,人类最聪明头脑几百年才搞明白的,你能探究出来?

【本文由“败灯是摔王跪王稀王”推荐,来自《美国大学新生的数学不如我幼儿园的孩子》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番茄爸爸
  • 在60年代之初,当新数学课程初建之际,舆论界赞美之声四起,认为在学习运算技巧的同时,学习数学结构,会使学生更易了解数学和懂得数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十年以后,即70年代初,当新数学课程在美国大多数学校推开以后,它逐渐受到各方面的日益强烈的谴责,批评意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过于抽象,过于演绎。(2)它过于内向,而不重视数学的应用。(3)它过分强调了结构、严格性和符号化。(4)它包含了许多不应在中小学施教的内容,如集合、逻辑、不等式、数论等。(5)它过分强调了一些新的、但用处却不大的数学分支,如拓扑、符号逻辑等,而对某些重要的传统内容如欧几里得几何、方程论、算术的技能技巧等,则加以忽视。这些意见和"新数学"的拥护者们的意见,恰好针锋相对。1973年,美国的数学教育家克莱因(M.Klein)发表了一本轰动一时的小册子,名叫《为什么琼尼不会加法》(《Why Johnny can't add》),在书中收集了许多具体事例(往往是一些极端的事例,如说学生知道7乘6等于6乘7,却不知道7乘6等于42等),对"新数运动"进行了抨击,认为它是一场失败的运动。

    我们也早就开始批判这种做法的错误倾向。没有一个版本的教材是学习新数运动的。

有一篇文章叫做《一位华裔数学家40年目睹之怪现状:美国学生的数学为什么那么差?》

里面有段话很好

------------------------------------------------

人类千百年间发现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产,是后人能够创新的雄厚资本。青少年阶段应该像海绵般地沉浸于此,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熟练操作的基本技能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以便将来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的关键,容不得有半点的虚假和讨巧。

只有在全面吸收基础知识以及对基本技能运用自如后,人们才有能力和潜质进一步从事“探索式的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乃至走向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之路,而不是过程相反,在缺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形下,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新知识。

------------------------------------------------

这一席话对于物理化学也是适用的。

中国的中小学教材,数学还可以。

物理化学也是群魔乱舞,就是这些所谓“探究式学习”,神神鬼鬼的内容。

我跟我儿子讲这些都是狗屎。

最基本的,你在书上看到大白话一样的原理定理。

是人类最聪明的头脑,花了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才搞明白的。

你何德何能,能自己探究出来?

你真要能自己想出来,你为何要听这些凡人去给你讲课,直接进中科院不就完了。

就我手头的美国中学的数理化,基本没有这些什么“探究”了。

美国这块也在改,改得和中国的老课本差不多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