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反转!1700亿锂电巨头,前三季度净赚28亿

锂电行业困境,已经开始反转。

新的周期之下,锂电行业已经开始复苏。

近期,储能电池全球第二、动力电池国内前五的亿纬锂能发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450亿元和28.16亿元,增速分别为32.17%和-11.17%;其中三季度实现营收和净利润168.3亿元和12.11亿元,增速分别为35.85%和15.13%。

整体而言,虽然前三季度业绩增收不增利,但具体到第三季度,亿纬锂能的盈利能力已明显改善。

500

从股价表现来看,自今年4月中旬以来,亿纬锂能涨幅明显。统计显示,近半年亿纬锂能涨幅超过了120%,总市值也跃升至1752亿元。

受此影响,亿纬锂能市疾控人骆锦红、刘金成受益最为明显,根据股权穿透,骆锦红、刘金成分别持有亿纬锂能20.05、19.79%股权,按照最新收盘价格计算,其持股市值分别为351亿元以及347亿元。

根据最新披露的2025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刘金成、骆锦红夫妇以52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106位。

周期的“馈赠”

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最开始是从消费电池业务起家。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如今亿纬锂能已成长为全球电池领域头部玩家,业务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三大板块。

相关统计显示,2024年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居全球第九,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约2.3%;在储能领域,亿纬锂能更是位居全球第二,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11%,出货量达40GWh;今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量28.71GWh,同比增长37.02%。

近期,亿纬锂能披露了三季度的业绩报告,虽然前三季度仍是增收不增利的状态,但仅三季度而言业绩表现还算不错。

三季度亿纬锂能实现营收和净利润168.3亿元和12.11亿元,增速分别为35.85%和15.13%。具体来看,亿纬锂能三季度业绩回升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的释放,今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出货34.59GWh,同比增长66.98%;储能电池出货48.41GWh,同比增长35.51%。由于电池行业是一个讲究规模化的行业,出货量的大幅增长直接驱动了固定成本的摊薄,让亿纬锂能形成了“量增”带动“利增”"的良性循环。

500

但业绩的拐点,并不意味着亿纬锂能就能高枕无忧。上一轮周期,因为快速地扩张,亿纬锂能的负债也同步大幅上升。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亿纬锂能的总负债为738.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3.47%;而在2024年三季度,亿纬锂能的总负债和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08.6亿元和60.35%。对比来看,仅一年时间亿纬锂能的总负债便增长了130亿元,资产负债率则提升了3.12个百分点,负债压力越发沉重。

除了总债务和资产负债率在不断上升以外,由于流动性负债占比较高,短期内亿纬锂能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的流动负债合计为445.5亿元,其中仅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这一项就高达344.1亿元,还有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6.53亿元,而同期亿纬锂能的货币资金为94.4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55.8亿元,显然不足以覆盖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今年7月亿纬锂能启动了赴港IPO计划,拟募资300亿港元,这一度被市场视为亿纬锂能的“救命稻草”。

仍需“负重前行”

从目前来看,亿纬锂能负债在短期内很难会有改善。

因为,目前动力电池市场仍是“两强”格局,亿纬锂能虽然在国内排第五,但跟“两强”差距甚远。

以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实现营收1316亿元,而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业务营收不过127.5亿元,可以看到亿纬锂能动力电池业务的体量还不足宁德时代的十分之一,两者存在巨大差距。

也正是因为规模上的巨大差距,导致亿纬锂能和宁德时代盈利能力也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从业务毛利率来看,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为22.41%,而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为17.6%,两者相差了近5个百分点。

500

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业务为其带来了294.9亿元的利润,利润比率为65.87%;作为对比,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业务只带来了22.44亿元的利润,利润比率为45.98%。

为了缩小和宁德时代、比亚迪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推动规模化,亿纬锂能只能选择继续扩张产能。

根据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截至目前亿纬锂能在全球共拥有八个生产基地和两个在建基地,规划总产能超过300GWh。而7月份亿纬锂能计划赴港IPO,其募资金额也将主要用于扩充海外产能,包括匈牙利和马来西亚等地的生产基地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亿纬锂能想要降低负债已不太可能。

除了动力电池业务之外,亿纬锂能的储能业务其实也面临着竞争压力。相比于动力电池市场增长接近见顶,储能电池市场依旧保持着不错的增速,但由于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企业向储能电池市场进军,储能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从毛利率来看,虽然已经成为核心业务之一,但亿纬锂能的储能电池业务的利润率并不高,今年上半年利润率只有12.03%,远低于动力电池的毛利率。

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亿纬锂能主动对产品进行了升级迭代。

资料显示,亿纬锂能正积极推动储能电芯从280Ah、314Ah向500Ah+升级,并在2022年10月推出了LF560K方形储能电池,具备560Ah超大容量;2024年1月进一步升级到了628Ah。相比之下,宁德时代选择的580Ah电芯策略显得相对保守。不过,大容量电芯的研发与产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这又将加大亿纬锂能的财务负担。

整体而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虽然行业已经走出了周期的底部,但短期内亿纬锂能仍需继续“负重前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