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舒斯京访华,时机很微妙,东方大动脉要打通了?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来了!这位被外界视为普京之下、俄政坛“二号人物”的实权总理,踏上了中国土地,开启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可为什么是“这个时候”?米舒斯京来中国,主要想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先看时间点,就在米舒斯京抵华不到24小时前,美印刚刚签署了一份为期十年的防务协议,印度防长辛格高调宣布“美印合作新篇章”。与此同时,中美在釜山举行会晤,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而另一边,特朗普政府不仅取消了与普京的第二次会晤,还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公司实施制裁,公开喊话“是时候了”。三记重锤,砸得莫斯科喘不过气,于是,俄方果断出手:派米舒斯京访华。
为什么是“米舒斯京”?很多人以为,俄罗斯政坛只有普京和拉夫罗夫。但队长告诉你,米舒斯京,才是那个真正把战略落地的人。他是数学家出身,没有政治野心,却被普京两次任命为总理,原因只有一个:能干事、干成事。
而这次访华,表面是“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实则剑指一个关键项目: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这名字听着冷门,但它连接的是中国黑河,是中俄首座跨境公路大桥,黑龙江大桥的俄方桥头堡。

2022年大桥通车,本应成为中俄贸易的新动脉。可现实是:桥通了,路没通。俄方一侧的永久性基础设施,拖了三年还没建完!直到今年7月,米舒斯京亲自去视察,一看现场,火冒三丈,当场下达“死命令”:年底前,必须搞定!现在,工程接近收尾,他亲自来华,一是通报进展,二是谈下一步扩容合作。
为啥这么急?别以为这只是修个口岸、通个货的事。这背后,是俄罗斯在重新定义自己的国家命运。远东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但长期被莫斯科“忽视”。现在不一样了,西方不要我,那我就自己开发远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可怎么开发?靠自己?人不够,钱不多,技术也不足。答案只有一个:借力中国。中国有基建能力,有制造业优势,有消费市场,更有“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俄罗斯有资源、有土地、有战略需求。俩字:互补。

那中国为啥要接这个“烫手山芋”?答案很简单:我们不选边站,但我们选“现实”。俄罗斯被西方围堵,是中国不愿看到的,因为这会加剧全球分裂。更何况,中俄合作,本就是正常经贸往来。
卡尼库尔干口岸搞好了,受益的不只是俄罗斯,还有中国东北。黑河、绥芬河、满洲里这些边境城市,将迎来更多物流、更多投资、更多就业。东北振兴,不能只靠政策输血,得靠口岸“造血”。
普京的“定心丸”,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某句话,而是一条条打通的口岸、一车车运往中国的能源、一笔笔实实在在的贸易。而中国,愿意和俄罗斯一起,在风浪中,把船开得更稳一点,更远一点。



牲产队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