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组分更新,中疾控发布新接种指南
流感疫苗组分更新是指疫苗中包含的病毒株根据全球流感病毒的流行变化进行调整。
面对即将到来的流感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最新技术指南,揭示今年疫苗“配方”变化及接种要点。
11月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指导今冬明春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与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对甲型H3N2流感病毒亚型疫苗组分进行了更换,旨在提供更精准的保护。
疫苗“配方”升级
疫苗组分会根据全球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每年更新,以确保其保护效果。
2025—2026年度北半球主流三价疫苗包含以下三种病毒株的类似株:甲型H1N1类似株、甲型H3N2类似株(本年度已更新)以及乙型Victoria系类似株。
四价疫苗则在三价基础上,增加了一种乙型Yamagata系类似株。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3月以来,未再检测到自然存在的B/Yamagata系病毒,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疫苗组分咨询委员会认为,没有必要将B/Yamagata系抗原纳入四价流感疫苗组分。
接种程序详解
指南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接种程序:
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时,应接种2剂次,间隔不少于4周。
如果既往接种过流感疫苗,则本年度只需接种1剂次。
如果选择减毒活疫苗(鼻喷),无论既往是否接种过,都只需接种1剂次。
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则无论既往是否接种过,每年仅需接种1剂次。
优先接种人群
指南建议所有不少于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8类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 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者;
-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居住人员及员工;
- 孕妇;
- 6~59月龄儿童;
-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总顾问庞星火解释,儿童年纪小,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容易诱发肺炎、心肌炎、中耳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孕妇接种获明确支持
今年指南对孕妇接种问题给出了明确建议。
指南建议孕妇可接种未把妊娠期妇女列为接种禁忌的流感疫苗。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孕妇在孕期的任何阶段接种灭活流感疫苗都是安全的,且能同时保护妈妈和新生儿。
值得注意的是,妊娠女性禁止接种流感疫苗中的减毒活疫苗。
鸡蛋过敏者接种限制放宽
对于鸡蛋过敏的人群,新版指南也放宽了限制。
目前国内部分流感疫苗产品说明书已不将鸡蛋过敏列为接种禁忌。
本指南亦建议鸡蛋过敏者可接种说明书中未把鸡蛋过敏列为接种禁忌的流感疫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版)规定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卵清蛋白含量应不高于200 ng/剂。
我国流感疫苗的注册标准要高于药典标准,疫苗中卵清蛋白含量会更低。
最佳接种时机
接种流感疫苗后,通常需要2到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
为保证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9月至10月是接种的最佳时机。
若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未完成接种,只要流行季未结束,都可以进行接种。
同一流感流行季节,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重复接种。
疫苗联合接种
指南还对流感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问题作出了说明。
流感灭活疫苗与其他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
这些疫苗包括肠道病毒71型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而在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后,须间隔4周以上才可接种其他减毒活疫苗。
疫苗接种后2至4周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为保证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9月至10月是接种的黄金期。
即使错过这一时段,只要流感流行季未结束,接种仍能提供保护。预防是第一道防线,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