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纪录!中国人寿单季净利超千亿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当中国人寿第三季度1268.73亿元的净利润数据公布时,资本市场迎来了保险行业的"千亿时刻"。这个日均盈利超14亿元的成绩,不仅刷新了险企单季盈利纪录,更揭开了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的布局新逻辑。在五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4260.39亿元的净利润版图中,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以超58%的增速领跑,成为资本市场回暖浪潮中最耀眼的受益者。
三季度上证指数12.73%的涨幅,为险企投资端注入了强劲动力,但真正的关键在于保险资金对市场机会的精准把握。中国人寿前三季度6.42%的总投资收益率背后,是权益类资产的战略性增持——股票资产从2024年末的5010.83亿元跃升至6201.37亿元,占比提升至8.7%。这种主动出击并非孤例,新华保险11.6%的股票资产配置率在五大险企中居首,两家公司均通过高比例配置FVTPL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让股价浮盈充分转化为利润,其中新华保险该类资产占比达81.2%,中国人寿亦达77.4% 。
中国人寿"005L-CT001沪"账户的持仓曝光,勾勒出险资核心资产的配置蓝图。这个现身136只股票十大股东名单的"千亿账户",以1255.65亿元的市值规模成为其股票投资的压舱石。持仓结构清晰展现了"稳健打底+成长增效"的策略:14只重仓股中既有运营商三巨头与工商银行等金融股构建的安全垫,也不乏消费、资源类高股息标的。三季度新进的紫金矿业更是成为点睛之笔,该股单季52.7%的涨幅使其持仓市值迅速攀升至73.8亿元,跻身持仓前三甲。
如果说传统账户是稳扎稳打的"主力部队",那么险资系私募就是出奇制胜的"特种部队"。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联手打造的鸿鹄志远基金,以925亿元的规模成为利润增长的"秘密武器"。一期基金11%的盈利水平远超两家公司的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这种专业运作模式在二期、三期基金中持续复制。作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标杆,该基金的成功并非个例,人保启元惠众、太保致远等同类产品共同构成了规模达2220亿元的险资私募矩阵 。
险资的投资版图正在从传统领域向新赛道延伸。中国人寿近期出资20亿元参与的远致基金股权投资计划,将资金精准投向半导体、数字能源、智能电动车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存续期最长可达8年的设置,彰显了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的独特优势。这种布局与行业趋势高度契合,数据显示险资三季度新进的300余只股票中,制造业个股占比超六成,其中不乏高技术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标的 。
从行业全局看,这场盈利盛宴背后是政策引导与市场规律的同频共振。今年1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布后,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持续提升,截至三季度末险资持仓A股市值已超6500亿元,较年初增加约1000亿元。金融监管总局三批长期投资试点的落地,以及考核机制向"3年+5年"长周期的转变,更让险资得以摆脱短期波动干扰,专注长期价值投资。
中国人寿的千亿盈利并非偶然,而是保险资金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从传统账户的稳健配置到私募基金的专业运作,从金融股压舱石到科技股的前瞻布局,险资正完成从"财务投资者"到"战略投资者"的蜕变。随着鸿鹄志远等基金向千亿规模迈进,险资系私募有望成为A股市场最具影响力的长期力量。
在35万亿元保险资金的庞大基数下,当前不足9%的股票投资占比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当更多"耐心资本"循着中国人寿的路径入市,既为保险行业带来可持续的盈利增长,也将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动能,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活跃市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这场险资主导的投资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



中访网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