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夫妻,非洲卖纸尿裤,狂揽200亿!

11月10日,港交所迎来了一位陌生却不容忽视的“新面孔”。
主角,正是被誉为“非洲纸尿裤之王”的乐舒适(股票代码:2698)。
上市首日,股价高开逾33%,市值超过200亿港币,不仅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更将一个由中国夫妻缔造、从零到一的出海传奇,推至聚光灯下。

这家名为乐舒适的企业,由总部设在广州的森大集团拆分而来,目前年营收32亿人民币,做的不是当下被追捧的硬核科技,而是很传统甚至不太吃香的纸尿裤等卫生用品,但却获得了包括BA Capital、Arc Avenue、博裕、鼎晖等顶级投资机构,以及南方基金、富国基金、易方达等公募基金的集体追捧。
让其被追捧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正站在中国企业的另一大热点趋势之上:出海。
故事的创造者,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同窗夫妻:沈延昌、杨艳娟。
1996年7月,沈延昌、杨艳娟双双获得工业自动化学士学位后,一个进入东北体制内端上“铁饭碗”,一个留校深造走上科研之路。
但命运在1997年拐了个弯:沈延昌辞去稳定工作,加入一家港资企业出任采购经理,孤身一人闯进尼日利亚,并从此与非洲大陆命运相连。
当时,非洲工业基础薄弱,连卫生纸都高度依赖进口。沈延昌奔走于工厂和市场之间,从零搭建供应链,摸索市场需求,一点点积累初始商业资源。
但两年后,他突发疟疾险些丧命,原本是要被迫回国,结果却被一件事更深地“留”在了非洲:临行前,一位尼日利亚供应商托他从中国采购20万美元货物,并愿意提前支付全款。
这让他看见了非洲市场的巨大机遇:
“那时候,只要有渠道、有货,就能赚钱。”他后来回忆。
于是,回国后,沈延昌迅速行动:无纺布、电器配件、马灯、煤油炉、牛仔裤……只要非洲需要,他就设法找货、发货,并因此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2000年,中国外贸红利释放,“向外走”成为年轻人的共同选择。
沈延昌干脆带着妻子一起南下广州,在一间民房,创立森大集团前身——广州奥柯耶经贸公司,正式开始以小商品贸易为主发展中非贸易生意,他自己全力以赴于生意,妻子杨艳娟则一边攻读硕博,一边参与公司运营,最终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2001年,中国加入WTO,出口竞争加剧。沈延昌敏锐意识到:坐在广州卖非洲赚差价的模式将难以持续,必须走到海外前线,更贴近市场和消费者,开拓新机会。
于是,2004年森大在加纳阿克拉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随后进入科特迪瓦、坦桑尼亚、肯尼亚、赞比亚、尼日利亚……网点迅速铺满撒哈拉以南非洲。
但其开拓之路也并不平坦。那时,当地零售体系长期被印度裔商人掌控,中国商人没有什么存在感,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非洲手机之王”传音也都尚未进入市场。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沈延昌选择了一条正确但更困难的路——不像印度商人那样采取一级代理的模式,搞定一个大的分销商就搞定一片市场,而是既然没有资本去争取到有实力的一级代理,那就干脆不要一级,直接深入社区、村镇,发展二级分销商。
而且,他还推出了诸如主动承担货损、帮助建店、投放广告、设立工匠积分奖励等一系列扶持和优待二级经销商的办法,让一些实力有限的小商贩也能成为得力的分销伙伴。
这些办法笨拙,但却也扎实、有效,让森大一点点编织起自己的网络,并最终以深度运营构筑起自己最坚固的护城河——更能敏捷发现和满足市场需求。
2009年,随着非洲城市化进程加速,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爆发。已建立起成熟渠道的森大,洞察到一个更深层的市场机遇:女性卫生用品与婴儿纸尿裤。
实地走访中,他们了解到:众多非洲女性仍在使用破布、树叶作为生理期用品,母亲们手工制作尿布,而当地都是进口品牌的一包纸尿裤,相当于普通家庭一周的收入。
非洲人口平均年龄20岁,婴幼儿人口超2亿、女性超6.7亿,纸尿裤与卫生巾渗透率极低。
“为什么不能做出非洲家庭买得起的母婴产品?”
沈延昌与杨艳娟做出判断—这是一个即将爆发的巨大市场。
于是,2009年,乐舒适诞生了。

