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元挂链售罄背后:泡泡玛特的真话危机与潮玩市场的裸泳真相
一句 “这东西卖 79 确实有点贵”,一句 “没事,会有人买单的”,两句方言吐槽在泡泡玛特直播间意外流出,却在消费市场掀起滔天巨浪。11 月 6 日晚的这场直播事故,没有明星塌房的狗血,没有产品故障的慌乱,仅凭两位工作人员的无心之言,就让 “泡泡玛特直播吐槽” 次日直冲热搜榜首,成为戳破潮玩行业消费泡沫的关键一击。
真话翻车:一场未被切断的 “内部坦白”
这场风波的核心,在于 “真实” 二字的杀伤力。当时泡泡玛特 “抽盒机” 小程序直播间正在推广新款 “DIMOO 新生日记系列” 挂链盲盒,或许是误以为直播信号已切断,工作人员直白吐槽了产品定价,而那句 “会有人买单的”,更被网友解读为品牌对消费者的公然轻视。

涉事产品的定价与价值争议本就暗流涌动。单个挂链盲盒售价 79 元,整盒 6 个总价 474 元,包含 6 个常规款和 1 个概率仅 1/72 的隐藏款。其材质不过是锌合金、聚酯纤维、树脂等常见材料,通俗来讲就是金属片、塑料绳搭配小公仔,市面上同类仿品成本低至 4 元。更令人诟病的是,即便号称 “高端” 正品,也频繁出现掉漆问题,成本与售价的巨大鸿沟,让 “智商税” 的质疑从未停歇。
戏剧性的是,尽管舆论一片哗然,这款引发争议的挂链盲盒却在官方渠道迅速售罄。二手平台上,黄牛加价 10 至 20 元转手,隐藏款溢价更是超过 6 倍,炒至近 500 元。这种 “越骂越买” 的荒诞景象,似乎恰恰印证了工作人员的那句 “预言”,也让潮玩市场的矛盾性暴露无遗。
双重危机:品控漏洞与股价承压的连锁反应
直播吐槽风波并非孤例,此前泡泡玛特已因品控问题陷入信任危机。10 月 30 日发售的 “SKULLPANDA 餐桌系列” 盲盒,部分产品将品牌名 “POP MART” 误印为 “POP MAET”,个别产品还出现钢印重叠的情况,问题集中在 “餐刀的审视”“银叉的傲慢” 等四款产品中。
有前产品经理分析,此类错误大概率源于设计环节的打字失误与审核疏漏,工厂仅按设计文件生产难以发现问题。事发后,泡泡玛特紧急下架该系列,启动包裹拦截与换货服务,但模糊的售后方案和冗长的处理周期,进一步暴露了供应链管理的漏洞。更讽刺的是,这些 “错版” 产品在二手市场意外走红,价格被炒高,沦为投机者的新目标。
信任危机已传导至资本市场。11 月 7 日开盘,泡泡玛特股价应声下跌逾 4%,盘中触及近半年新低 208.20 港元,较年内高点累计回落约 39%,当日成交额超 13 亿港元。事实上,自 8 月以来,受 IP 溢价回落、增长预期调整等因素影响,其股价已累计下跌超 33%,市场信心持续承压。

公关博弈:“不开除员工” 背后的清醒与傲慢
面对舆论风暴,泡泡玛特的回应显得格外 “克制”。官方明确表示不会开除涉事员工,仅进行内部处理,同时删除了相关直播回放并下架涉事产品。这种罕见的公关策略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品牌的 “坦诚”—— 不否定员工言论的真实性,不强行辩解,试图以 “不回避” 姿态争取理解。
但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品牌的清醒认知:在 “潮玩退烧” 的舆论场中,强行切割或否认只会加剧信任崩塌,而 “不开除员工” 的姿态,反而能制造 “包容真话” 的正面形象,转移公众对定价虚高的核心质疑。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定价调整问题,品牌仅以 “暂未收到通知” 含糊回应,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被网友质疑 “抓小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的业绩增长并未因争议停滞。2025 年第三季度公告显示,公司整体收入同比增长 245%–250%,其中国内线上渠道增速突破 300%–305%,海外市场增速更是高达 365%–370%。这种 “争议与增长并存” 的现状,或许正是品牌敢于保持傲慢的底气 —— 正如那句被泄露的吐槽,“反正会有人买单”。

泡沫将破:潮玩市场的狂欢该落幕了
泡泡玛特的魔法,从来不在产品本身。饥饿营销制造稀缺感,IP 溢价赋予情感价值,收藏属性搭建社交货币,层层包装之下,低成本的小商品被赋予 “成年人的小确幸” 等虚幻意义,支撑起高毛利的商业帝国。但当直播间的真话流出,消费者才猛然惊醒:自己追捧的或许不是快乐,而是被品牌默许的 “人傻钱多” 标签。
潮玩市场的狂欢早已暗藏隐忧。原材料成本与终端定价的断崖式割裂、质量投诉与售后扯皮的常态化、“万物皆可盲盒” 的疯狂内卷,都在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年轻人曾将潮玩视为精神寄托,品牌却将这种寄托异化为收割韭菜的工具,当 “喜爱” 被透支,“信任” 被消耗,再梦幻的故事也终将失去吸引力。
那位说出真话的员工,不过是喊出了 “皇帝的新衣” 真相。真正该反思的,是整个潮玩行业:当品牌把消费者的热爱当作傲慢的资本,当定价逻辑脱离价值本身,当品控漏洞被 “错版炒价” 的畸形生态掩盖,这样的繁荣注定难以持久。
市场已经在悄然改变,年轻人开始精打细算,对 “智商税” 产品愈发警惕。泡泡玛特 79 元挂链的售罄,或许是旧有消费逻辑的最后余晖。当潮水退去,裸泳者终将暴露 —— 而潮玩行业如果不回归产品本质、尊重消费者价值,终将被自己吹起的泡沫所淹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