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构婚姻的时代,做一场相信爱情的社会实验|专访《天声一对》总导演宫鹏
作者| 赤木瓶子
当00后“上桌”正成为音综主旋律,市场却陷入难造爆款、舞台出圈难的困境,大家似乎仍在乐此不疲地赌着下一个“超女快男”,却总是让观众渐生疲惫。
若是将音综与颇具话题看点的婚综相结合,能否找到“破局”的最大公约数?在概念初亮相的推介会上,由浙江卫视与爱奇艺联合出品的《天声一对》,就吸引了行业的目光:将音综与婚综形式相结合,可行吗?
11月3日,播出了8期的《天声一对》,被微博视界大会评为“年度突破创新作品”。在更早些时候,娱乐独角兽专访了节目总导演宫鹏,聊到节目的“创新性”时,他却笑了笑,迟疑了半晌,反问到:创新吗?
在宫鹏看来,节目并非是全新的创造,而是将本就存在的题材“重新雕刻、组合了一下而已”,他笑着说,“有人说是夫妻版的《跨界歌王》,或是夫妻版的‘哥哥姐姐’,我完全认可这个说法。”在这个试错成本极高、流量周期越来越短的时代,这怎么不算是一种保险的创新呢?
横跨婚综、音综两大领域,《天声一对》能给出一个“共赢”的答案吗?我们与节目总导演宫鹏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试图探寻《天声一对》能够为综艺市场带来哪些新思路?
探寻婚综新表达:为家庭荣誉而“唱”
华语乐坛这次是真“没人”了,因为头部歌手都去开演唱会了,简直无人可请,大家的调侃并不无道理。越来越同质化的阵容、难造新鲜感的舞台、与逐年递减的数量,让音综不出圈就会被“阅后即焚”。
换个思路,乐坛虽然“没人”,但还可以引入其他领域的新鲜血液啊。无论是国民度、熟悉度较高的演员,还是爱豆、甚至是因为伴侣身份而被曝光在公众视野的素人,都有可能成为综艺内容的新增量。但竞演与婚恋两种风格的结合是否可行?需要从创作源头寻找答案。

“我们前期分析过《妻子的浪漫旅行》这类夫妻旅综,也分析过《幸福三重奏》这类夫妻慢生活综艺”,宫鹏回忆道,“然后我们开始思考:夫妻之间还能干点什么?”团队注意到,现有的夫妻综艺大多停留在展现生活状态的层面,而现实中“夫妻之间很少会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情”。
这个发现成为了节目的关键转折点。“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都是夫妻别一起做事,一做就吵架”,团队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觉得这是个方向点”,一次对夫妻搭档舞台的观察又强化了这个灵感,“那个舞台好看、很创新”,宫鹏回忆。于是,团队决定将舞台作为夫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载体。
节目从灵感到落地也经历了一次关键的颠覆。“最开始想的其实还是一个强赛制的舞台竞演节目”,宫鹏坦言,“但很快我们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夫妻之间真正能唱歌的其实并不多;二是纯靠舞台标准很难在这个时代破圈。”
面对音乐类节目的一片红海,宫鹏意识到必须另辟蹊径。“大家到底是因为音乐会喜欢一档节目,还是因为话题去追一个节目?”宫鹏分析道,“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其实是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这个认知也促使节目完成了关键转型,从单纯的舞台竞演转变为“生活+舞台”的双轨并行模式。
而通过把“别人家的孩子”套用在“别人家的老公/媳妇”上,可以形成一个激发竞争意识底层逻辑:谁不希望自己家里强?宫鹏透露,排练间是24小时开放的,陈乔恩和艾伦、姜潮和麦迪娜等夫妻,经常练习到凌晨三四点,一遍遍地打磨表演。

“横向比较的时候,每个家庭其实它还有差异化”,宫鹏分析,“大家在一块生活的时候,不就变成了说是又有生活上的东西,又有舞台上的东西”。
在宫鹏看来,真人秀展现的是夫妻共同生活、处理问题的真实过程。而舞台,则是情感的升华。
在这个框架下,节目中的每一次演出,虽然具有竞争性质,却更加强调家庭荣誉和情感连接,而非单纯的名次。“我们并不是要证明谁唱得最好,而是要让观众看到,他们为什么唱?为谁唱?”这一设计理念使得节目的核心Slogan,“到舞台的中心,到彼此的心中”,也成为了节目情感表达的关键。
是持证上岗“真夫妻”,也是大胆开麦“真样本”
综艺的魅力,常常在于“别人家的故事”。当“彩礼难题”“夫妻AA制”“婆媳关系”“生育焦虑”这些年轻人的婚恋观不断在社媒被反复讨论、碰撞,这些“别人家的故事”在明星身上也没有例外。
在节目中,陆毅因鲍蕾不花他的钱而生气、陈乔恩婉拒催生、严屹宽没给杜若溪彩礼很惭愧……这些真实话题频频引发公众热议,折射出当下婚姻中的普遍困境与思考。而《天声一对》之所以能够频频制造热搜,引发公众热议话题,除了融合了两种节目模式外,还在于其记录并呈现了不同的真实婚姻生活样本。
更多的时候,观众不是期待“谁赢”,而是期待“他们怎么相处”。毕竟在节目中,“婚姻”不再是情感营销的噱头,而是一个可被观察、分析、讨论的社会样本,这个样本过于丰富,并且因为对象是公众人物,而让观众一边好奇一边代入,当然也顺带着被喂了不少“瓜”。
例如,首期节目中,夫妻们共同完成的“拍照任务”便展示了老公拍照太丑等日常争执。接着“AA制”作为后期情感累积的核心话题逐步展开,便有了#陆毅因鲍蕾不花自己钱而生气#的热搜、布瑞吉坦言“钱都在老婆那里”。