2009年,“Softcare”(乐舒适)作为森大集团内部孵化的业务分部,在西非加纳推出婴儿纸尿裤,沈延昌与杨艳娟正式切入卫生用品赛道。
起步阶段,乐舒适仍沿用“中国生产、非洲销售”的传统外贸模式,但很快遭遇挑战:高额进口关税持续侵蚀利润,动辄长达三个月的物流周期严重拖慢市场响应速度。
沈延昌意识到:若不能实现本土化生产,品牌将永远受困于低效高成本的泥潭。
于是,2018年,乐舒适启动了一场决定性的“供应链革命”,全力推进从“中国造”到“非洲造”的产能转型。这一年,乐舒适在加纳建设第一条生产线。
为做出极致性价比,夫妻俩把“工程师思维”融入产品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全流程:他们带队深入分析非洲气候、使用习惯与购买力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在确保基本品质之下持续优化精简产品功能、包装、极限压缩成本,让产品更能面向低收入人群实现普惠。
加纳之后,乐舒适还陆续在肯尼亚、塞内加尔、赞比亚等国布局工厂,截至2025年4月末,乐舒适已在8个非洲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拥有18座现代化工厂51条生产线,年婴儿纸尿裤产能超过63亿片,年卫生巾产能近29亿片,成为非洲本土布局最完整的卫生用品企业。
持续扩展的同时,乐舒适也不断构建和实践“全球采购+本地制造”的融合模式,持续将本土制造推向更高境界。目前,通过本土制造的转型升级,乐舒适已将其主打纸尿裤、卫生巾单片价格控制在8.3美分(约合0.59元人民币)、4.72美分(约合0.34元人民币),并进一步推出小包装,灵活适配低收入群体,极大降低了非洲家庭消费这些产品的门槛。

▲乐舒适旗下品牌,来源:乐舒适官网
相比之下,宝洁、金佰利等欧美品牌同类产品售价分别为11.58美分和11.38美分——这30%以上的价差,很快成为其快速获得市场的关键因素,并在其深度渠道的共同作用下,快速将乐舒适铺向了非洲的广袤大地。
每天,由摩托车、小货车组成的乐舒适“战队”,都在深入宝洁、联合利华触达不到的偏远村镇,将产品铺向村头巷尾的每一个零售终端。
截至2025年4月,乐舒适已在12国设立18个销售分支机构,覆盖超2800家经销商,网络触达核心市场80%以上人口。2024年,其婴儿纸尿裤与卫生巾销量分别达41亿片与16亿片,2022年起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3%与30.6%。
在2024年,按销量计,乐舒适已在非洲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市场均排名第一,并在加纳、肯尼亚、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喀麦隆和坦桑尼亚等核心市场,实现了销售收入第一。
至2024年,公司年营收也已攀升至4.54亿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虽然其产品售价比友商低出30%,但毛利率依然高达35.2%,展示了其强大的成本与效率能力。

与快速发展伴随的是,竞争也在加剧。
非洲市场越来越被全球市场瞩目,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到非洲投资发展,包括进入卫生用品行业争夺市场,而当地电商市场的发展,企业的崛起,也都在快速改变市场格局。
为了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2022年,沈延昌夫妇将乐舒适从森大集团的战略性分拆,使其独立运营卫生用品业务,并同步开启了迈向资本市场,谋求更强竞争要素的步伐。
此前,乐舒适一直未有融资,都是靠自身经营积累推动成长,但面对激烈竞争,单靠自己显然已是不合时宜。
竞争之外,非洲市场乃至更多市场的开拓,也需要乐舒适更进一步强大自身实力了。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显示,目前非洲人口约为12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25亿,新生儿数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到2029年,非洲婴儿纸尿裤、拉拉裤及卫生巾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6亿美元,比五年前增长47%。
非洲之外,乐舒适所处的其他新兴市场同样潜力巨大。比如,近年来,拉美及中亚等地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而乐舒适在高增长的同时,却也存在巨大的短板,尤其在产品研发上极其薄弱。2024年其32亿人民币营收,对应研发开支不足400万人民币,团队仅4人。
短板急需填补,实力继续增强,于是,有了独立分拆,然后推动上市的计划。
2025年8月12日,乐舒适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并吸引了众多顶级投资机构的关注。根据招股书规划,乐舒适本次上市将募资超20亿港元,主要用于产能扩张、供应链升级,以及品牌与渠道强化和上游产业链延伸。

▲来源:乐舒适招股书
11月6日,乐舒适公布了港股IPO认购结果:本次公开发售发行总量为9088.4万股,定价区间24.2-26.2港元,最终以上限26.2港元定价,预计募资23.8亿港元,并吸引了约29.5万名散户参与,超额认购达1816倍,冻结资金4369亿港元。
这显示了投资者对其发展前景的看好,也预示着这家企业将以更强动力从“非洲之王”向“全球玩家”跃升。
11月10日,沈延昌夫妇敲响了港交所的上市钟声,乐舒适正式上市。
沈延昌曾在谈到乐舒适的成功经验时说:“我们不过是把中国过去20年成熟的供应链和渠道打法,搬到最需要的地方。”
这句话,道出了乐舒适模式的底层逻辑——将中国工业体系与新兴市场的需求深度耦合,也让乐舒适成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值得研究的范式样本。

[1]《乐舒适启动IPO,“非洲宝洁”的前世今生》界面
[2]《乐舒适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证券时报
[3]《70后学霸夫妻非洲卖纸尿裤,年收入32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4]森大集团官网



华商韬略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