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崛起,汕尾人林木勤收获1079亿元身家

近日公布的2025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东鹏饮料集团董事长林木勤及其家族,以1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9亿元)排名第22名。
乘时好风起,万里东鹏飞!林木勤旗下的东鹏饮料,自1994年创立以来,打造爆品,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创下七年营收翻六倍奇迹。



汕尾人林木勤,年轻人就要醒着拼!
“累了困了,喝XX”,此句熟悉的广告词,让人不由想起另一个功能饮料品牌——红牛,然仿效抑或对标红牛,汕尾人林木勤不仅做得很成功,更有所创新,尤其是打造“能量+”产品线,推出差异化需求的产品,满足不同场景及人群需求,令公司迅速崛起,创下七年营收翻六倍奇迹。
东鹏饮料,始创于1994年,于2003完成全民所有制改制,昔日的濒临倒闭的国有小厂,在改制民企后杀入能量饮料,再成长成为逾1361亿市值的能量饮料民族品牌代表,这一路的成长历程以来,身为掌门人的林木勤,何尝不是应了那句“年轻人,就要醒着拼”!
林木勤,出生于1964年,祖籍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遮浪镇。遮浪,是个三面临海的半岛小镇,在当地,既流行潮汕方言,也通行闽南方言。据地方史志,清康熙年间,来自福建的闽南人移居此地,繁衍生息,后逐渐立村结集。福建人常说:“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林姓,是福建大姓之一。“西河世泽,九牧家声”,遮浪镇林氏先祖,大多来自福建。
林木勤曾说:“我是汕尾人,家在红海湾,我对家乡有很深的情怀和牵挂,非常关注家乡发展。”

家和万事兴!东鹏饮料的迅速成功,也与林木勤及其家族携手同进,一起打拼,共创辉煌分不开的,是“家族连”抱团创业之典型。
出生于1970年的东鹏原料执行总裁林木港,是林木勤的胞弟。此外,林木勤、林木港昆仲太太的娘家人、包括自己的侄儿、外甥等,也在一起抱团创业。
1987年,23岁的林木勤开始与饮料结缘。他最初在深圳一家国营豆奶厂工作,从最基层的生产流水线干起。敢干勤奋的林木勤,做过领班、生产部长、技术部长、销售部长。早期的工作历练,让他熟悉饮料生产及销售各大环节。林木勤曾说:“我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上的状况。”
东鹏饮料之前身,为深圳市东鹏饮料实业公司,而东鹏实业的前,隶属于深圳市东方企业有限公司旗下的东鹏饮料厂。
1994年6月,东鹏饮料厂变更为东鹏饮料实业公司,后于2003年10月完成国企改制,由林木勤等20人共同认缴东鹏有限460元注册资本,其中,253.66万元为净资产出资,剩下的为货币出资。改制为民营股份后,国有资本退出,并把公司资产优先转让给包括林木勤等内部员工。改制前,这间以生产凉菜和豆奶饮料的深圳国营饮料厂,面临倒闭风险,连工资都无法正常发放。当时,林木勤为公司销售经理。
东鹏饮料于2009年切入功能饮料后,脚踏实地,勇于拼搏的林木勤,将一家年销售不足2000万元的公司,发展至今天饮料巨头。回想一下,当1987年林木勤初到深圳打拼之时,可能也想不到自己在饮料行业一干就是一辈子,而且闯出一片天。

东鹏逆袭:性价比破局与数字造血
在中国饮料行业增速放缓的逆周期中,东鹏饮料却创下“七年营收翻六倍”的奇迹。其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一场以性价比为矛、数字化为盾的战略胜利——在红牛固守的高端市场之下,它用一瓶不足5元的能量饮料,精准刺穿了被巨头忽视的广袤腹地。
破局:性价比重构市场逻辑。
当红牛以“高端功能饮料”定位盘踞市场时,东鹏特饮做对了三件事:
包装革命:2009年首创PET塑料瓶与防尘盖,不仅降低成本,更解决了货车司机长途饮用卫生痛点,一举激活蓝领群体刚需。
价格锚定:每100毫升售价不足红牛一半,500ml大瓶装更将“每元能量比”优化到极致,在价格敏感市场形成碾压优势。
成分对标:沿用药品级咖啡因配方,在功效上直击“抗疲劳”核心需求,破除消费者对平价产品的品质疑虑。
这种“降维打击”的背后,是对中国消费分层现象的精准洞察:庞大的蓝领群体、下沉市场的年轻人,需要的是足够有效、而且触手可及的能量补给。东鹏用一瓶饮料,撬开了这座金矿。

深耕:数字化重构渠道生态
如果说性价比是东鹏的“破门锤”,那么数字化运营则是其守住江山的“护城河”:
一物一码:从“扫码红包”到“一元乐享”,5.6亿瓶身二维码构建起动态用户数据库,让总部能实时感知全国360万终端门店的动销脉搏。
渠道精耕:通过箱码激励小店主主动推销,借“盖内码+商户核销”打通bC联动,实现“终端每开一瓶,数据回传一次”的精准管控。
冰柜战略:配合数字化管理系统,将冰柜投放转化为数据节点,终端陈列效率提升30%,在炎热南方市场形成视觉统治力。
这套体系使得东鹏在渠道扩张中避免了传统快消企业的“黑洞效应”——规模越大,渠道库存越不透明。相反,其数字化网络让总部与360万终端始终同频共振。
跃升:多品类与出海的第二曲线。
当能量饮料触及增长天花板,东鹏展现出惊人的战略弹性:
电解质水闪电战:“补水啦”2023年上市,一年内凭借“汗点场景”定位和渠道复用优势,快速收割运动饮料市场缺口,2024前三季度营收激增292%。
全球化落子:在东南亚设厂辐射热带市场,借势当地制造业崛起带来的蓝领人口红利。其PET包装与健康成分(高肌醇、低咖啡因),恰好契合东南亚消费者对可持续与健康的双重需求。
平台化雏形:无糖茶、咖啡、鸡尾酒等新品在数字化系统中试水,通过消费者扫码数据快速迭代,避免传统企业“推新品靠猜”的陷阱。

启示:逆周期增长的本质
东鹏的崛起,重新定义了消费品公司的竞争维度:
性价比不是低价,而是精准价值匹配——找到那群“未被充分服务”的消费者,给他们最需要的产品。
数字化不是工具,而是组织能力再造——当数据在渠道中自由流动,企业就拥有了超越规模的敏捷性。
多元化不是跟风,是能力圈的延伸——用已被验证的渠道与数字化能力,在新赛道复制爆品逻辑。
当众多品牌还在纠结“高端化”与“下沉市场”的二选一时,东鹏证明了:真正的护城河,在于用极致效率重构价值链。这瓶金色饮料的故事,才刚刚翻开下一章。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