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的企业家IP:俞敏洪,确实是一个好人啊!
董宇辉走,孙东旭走,这很正常。
我看网上很多人批评俞敏洪,质疑俞敏洪,甚至嘲讽俞敏洪,真的是太庸俗了,都觉得俞敏洪老实人是吧。
想一想:在知名的企业家中,有几个老板是做到俞敏洪这个份上的?
在一些老板眼里,俞敏洪是犯了“慈不掌兵义不掌财”的错误,称不上“一流的企业家”,但扪心自问,在遇到徐小平、王强和罗永浩、董宇辉、孙东旭等情况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
可能事情就会很难看。

所有从新东方走掉又批评新东方、俞敏洪的人都是说俞敏洪“耳根子软、性情弱、不创新”之类,但没有说俞敏洪欠他们钱的。
罗永浩对俞敏洪说了多少难听的话?面对铺天盖地的攻击,俞敏洪又说过他一句坏话没有?
每个成功者都有月之暗面,如果你仔细了解那些所谓“成功者”的发家之路就会晓得背后不知藏着多少不择手段和不可告人的凶狠。
资本的第一桶金往往是肮脏的,等发财后再洗白白上岸成为文明人,可以对着镜头布道,美化自己的发家史。成王败寇,历史从来是由剩下的人书写。
但俞敏洪的成功过程经得起推敲,他也是罕见的、不仗着老板身份去欺负合伙人和下属的企业家。
员工可以公开批评俞敏洪,然后俞敏洪如果觉得有道理就会给他升职加薪。
从创业到成名后这么多年时间,貌似俞敏洪是被人“欺负”的时候比较多,他更像是个文人,而不像是个老板。什么叫老板?就是“以牙还牙”,你打我一枪我开你一炮,必须十倍奉还,坚决不肯吃亏。我们的社会貌似就喜欢这种狠角色,慕强嘛,但当自己是“倚强凌弱”里的弱者的时候,感受就不一样了。
与俞敏洪类似的还有张朝阳,两个人都知道资本家必须压榨员工,但让他们真·狼性起来,估计也不行,他们根本就没有那方面的禀赋。
所以俞敏洪适合做企业家IP,他好像也享受这个过程,相比做上市公司的老板,他更愿意当个旅行家。
于东来那样的老板很难得,但也很难成为一流的企业家IP,因为他跟俞敏洪比就缺乏知识储备和文字修养,表达力也不足,或者说“情怀”这个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勉强不来。
尽管互联网领域也有大佬做企业家IP,但在境界上就差了俞敏洪很多。
网红和企业家IP不是一回事。
前者主要是指短暂的流量倾斜,流量是潮水一样,来得快去得快,而后者则是长期的影响力,其本身就是个流量节点。
如果企业家沦为网红,那意味着层次的下降。而要是成为企业家IP,那就不一样了,所谓品牌就是经得起考验的,没有诚信就无所谓品牌。
俞敏洪就是这样的个人品牌,董宇辉尽管比俞敏洪红,但还称不上企业家IP。
发于内而形于外,没有真正的内涵和品质,再多的努力也只是流量端的奇技淫巧,伎俩再多也成不了大气候。
卖货需要提供情绪价值,企业家IP不需要,或者不是以情绪价值为主,而是强调企业家精神和思想,给社会注入一种文化氛围。
说俞敏洪好人,其实大家心里也都认同,打个比方:如果你跟现在一些有名有姓的老板们乘坐一架飞机,飞机在太平洋上失事落在了荒岛上,你更愿意相信谁?估计选俞敏洪的会比较多。
他至少不会跟你尔虞我诈,背后捅刀子。
真正的IP是经得起时间检验和事实考验的,从俞敏洪麾下离开的人很多,都说俞敏洪留不住人,可对于走掉的人说,他们要么是财富自由了,要么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要么是追求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目标。
总体而言是好聚好散,至于骂俞敏洪“抠门”,那给你多少算不抠门呢?如果换个杀伐果断的老板,让你骂“抠门”的机会都不会有。
做企业家IP不能光想着营销,为自己的产品代言,多卖钱,同时攫取流量,满足自己的贪心和虚荣心,光是一味地掠夺、索取终究是要遭受反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