从这一视角来看,《天声一对》的野心,是建立起一个多元的婚姻样本库。宫鹏透露,节目组有一套系统化的社会议题采集机制,“我们把小红书、微博、抖音这些平台上的一些关于夫妻的话题的数据调出来”,于是在节目里,观众能看到夫妻AA制、婆媳关系、消费观、育儿经等话题,都被巧妙地拆解融入环节。
比如陆毅和郑钧,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样本,陆毅是走“甜宠”路线,在节目里因嘴甜被称作“陆家嘴”,郑钧则像一个“活明白的睿智男孩”,在“男生局”上总是金句频出:“这话你都能信?完蛋了,你还是经验不够。”

节目的嘉宾阵容也横跨不同年龄、阶段与职业背景,有陆毅与鲍蕾这样自学生时代组建的长期婚姻的成熟样本;也有黄子韬与徐艺洋这样的新婚夫妇;还有陈乔恩与艾伦这类因恋综结缘的夫妻;姜潮与麦迪娜年轻育儿夫妻;有黄雅莉与王浩这类“音乐同行”的精神伴侣样本;还有郑钧和刘芸这样跨过育儿矛盾而产生较大转变的老夫老妻。

就比如郑钧和刘芸这对老夫老妻,在节目中堪称变化巨大,夫妻俩早起打坐,聊天局里坦言俩人曾经因育儿问题争吵,现在很和谐的真实状态。这些都被镜头一览无遗的记录下来。
这些话题并不以“大命题”形式出现,而是被拆解、融入到节目的各个环节中。从首期的“老公拍照太丑”任务,到后期的AA制深度讨论,再到“帮帮局”中的婆媳关系探讨,每个话题都找到了自然妥帖的表达方式。
节目在“横向比较”中建立叙事节奏,在“差异对照”中生成社会话题,实现了从社会话题到生活场景的无缝转接。每一对夫妻的相处模式,都能成为一个社会讨论的切口,观众感受到的不是“被教育”,而是在真实中完成自我映照。
“夫妻可以在生活中相互成长,也可以因为孩子成长,可以通过外界任何因素成长,我觉得这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宫鹏说。
在审丑时代,构建婚姻的“真善美”
在构建了如此丰富多元的“婚姻样本库”后,《天声一对》面临的更深层挑战在于:在一个倾向于“审丑”以获得流量的时代,如何确保这些真实的样本传递出的是“真善美”的信念?
宫鹏透露,在邀请嘉宾时,艺人们最核心的顾虑直指当下综艺创作的痛点:“你们是要让我们展示不好的一面,还是展示好的一面?”这其实也是当下真人秀创作的普遍焦虑,观众追求真实,又怕是被扭曲了的“真实”。
对此,宫鹏坚定认为,“我们首先是肯定婚姻是美好的……我们希望这个节目传递出来的是婚姻幸福美好的东西。”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流行文化热衷于解构爱情、放大婚姻“痛点”,《天声一对》像是一次执拗的“逆行”。节目能呈现如此多真实甚至高能的场面,也源于团队与嘉宾之间建立的深厚信任。“我们在设计话题的时候,也不会去设计特别多的那种故意挖坑的话题”,宫鹏强调。这种对真实的尊重而非猎奇的克制,也让节目完整记录着婚姻的真实底色。
在沟通中,团队也发现了夫妻们的共性,许多夫妻参与的深层动力是源于“孩子会看到”。“他们希望作为父母能够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宫鹏分享,“告诉孩子我们是一个有爱的家庭,爸爸妈妈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去生活、去相处的。”某种角度上,《天声一对》像是社会实验,让真实的婚姻被看见,被感受。
宫鹏坦言,节目尽可能开放所有的空间,让网友们看见自己的偶像是怎么生活和相处的。对于观众而言,《天声一对》的“无死角”记录可以说是构建了坚实的信任感,节目不粉饰完美,也不放大不堪。
于是,观众既能理解陈乔恩为初舞台抠字眼的“较真”,抠艾伦的每一个字眼和发音,是因为“家庭荣誉而唱”;也对陆毅和鲍蕾说过最凶的是一个“滚”字而感到不可思议,算是见识到何为模范夫妻了。
常驻嘉宾也在节目中完成了一场亲密关系修行,通过动态成长建立起说服力和感染力。艾热和孜巴从一开始因为音乐指导而争吵,到后来建立起深厚的信任,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婚姻关系的缩影。
这种全面记录,也是节目构建信任的基石。更是一次让参与者重新审视婚姻、让观众思考亲密关系的情感旅程。
“我们应该记住爱情好的这一面,我们希望这个节目传递的是这一点”,宫鹏坦言。在这个试错成本极高的时代,《天声一对》将众多亲密关系议题推至台前,或许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真诚永远是最打动人的力量。当节目选择相信爱情、呈现婚姻的美好时,也是在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提供一种关于爱与承诺的温暖确信。
正如宫鹏所说:“不管是怎样的形式,我们最终想要传达的是婚姻的正能量……我们会希望大家看这个节目是开心地咧着嘴、笑着看完的,你可以看他们哭,看他们闹,你可以看他们在舞台上的紧张失误,你都可以是发自内心的开心着看完的。”



娱乐独角兽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