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总比“不到”好 隆基绿能进军储能胜算几何?

500

姗姗来迟的隆基绿能(601012.SH)终究还是按捺不住,出手杀入了储能领域。

11月13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了隆基绿能收购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精控能源”)股权案。根据交易协议,隆基绿能拟通过收购股权、增资入股、表决权委托的形式取得精控能源约61.9998%的表决权。

500

交易前,自然人合计控制精控能源44.79%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单独控制精控能源。交易后,隆基绿能将持有精控能源61.9998%的表决权,并单独控制精控能源。

官网资料显示,精控能源拥有动力电源系统、智慧储能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三大主业,在全球储能系统直流侧集成商中排名第二、国内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领域位列前六。精控能源在全球自有产能31 GWh,全球并网量超10GWh,业务覆盖中国大陆、欧洲、北美、澳洲等多个关键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精控能源曾在短短3年内连续完成多轮融资,收获包括中车资本、苏高新投资、易瓴创投、阿特斯(688472.SH)、迈为股份(300751.SZ)、固德威(688390.SH)等30余家产业资本和投资机构股东。

2025年2月,李振国在隆基绿能成立25周年演讲中曾表示,隆基绿能将积极探索与储能的结合方案。李振国指出,光伏作为一种间歇式能源,需要与储能相结合才能实现更有序地调节和调度。隆基绿能将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能源解决方案。

事实上,隆基绿能接洽储能资产已有时日,评估过不止一家拟收购标的。但考虑到收购模式、收购标的筛选、收购规模和金额大小是否触及信批标准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暂未作官宣,始终低调。

因此,此次收购若完成,将标志着隆基绿能正式切入储能赛道,并将试图打通“光伏+储能”全产业链。

俗话说,迟到总比不到好。在头部阵营的阳光电源(300274.SZ)、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均选择加速将业务向储能延伸时,隆基绿能为何“姗姗来迟”?迟到的隆基绿能此时杀入储能赛道,前景几何?

从储能行业发展现状来看,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持续飙升、电网承载力逼近临界点,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正从30%左右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理性、平稳增长。光储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只有补上储能短板,才能增强光伏在电力市场的竞争力。

2025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实现营收509.15亿元,同比下降13.1%;实现归母净利润-34.03亿元。隆基绿能虽然同比大幅减亏,但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作为对比,头部光伏企业布局储能电池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应对行业产能过剩引发的周期性波动、补齐业务短板增强抗风险能力以及开拓新的增长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增长。

例如,阿特斯依赖储能业务的高毛利率(31.42%)缓解了光伏业务亏损;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88亿元,其中,储能电池系统营收高达284亿元,占营收的16%,毛利率为25.5%;阳光电源上半年实现营收435亿元,其中,储能电池业务收入高达17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超40%,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动力;亿纬锂能上半年实现营收281亿元,储能电池业务实现营收102.98亿元,同比增长32.47%。

通过收购精控能源入局储能,可以有效缓解隆基绿能主营业务的压力。隆基绿能押注的BC电池技术商业化进程缓慢,成本较TOPCon产品每瓦高出约0.1元,市场接受度待验证。在2021年确立的第二增长曲线氢能业务发展速度未达预期的背景下,储能领域成为隆基绿能的新选择。

2025年9月,钟宝申在投资者交流中回应,“现在进入储能领域不算晚”,储能行业“仍处爆发起点”。不过,如今储能产业的厮杀激烈程度不亚于当年的光伏,隆基储能的成败,仍有一系列未知数待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