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两年男女婚恋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了呢?
中国的大学扩招,是从1999年开始的。
1998年的时候,全国大学招生人数大概是108万左右,从1999年开始,直接扩招到160万左右,此后开始一路狂飙,最近已经到1000多万。
短短20多年间,每年招生数量,扩张了大约10倍。
而主要扩招的,是文科。
不是理工科,而是文科。
因为理工科的扩张,需要大量实验设备和高阶级教师人才。在理工科领域,不懂就是不懂,不会就是不会。如果实验设备和教师人才,没有能够匹配上来,教不了学生,没法扩张。
但文科的扩张,门槛相对低很多。拿我比较熟悉的法学领域举例,摆几张桌子,招几个老师,便可以上课了。法学最后扩张到,连农学院、林学院等,都有法学院。有一次我筛简历,发现有个法学候选人是北京一个什么农学院毕业的。
从来没听过这个学校。
大量的女性,随着文科专业的扩张,进入到了大学。
以前媒体报道过这方面新闻,但媒体在报道时,没有完全说实话,只是说现在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还要多了,足以证明女性比男性更要优秀等等。但有一次我去查数据,发现大多数女生都进了文科专业。
男生和女生在文理专业方面的人数,极度倾斜。
大多数男生,都进入了理工科专业,大多数女生,都进入了文科专业。
相当于说,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高校招生人数急速扩张,但扩张的大部分是文科专业,而大量的女性,随着文科专业的扩张,进入了大学。
为什么这两年男女婚恋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了呢?
以前一个女性,如果没有考上大学的话,假设有个大学生男性,来找她结婚,她是仰视对方的。别说跟对方要三五十万彩礼和婚礼花销,要个三五万,可能都觉得多。她也不会奢望搞什么不生孩子的口号。
但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她们也是大学生。
男性大学生在她们眼里,跟她们是平级的。甚至,有些人还会觉得,她嫁给对方,属于亏了。
对方得给个三五十万的彩礼和婚礼花销,对她们进行补偿,她们才不会觉得心理不平衡。
不然为什么要嫁给你一个穷小子。
在前两年经济还算可以的时候,很多文科专业毕业的人,也可以找到工作,但疫情之后,经济发展明显不如从前。原本整个社会对文科专业的需求量,便没那么多,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疲软影响之下,文科毕业生首当其冲。
这些女性找不到工作后,便出现很多哀怨。
这些哀怨的声音聚集起来,便在网上形成滚滚洪流。
但她们不是认为她们的专业有问题,或者经济发展有问题(或者可能也不敢这么认为),而是认为社会对她们不公。而所谓社会不公,由于这个社会中只有男性和女性两类群体,最后便逐渐演化成男性对她们不公。
是男性压迫了她们,才导致她们没有工作。
与此同时,妇联作为一个纯偏袒女性、纯以女性立场出发的组织,需要对这些声音进行回应,试图去解决她们的哀怨。但其实妇联也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而只能去批判社会、批判男性,最后便变成了对这些哀怨,进行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男性由于受到多年思维习惯的影响,最开始对这些是忍让的,但后来忍让到极限后,由于无法承受,便开始反击。于是,便形成了男女双方的大乱斗。
女性指责男性社会对她们不公,导致她们生活不如意。
男性指责女性过度索取、贪婪、双标,只想享受权利,不想承担义务。
长时间的乱斗,导致男女双方信任度不断降低,并开始互相隔离。你不想结婚,我不想娶你,看谁拗得过谁。时间一长,结婚率、生育率大幅下滑。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跌到只有1.0多一些。总和生育率达到2.1,才能维持人口平衡,而我们已经跌到1.0多一些。
通过这二三十年的历史演变,你能很清晰的看到脉络进展。
大学文科专业招生的急速扩张,让大量女性进入大学。在这些女性进入大学后,由于女性的慕强基因设定,她们开始认为,同校、同级别男性,已经无法匹配她们,并开始不断推高男性的结婚成本。
男性由于多年社会惯性思维的影响,最开始接受了这个被推高的结婚成本。
大量被推高的结婚成本,被投入到房地产,导致住宅类房价一路上涨。
房价上涨的本质,是因为有人愿意不断在高位、高高位、以及高高高位接盘。由于男性最开始愿意接受被推高的结婚成本,接盘男性连绵不绝,导致房价一直涨。
直至涨到最后整个社会所有男性,都无力接盘。
至此,维系房地产价格持续增长的体系,破灭。
房地产价格体系破灭后,反过来影响经济和就业。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就业岗位,直接坍塌,一些间接相关的就业岗位,也开始减少,而房地产行业引擎的熄火,对经济发展还产生了持续性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女性文科毕业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但她们的心理预期,已经被推到一个很高的维度,她们无法降低标准,而她们面临的现实处境,又着实有些尴尬。
与此同时,早期已经接盘的男性,已经进入婚姻,而未能接盘的男性,原本属于被高位房价直接淘汰的人,无力接盘,无法满足女性的需求,而在他们看到房价下降后,则更不愿接盘了,因为接盘购买,便是亏钱,于是便更不能满足女性的需求。
在高位接盘的男性,由于深陷高额房贷困境,内心也是极度不满。
最后,双方情绪一触即爆。
从客观角度来讲,我觉得整个局面已经回不去了。
破局之道,我认为只有一条,那便是引入外部竞争者。
女性可以引入外国老公,看外国男性是否可以对中国男性形成竞争,以此盘活男性婚恋市场。男性可以引入外国老婆,看外国女性是否可以对中国女性形成竞争,以此盘活女性婚恋市场。
通过外国鲶鱼,盘活内部博弈,看能否形成新的利益平衡点。
否则,便是双方一起被锁死,直至完全步日本后尘。



知名法律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