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综合旅文区场馆应能展现「一河两岸」美景

  本来,特区政府提交给中国旅游研究院团队进行「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建设「澳门国博文化馆」、「澳门国际表演艺术中心」及「国际当代美术馆」三大场馆项目规划的地块,共有五幅,分别为新城A区D11和D12地段、凼仔前海洋世界的部分用地、原赛马会土地、旅游塔东侧沿海地段、新城C区。而根据三大场馆所需用地,除原赛马会用地外,新城A区、前海洋世界用地、旅游塔东侧沿海地段及新城C区均难以单独承载三大场馆。但赛马会土地在文旅特质氛围、观众游客交通、紧急情况下疏散等需求方面,都并不理想。因而团队灵光闪亮,建议利用旅游塔东侧沿海地段及新城C区「隔海相望」的特点,以「双地段组合模式」安排三大场馆。其中「澳门国博文化馆」建筑面积约为八至十万平方米,安排在旅游塔东侧沿海地段;建筑面积约五点五至六点五万平方米的「澳门国际表演艺术中心」,及约三点五至四点五万平方米的「国际当代美术馆」,则安排在新城C区。

  据戴斌院长分析介绍,这个方案具有其它地块所没有的优势特点。其一是两个地块隔海相望,距离较近,可作为统一片区规划布局,同时相互位于彼此的观景视域内,有利于形成整体景观和文化互动;其二是两地段周边文旅资源富集,游客基础较强,新建项目可错位补充旅游休闲空间,契合文化协同与客流平衡原则;其三是旅游塔东侧沿海地段交通便利,项目建设开发新的公交线路可缓解新城C区周边交通压力;其四是该方案对居民干扰较少、主客共享空间规划成熟;其五是两地段构成澳门半岛沿岸景观及天际线,环境优越。

  而且,将澳门国博文化馆安排在旅游塔东侧沿海地段兴建,也可充分发挥其地标区位优势,承接高峰客流,极大增强文化传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该区域临近「澳门历史城区」,有助于深化文旅资源联动,生动讲述澳门丰富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故事。而分别布局于新城C区西侧与东侧的「澳门国际表演艺术中心」、「国际当代美术馆」,则因该处毗邻民居与交通枢纽,有助于提升公众参与度和可达性,助力艺术普及与文化惠民,并依托新兴区域发展动能,联动周边旅游休闲资源,两场馆东西呼应,共同构筑一条贯通东西的艺术休闲走廊。不但可服务于本地居民日常生活,更吸引全球游客到访,逐步形成结构完整、氛围浓厚的文化艺术聚集区,为新城注入持续的文化活力与国际魅力。

  其中最令人感到兴趣的是,三大场馆以「双地段组合模式」安排在「澳门水道」之间「南北对峙」,既有「隔海相望」之趣,也有「镇海三将军」之势。而且,还可能会因此而形成「一河两岸」的美景,为澳门特区增添新的「美丽风景线」。说不准,日后在评选新的「澳门新八景」时,它也可以被列入候选名单。

  这就让许多热心人士提倡的「一河两岸」愿景,增添新的内涵。只不过是,以往的「一河两岸」倡议,主要是集中在澳门内港与珠海湾仔之间的「濠江水道」,及澳门路凼区与珠海横琴之间的「十字门水道」两岸,具有跨境协同合作发展的性质,无论是澳门还是珠海,都不能单方面行事;而「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的「一河两岸」,则因为国家已经向澳门特区划拨八十五平方公里海域,「澳门水道」就完全是属于澳门特区的行政区域内,因而澳门特区在推动此地域的「一河两岸」时,就完全可以「自己话事」。当然,由于在其西面是珠海湾仔的国际会展区及横琴的金融岛区,为整体景观的融合和谐,澳门特区政府也适宜征询珠海市政府的意见。不过,由于珠海侧已经建成连片的高层商厦,而澳门的三大场馆却由于受到高度限制,「相形见矮」,对珠海侧的影响微乎其微,因而相信珠海市方面不会有较大意见。

  提起「一河两岸」,让人想起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两岸,广州的珠江两岸,上海的黄浦江两岸。实际上,维多利亚港两岸不但是香港人的瑰宝,更是许多旅客拍照打卡的热门地标。两岸摩天高楼林立,青山环抱,湛蓝海港,还有频繁穿梭其中的船只等等,构成了一幅幅壮阔美丽的图画。登上百年传统的天星小轮,短短十分钟,令人完全沉醉在绝美的海港景色之中。因而尽管如今已有多条海底隧道及地铁贯通,但仍有许多市民钟情于小轮每天搭乘穿梭维港。不少游客也爱搭上一趟平价质优的小轮,一来能够体验旧日香港风情,二来又可欣赏海上的日落美景,还有夜晚的璀璨灯海,这也难怪,《国家地理旅游杂志》会把搭乘天星小轮游览维港列为「人生五十个必游项目」之一。而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三十四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也将维多利亚港评选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珠江夜游」,已经成为广州市文旅产业的一张「名片」。每当夜色如诗,华灯初上,宽阔的珠江水面上,一艘艘游船从码头驶离,进入「一江两岸」的光影长廊中。珠江两岸耸立的高楼灯光璀璨,为「珠江夜游」增加了丰富的现代气息。沿江而下,一路风景秀丽,波光潋滟,游客可欣赏到「小蛮腰」广州塔、星海音乐厅、花城广场等广州现代化地标景观建筑,还能从船上的广播介绍中了解两岸历史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感受文化魅力。据相关数据显示,「珠江夜游」的每年游客流量已超过四百万人次,在全国都市游船产业中保持领先水平。

  上海的黄浦江两岸尤其是外滩,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城市会客厅」。长约一千一百米的外滩,本来其周边就有许多具有古典特色的大楼,因而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外滩长堤上设立了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陈毅广场、外滩城市雕塑群以及外滩观光隧道等特色景点,与对岸的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及国际会议中心等上海浦东著名景点遥遥相望,让人流连忘返,导致外滩人头涌涌。「夜游黄浦江」更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文旅项目,「一票难求」。

  因此,「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三大场馆的设计,除了是研究团队提出的几大要素之外,也应当朝向打造具有澳门特色的「一河两岸」景观考虑。诚然,由于受到保护「澳门历史城区」山脊尤其是主教山视线「限高」,及必须照顾「非富即贵」的海洋花园住户的天际线的影响,三大场馆不能像珠海大剧院的九十米,及悉尼歌剧院的六十七米那么高,不能在建筑物的高度方面体现「国际级」的特色,但唯其如此,更应当在外形涉及面上巧具心思,设计出足可比拟「日月贝」及「扬帆远航」等具有「国际级」景观及特征的外形,并精心设计好夜间的「灯光秀」,为开创澳门特区的「一河两岸」夜游事业,创造有利及必要的条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