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建设响应习主席「两个打造」号召

  澳门特区政府从昨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就规划建设「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项目开展意见收集,期间将面向公众以及专业团体举办多场意见收集会。昨日打响的「第一炮」,是面向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全国政协委员及澳门立法会议员、行政会委员等,由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作引介发言,并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院长戴斌介绍项目概念。昨日下午是文化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专场,由文化局长梁惠敏作引介发言,戴斌院长介绍项目概念。据悉,在咨询期间内,除了继续举行面向各专业团体举行多场意见收集会之外,还将在十二月间举办两场公众意见收集会,欢迎市民踊跃参与,共同为「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的规划建言献策。

  今年四月十四日,行政长官岑浩辉在作其就任后首份施政报告(二零二五年度)时宣布,特区政府将谋划推出一批具标志性、有带动效应的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建设「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澳门珠江西岸国际航空运输枢纽(港)」、「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为澳门未来发展增添新动能、创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后来在「机遇澳门」主题采访活动中受访时,岑浩辉进一步指出,该四大项目建设是从布局澳门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抢抓国家机遇,结合澳门实际环境、充分发挥澳门独特优势展开的,争取在八至十年完成预期目标。

  而在上述四大项目中,由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总绾的「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率先进行总体研究,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进行总体策划,并领跑项目咨询。这是继成功操办澳门特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系列活动,及「十五运会」澳门赛区的筹备工作后,柯岚司长再次展现其高速度、高质量的治理及行政能力。

  根据岑浩辉在「施政报告」中的宣示,澳门特区政府建设「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的设想,是为了进一步丰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内涵,推进「一基地」建设,将澳门文化「金名片」擦得更亮而推出的。其主要内涵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标志性、高规格的重大文化设施,为「一基地」的建设及加快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和重要的物质载体和发展空间。「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在性质上是国际性高规格的综合文化设施集聚区,在布局上将包含多项在功能上集文化、旅游与商业等为一体,主要由「澳门国博文化馆」、「澳门国际表演艺术中心」、「国际当代美术馆」等场馆组成。

  而在此之前,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演讲中,希望澳门特区要「打造一批标志性、有带动效应的工程和项目」,及「打造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的桥头堡」。而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会上的致辞,也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归纳为「两个打造」:「打造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的桥头堡」、「打造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因此,「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的立项,就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两个打造」的指示,充分运用澳门特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擦亮「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名片,不断丰富澳门的文化内涵,提升澳门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利用中西荟萃的文化特色,讲好澳门故事、中国故事,将澳门打造成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澳门特区政府委托在文旅领域既有学术研究又有实践经验的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资料中心)进行「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的筹划研究,是「背靠祖国,信从中央」的体现。实际上,中国旅游研究院作为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属下的专业研究机构,是以「促进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政府智库、业界智囊、理论高地」为建设宗旨,主要承担旅游业政策和理论研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及文化、旅游的统计和资料分析等专业职责。自二零零八年建院以来,连续出版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以及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国民休闲、旅游集团、旅游住宿业、旅游景区、旅行服务等九部年度发展报告。发行《中国旅游评论》、《中国旅游大资料》等学术刊物。先后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尤利西斯政府创新奖、技术创新奖,国家发明专利等学术荣誉。中国旅游研究院重点开展旅游业发展基础理论、政策和重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参与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和论证,为地方报审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审查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承担旅游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预测,旅游统计科学的研究及国际旅游统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旅游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工作。因而在为澳门特区筹划研究「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方面,具有其它学术智库不可比拟的权威地位。

  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澳门特区颇有渊源。从去年第一季度起,就持续通过多种要素的综合分析对比,将中国澳门列为「中国旅游者出境满意度十佳目的地」的首位,并指出澳门在「娱乐休闲」和「当地居民态度」等方面表现突出,游客评价很高,澳门政府也推出了多项惠民政策,如增加开放港澳「个人游」的城市数量,以及优化旅游设施和服务,以提升旅客体验等。

  正因为如此,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承担的「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研究,就更重视该项目在文旅领域尤其是「中国旅游者出境满意度」方面的重要「加分」作用。致力将其打造称为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特色的高规格文化空间,形成集文化展演、艺术交流、旅游休闲与商业配套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中国旅游研究院在接受澳门特区政府的委托后,立即开展专项论证研究,组织包括旅游规划、城市文化、经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以及澳门本地的旅游研究等方面的专家,经过几十场现场调研、座谈、在线线下的会议等,并充分听取特区政府内部的意见,不断修改和完善,完成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文本。

  中国旅游研究院建议「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采用双地段组合模式,选择旅游塔东侧沿海地段和新城C区两地段以「隔海对望」方式组合。其中「澳门国博文化馆」在旅游塔东侧沿海地段,「澳门国际表演艺术中心」和「国际当代美术馆」在新城C区,两地段构成澳门半岛沿岸景观及天际线,环境优越,这是颇为理想的安排。当然,基于科学决策及民主决策的原理,还需咨询各专业团体及广大市民的意见及建议,因而爱国爱澳的市民们,应以「主人翁」的态度,踊跃参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