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陷入跟社会脱轨的状态”,全职妈妈花30元租工位假装上班,大家对此怎么看?

“不用挤地铁、不用看老板脸色,花30元就能体验‘朝九晚五’,有意思。”“花30块钱坐一天,就为了假装上班?”

最近十堰一家“假装上班”公司,不仅吸引了大批人打卡,更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有人奉为“迷茫解药”,有人直言“纯属浪费钱”,这到底是治愈神器还是智商税呢?

“我是今年6月离职的,目前是两个孩子的全职宝妈,我来这里就是不想让自己陷入一个与社会脱轨的状态。”年轻宝妈索女士告诉记者,上个月,该公司刚开业,自己刷到社交平台上的帖子,很感兴趣,于是就开始上班“打卡”了。

“我想让自己多一些社交圈,因为这边也有很多不同行业的人,跟大家多交流交流,心情也比较愉悦,而且按时‘早九晚五’打卡,自己作息也规律了。”索女士直言,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今年6月就离职了,在这里可以认识新朋友,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

北京市中闻(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根源介绍,目前,这种看似灵活的共享办公形态,实则游走在多重法律红线边缘。无论是空间运营者还是付费使用者,都需警惕这些隐形 “雷区”。

一是运营方与使用者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一旦成立,运营方需承担支付工资、补缴社保等义务;二是运营方若因场地设施缺陷、未履行提示义务致使用者人身或财产受损,需承担赔偿责任;三是双方多无书面合同,易因费用、服务质量产生纠纷。(长江云新闻)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