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航司还要乘务员“数客”

这事稍微一琢磨,就总觉得有点怪——为什么只有中国内地的航空公司需要数客?

我所说的“数客”,是指旅客在登机过程中,由空勤机组中的一员手持计数器清点旅客人数。

往十几二十年前看,“数客”这事儿之所以被长期保留下来,是有过教训的。

比如曾出现过旅客登机牌打印重复,导致系统人数与实际登机不符;比如旅客在候机楼拿错了登机牌,上错了航班——每一个看似低级的错误背后,都是一串严肃的追责流程,往小里说导致航班延误,耽搁旅客行程,往大里讲这是空防安全的隐患。

所以,我理解过去的“数客”是在“漏洞确实存在”“责任必须明确”的背景下,由乘务组来做一次末端兜底——但在如今的年代,是不是还要让乘务员来兜底?

难道无法建立起一个系统闭环自我校验、流程自带预警能力的标准机制

我咨询了很多外航的乘务员,她们几乎都没听说过什么是数客,以及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一个“清点旅客人数”这样最基本的工作还需要乘务员在最忙的阶段人工去做。

每个飞过的乘务员都知道,数客看似轻松,实则压力很大。

当我拿着计数器站在门口,几乎每隔几个旅客就有人跟我说一次话——这还只是最基本的,还有热情聊天的大爷,有无数诉求的常客。

在这种情况下,你想完整地数着人头算清楚到底进来多少人,不如想象的那般轻松。

大部分时候,我的身旁都会站着乘务长,她会竭尽所能把所有旅客的话全部都接过去,但后来,乘务长的工作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忙。

招呼前招呼后,一会签一个字,驾驶舱叫后舱也叫,还要解决头等舱旅客的衣服行李和饮料。

这就让数客的我,经常一个人站在门口,本来数的好好的,突然有旅客跟我说话,我就会一愣,然后立刻在心里想:

“这个人我数了没有?”

有?没有?有?没有?

越想越乱,最后就只能等旅客上完再数一遍。

多说一句:就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还要求负责数客的乘务员始终面带微笑、语气温柔、问候旅客,我觉得这不现实、也没必要。

有时候旅客多,行李多,客舱通道愈加拥挤,站我面前的旅客不停的抱怨:前面在干什么怎么那么慢——他丝毫不会关注到自己也带了个大箱子。

(客舱通道越堵,越容易数错,旅客嗖嗖的从眼前过的时候基本不会错)

所以把旅客人数清点清楚,也是一件有技术含量的活儿。

比如以前我站在驾驶舱门口,我会使劲往后贴,尽量不要旅客看到我;要是站在廊桥或客梯车上,就假装不经意的看风景,避免跟旅客目光接触。

数错了就要重新数,机长在催,地服在催,乘务长和所有人一样满怀期待的看着我,期待我能走到最后面比上一个大拇指,但有时候也是邪门,越数越错,一遍一遍还是错,若是宽体机,双通道的旅客到处跑,压根就没法数。

数错了,耽误了舱门关闭时间,这个后果可轻可重。

可还是那句话,“算清楚多少旅客上了飞机”这事儿,就真的得让我们一遍遍数吗?

这个年代了,高铁早已刷身份证上车,地铁也早就能做到进出闸精准计数,那民航的系统真的不能代替我们乘务员掰手指头吗?

我不信。

我更倾向于相信,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责任转移”掩盖下的“信任错位”。

是我们民航还不敢把责任链条的最后一环,真正交给地面系统和地服团队。怕机器失灵、怕误扫、怕系统对不上、怕数据出错被追责,于是把“再确认一遍”的压力顺理成章地交给了乘务员。

可整个航空业的运行,本该就是“分工协作”的范式——地面负责地面的事,客舱负责客舱的事。一环接一环,每一环认真负责,而不是一环不放心另一环、一环替另一环兜底。

从技术角度说,我们不会比任何一个国家差——况且这事也不牵扯太复杂的技术,本质还是条码计数+同步传输+一个登机流程的闭环。

如果真的连这都做不到,那只能说,我们可能对自己打造的系统,还不够信任。

与其每个航班都耗着一名乘务员来人工数客,不如真的把这事当成流程优化来思考——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把乘务员还给乘务工作,把数据交给系统来管。别让我们的飞行始终停留在“怕出错”的阶段。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双复合”成了减少责任风险的万能解法,每多复一遍,就多一份安全感。

但这份“安全感”,其实是靠消耗效率换来的,是用乘务员原本应当用于服务的精力换来的。如果整个行业总是以“让客舱兜最后一层”为底线,那系统再先进、分工再明确,最终也只是形式罢了。

民航从来不是靠一个人、一个环节在撑,它应该是一场环环相扣、分工明确的协同合作。

在未来所有场景中,“数字化”都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央企航司,更该有顺势而上的战略定力和责任担当。但这绝不是哪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就能推得动的事——牵涉的是资源、流程、权限,甚至是组织架构本身的再设计。单靠一线吭哧吭哧地提需求,永远搞不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哪家航司敢于率先打破惯性,拿掉这道“看似稳妥、实则低效”的人工确认程序,肯定地服团队的严谨作业,尊重乘务员的职责边界——我真的很期待。

PS:每次提出这种问题,一定有人留言说“太简单了,装个设备,人脸识别登机不就好了嘛。”

听着是简单,可民航每个看似简单的事背后都有一套潜在的原因,比如设备谁来买?预算谁来批?需要多方协调的数据链怎么打通?旅客隐私安全如何保证?最重要的,是哪个领导敢签字说:以后都人脸识别了,这个环节万无一失了,一线不用掰手指头啦!

来源:微信公众号“停机坪”(id:tingjiping789),作者:停机坪大表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