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差生”杭州银行,成了长三角最能打的仔

500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童画

编辑 | 苏淮

长三角头部城商行中,看似表现最差的杭州银行,给了外界一个惊喜。

2025年三季报披露后,杭州银行一组具有强烈反差的数据引发市场关注: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1.35%,增速在长三角A股6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名垫底;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增长14.53%,增速在6家城商行中拔得头筹。而利润增长的一个“小秘密”是: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了38.47%。

这种“以减值换利润”的操作值得关注。

在不良贷款增加、逾期贷款结构变化以及理财子公司规模扩张的背景下,即使拥有超高拨备覆盖率的杭州银行,也需要警惕其“稳健” 财报下的暗流涌动。

01

净利润与营收增速显著背离

杭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25日,其前身为杭州市商业银行,2016年10月27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目前,杭州银行的主要业务分布在浙江省杭州市以及省内其他市县,公司坚持“做精杭州、深耕浙江”,同时积极拓展长三角区域及国内一线城市业务,搭建了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等重点城市的区域经营布局。

Wind数据显示,2016-2024年,杭州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从10.71%降至9.61%,尤其是2019年之后,降幅较大;归母净利润增速则从8.54%增至18.07%,但是自2021年以来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

500

进入2025年,杭州银行的营收增速继续放缓,更是在第三季度遭遇“急刹车”。

2025年前三季度,杭州银行实现营收288.80亿元,仅同比增长1.35%;归母净利润158.85亿元,同比增长14.53%。值得注意的是,该行第三季度的营收仅为87.87 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3.67亿元,同比下降约4%。这是杭州银行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单季营收负增长。

拆解杭州银行的营收结构可见,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为200.93亿元,同比增长9.96%;非利息净收入为87.87亿元,同比下降14.03%,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2.98亿元,同比增长12.65%;投资收益为73.07亿元,同比增长22.29%;汇兑收益为2.66亿元,同比增长968.08%;资产处置收益为0.31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33.10万元。

另外,2025年前三季度,杭州银行的其他收益为1.72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0.77亿元;其他业务收入为673.70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471.70万元。

真正拖累杭州银行营收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25年前三季度为-22.94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10.33亿元。

500

图片来源于杭州银行2025年三季报

对此,东方证券研报指出,“主要受债券市场波动导致公允价值浮亏”。

对比长三角地区的A股上市城商行,杭州银行的这场营收失速更显刺眼。2025前三季度,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的营收增速分别达8.79%、8.32%、7.83%、4.04%,即便是增速较慢的苏州银行也有2.02%的增长。杭州银行1.35%的营收增速,显然是垫底了。

500

在营收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杭州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却呈现了高增长,增速位列长三角第一,而这背后“暗藏玄机”。

2025年前三季度,杭州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为28.2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5.83亿元减少17.63亿元,降幅达38.47%,直接将该行的营业支出降至109.37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126.47亿元,从而使得营业利润增至179.4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8.47亿元增长13%。

500

图片来源于杭州银行2025年三季报

另外,杭州银行513.64%的拨备覆盖率仍居行业前列,但较2024年末的541.45%下降27.81个百分点,较2025年上半年末减少7.25个百分点。

从2025年三季报的关键指标看,杭州银行当前的风险抵御基础仍显厚实,这为信用减值计提收缩提供了合理性支撑。

西部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杭州银行“虽然边际上拨备覆盖率环比降低,但绝对数上仍维持500%+的较高水平,或仍具备较充足拨备资源、用于平滑未来利润波动”。

02

不良率稳定下的“风险前移”

尽管短期风险抵御能力无虞,但杭州银行2025年三季报中暗藏的细节指标变化,已释放出需要警惕的信号,前瞻性风险指标出现恶化迹象。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杭州银行的资产总额为22954.2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8.67%。其中贷款总额10255.73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9.39%;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例44.68%,较2024年末提升0.30个百分点。

从贷款类型上看,2025年三季度末,杭州银行的个人贷款持续压降,2959.47亿元的规模较2024年末减少99亿元,下降3.2%。但是公司贷款达7296.26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979亿元左右,增长15.5%。

