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暴跌800亿,段永平却逆势狂买!神秘加仓背后,三个反常识逻辑

出品 | 大力财经
作者| 大力
引言:白酒股集体飘绿,茅台单日蒸发超800亿市值!
资本市场风声鹤唳之际,投资圈却传来一个重磅消息:号称“中国巴菲特”的段永平,在社交平台公开表示“继续加仓茅台”。
一边是机构资金疯狂出逃,一边是投资大佬逆势进场。这场发生在2600元/股关口的激烈博弈,远不止是简单的多空分歧。
在恐慌与贪婪交织的十字路口,段永平的逆向操作撕开了一道口子——他看到的,究竟是短期波动的陷阱,还是长期价值的真金?

01
风暴眼:茅台经历了什么?
4月中旬以来,白酒板块遭遇罕见重挫。龙头茅台单周跌幅超过15%,创下三年最大周跌幅。市场情绪降至冰点。
表面诱因清晰可见:
节后消费数据不及预期,高端酒批价出现松动;
最新财报显示营收增速放缓至15%,低于市场预期;
北向资金连续11日净卖出,机构抱团出现裂痕;
但真相远非如此简单。
在2600元关口疯狂抛售的,恰恰是去年在3500元高呼“永远的神”的那批人。当茅台市盈率从巅峰的70倍回归至40倍区间,击垮市场的不是基本面,而是信仰的崩塌。
而此刻,段永平的账户正在执行完全相反的操作。据其自曝,近期已分批买入茅台期权,“价格越低买得越多”。
这种越跌越买的姿态,与他2008年金融危机抄底网易、2012年塑化剂事件加仓贵州茅台如出一辙。
02
解码段永平:他在赌什么?
段永平的投资哲学向来直击本质。这次他敢在风口浪尖接盘,背后是三个反共识的深度认知。
第一层:看透茅台的“非酒属性”
在段永平眼中,茅台从来不只是酒。当市场纠结于消费降级和年轻人不喝白酒时,他看到的是一家拥有定价权的垄断型企业。
“茅台在2000元价格带没有对手。”一位跟随段永平多年的投资人透露,“他从来不在意短期销量波动,真正让他心动的是:茅台酒实际零售价是出厂价的近两倍,这意味着巨大的安全边际和提价空间。”
数据显示,茅台酒在春节期间的终端成交价稳定在3000元以上,与969元的出厂价形成巨大鸿沟。这种独特的“价格倒挂”现象,在整个消费品领域绝无仅有。
第二层:拥抱“现金流永动机”
段永平最看重企业的现金流生成能力。而茅台堪称A股最极致的“现金流永动机”。

根据2023年报,茅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超过600亿元,账上货币资金高达3600亿元。更恐怖的是其商业模式:预收款制度让经销商提前打款,存货不仅不会贬值还会增值。
“其他企业担心库存,茅台担心的是产能不够。”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李明指出,“现在茅台酒的基酒储备超过25万吨,这些沉睡在酒库里的资产,每年都在自然增值。”
第三层:赌国运的终极体现
段永平曾直言:“投资茅台,就是投资中国。”这句话在当下语境中别有深意。
当市场为短期经济数据焦虑时,他却在用更长远的眼光审视中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参照国际经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奢侈品消费将迎来爆发期。茅台作为中式奢侈品的代表,其品牌护城河会随着国力提升而不断加深。
“你看帝亚吉欧旗下的尊尼获加,在全球经济波动中稳健增长百年。茅台在中国文化中的嵌入深度,只会比它更强。”一位外资投行消费主管如是说。

据悉,段永平美股持仓主体 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披露的最新13F文件显示,截至2025年3季末,组合整体持仓市值大约147亿美元,较6月底的115亿美元增加了28%左右。
自今年1季度,段永平的持仓个数从8家增加到11家之后,就保持在10家以上的持股数。只有2季度将仓位最小的莫德纳清仓了。
三季度,段永平新进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大幅增持伯克希尔。而阿里巴巴和英伟达持仓下降比较多,超过25%以上。
03
暗流涌动:机构与大佬的分歧真相
段永平的孤独加仓,恰好暴露了当前资本市场的深层分裂。
公募基金受制于排名压力和赎回风险,不得不进行趋势性减仓。而像段永平这样管理自有资金的顶级投资者,却享受着“没有期限”的资金优势。
这种分歧在历史上多次出现:
2013年塑化剂危机,但斌逆势唱多被群嘲,随后茅台上涨10倍
2018年贸易战爆发,林园在450元重仓茅台,三年后股价突破2600元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都是孤独的。”私募大佬但斌回忆道,“当所有人都觉得你错了的时候,往往是你最接近真理的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并非段永平首次在危机中出手。2020年疫情初期,当全球资产恐慌性抛售时,他大举买入苹果、阿里巴巴。事后证明,这些操作都精准抄底。
04
迷雾中的曙光:茅台将走向何方?
站在当前时点,茅台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
短期来看,消费复苏的进度将决定股价波动。但把时间拉长到五年维度,三个确定性趋势值得关注:
茅台的金融属性正在强化。在理财收益率普降的背景下,茅台老酒的保值增值功能凸显。北京老酒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十五年陈茅台酒价格涨幅超过20%,跑赢绝大多数投资品。

国际化打开新想象空间。尽管当前海外收入占比不足5%,但茅台已在巴黎、迪拜等地建立直销渠道。参照保乐力加旗下马爹利全球销售网络,茅台的国际化一旦突破,将再造一个增长极。
最重要的是混改红利持续释放。
茅台集团营销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渠道改革进入深水区。直营比例从2019年的8%提升至2023年的26%,直接推动毛利率提升。未来若继续提高直营占比,将显著增厚利润。
结尾
大力财经认为,段永平的逆势加仓,是一次典型的“认知变现”。
当市场被短期情绪支配时,他选择相信茅台穿越周期的能力。这份信心的基石,来自于茅台无可复制的品牌壁垒、持续增值的存货特性和永不停歇的现金流。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2013年塑化剂事件后,茅台市盈率一度跌至8.8倍,随后开启十年长牛。如今茅台再次来到估值低位,这场多空博弈的结局,很可能再次证明:在资本市场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风险在于,经济复苏若持续低于预期,茅台的业绩增速或将面临挑战。但机遇恰恰在于,任何伟大的投资都是在迷雾中播种,在绝望中收获。
段永平的仓位已经表明他的选择。现在,轮到市场给出答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