500

图片来源于杭州银行2025年三季报

中诚信国际在《杭州银行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中指出,国内宏观经济修复面临的多重挑战对该行业务经营和资产质量形成一定压力,“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有待优化,需关注流动性风险管控情况;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使得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压力持续存在”。

在贷款增长的情况下,杭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自2023年一季度以来始终维持在0.76%。但是穿透静态数据可见,风险正在加速积聚——不良贷款余额在2025年三季度末已经达到77.65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6.51亿元;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从2024年末的72.74%升至81.64%,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从2024年末的55.61%升至69.64%。这或意味着一些逾期贷款没有被划入不良贷款,分类标准存在放松迹象。

在杭州银行的77.65亿元不良贷款中,关注类贷款约为54.67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99亿元;可疑类贷款约为27.21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5.23亿元,增长127%左右;但是,次级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同比分别减少7.19亿元、1.51亿元。

500

图片来源于杭州银行2025年三季报

尽管静态不良率指标稳定,但杭州银行的关注类贷款、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等前瞻指标已出现增长,可能预示资产质量存在“滞后暴露”风险。

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回升是否意味着资产质量存在潜在压力?如何确保不良贷款分类的真实性与审慎性?11月10日,源媒汇致函杭州银行,但是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对方回复。

03

子公司盈利尚未回到高点

除了信用减值损失,杭州银行2025年三季报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就是全资子公司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杭银理财”)存续的各类理财产品余额达5574.58亿元,较2025年上半年末增长474.58亿元,更是较2024年同期激增1341亿元,增速达31.69%,远超同期银行业理财市场4.44%的整体增速。

天眼查显示,杭银理财成立于2019年12月20日,注册资本为10亿元,法定代表人是张强。

500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从关联交易的角度来看,杭银理财在2025年三季度与关联方(包括杭州银行)开展的关联交易金融共计3.01亿元,管理的理财产品与关联方开展的关联交易金融共计36.06亿元。

业务扩张必然带来风险敞口扩大,但资本补充节奏未能完全匹配。杭银理财作为全资子公司纳入杭州银行的并表范围,其风险加权资产将直接影响母公司的资本充足率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杭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至9.64%,虽高于监管要求,但理财规模扩张可能通过“穿透式”计量增加资本消耗。另外,该行同期的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环比下降0.16个、0.21个百分点,尽管仍满足监管要求,但下滑趋势需关注。

从结构看,规模扩张主要由零售财富管理需求驱动,杭州银行零售AUM同步增长12.0%至6744亿元,理财业务已成为中收增长核心引擎。

2019-2024年,杭银理财的营收从59.17万元增至14.66亿元,净利润从25.63万元增至9.05亿元。但是相较2022年,还是出现了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局面,尚未回到高点。

500

尽管整体杠杆率较低,但部分产品已暴露市场风险。例如,Wind显示,截至2025年11月7日,“杭银理财幸福99卓越(偏股成长精选)365天持有期”的净值为0.9521元,总回报为-4.79%、年化回报为-1.43%。

500

截图来源于Wind

虽为偏债混合型产品,但该产品的权益资产配置可能放大波动。若市场持续调整,可能引发客户赎回压力,进而影响杭银理财的流动性。

从整体来看,杭州银行2025年三季报呈现出“盈利稳健增长、风险缓冲充足”的核心特征,高拨备覆盖率与低不良贷款率构筑的“安全垫”,为其信用减值计提的适度调整提供了支撑,而理财子公司的规模扩张也成为业务增长的重要动能。

不过,杭州银行当前信用减值计提减少或是“风险可控下的利润释放”,长期稳健性需聚焦两大“匹配性”问题:一是减值计提与风险暴露的匹配性,二是业务扩张与资本补充的匹配性。毕竟该行的营收单季负增长、资本充足率环比下滑、不良贷款余额增长、理财子公司盈利尚未回到高点。

在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转型压力加大的行业背景下,杭州银行需进一步巩固营收增长动能,强化风险分类的审慎性,同时为理财业务规模扩张配套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

唯有在盈利增长、风险防控与资本补充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杭州银行才能在行业竞争中持续夯实稳健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答案,或许就藏在杭州银行的下一份财报里。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