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鲸鱼,竟然出现在亚马逊丛林里?令科学家困惑不已

500

撰文 | 苏澄宇

500

2019年2月,巴西马拉若岛(Marajó Island)的居民发现一个反常的景象:大批秃鹫在内陆的红树林上空盘旋 。

500

图源:CNN

他们循迹而去,在灌木丛中发现了一具令人震惊的尸体:一头长约8米、重达10吨的座头鲸 。

尸体距离海岸线约15米 。消息传出,“鲸鱼惊现亚马逊丛林”的标题迅速占领了全球媒体 。

500

图源:CNN

这一事件的核心有两个看似无法解释的谜团。

第一个是物理上的:鲸鱼是如何进入红树林的?答案并非超自然力量,而是强大的海洋动力学。

发现地马拉若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岛屿,位于亚马逊河与大西洋的交汇处 。这里的地貌并非茂密的内陆“丛林”,而是低洼的沿海红树林沼泽 

500

图源:SFagte

该地区以其“巨潮”(macro marés)闻名,潮差极大 。重要的是,事发时,当地正经历一场被预报为“年度最大”的强劲潮汐 

参与调查的非政府组织Bicho D'água研究所的海洋学家解释了最可能的发生过程 

首先,这头鲸鱼在近海死亡 。尸体腐烂时会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其膨胀并漂浮在海面上 

500

图源:reddit

随后,这具高浮力的尸体被异常强大的高潮捕获,潮水将其带越海滩,深入到当时已被淹没的红树林中 。当潮水退去,这具沉重的尸体便被留在了原地 。因此,它的位置虽然罕见,但完全可以用科学来解释 

第二个谜团,也是更核心的生物学问题是:为什么这头鲸鱼会出现在这里?

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按照座头鲸的迁徙规律,这个种群此时应该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南极觅食地,捕食磷虾 。它们通常只在南半球的冬季(约8月至11月)才会出现在巴西巴伊亚州的阿布罗柳斯海岸(Abrolhos Bank)进行繁殖 

这头鲸鱼出现在亚马逊河口,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偏离航线超过6000公里 

科学家对此的主流理论是“迷途幼鲸假说” 。这是一头约一岁大的雄性幼鲸 。幼鲸在它们的第一次迁徙中需要跟随母亲学习路线 

500

图源:buzzfeed

专家推测,这头幼鲸很可能在从巴西繁殖地向南极迁徙的途中,因故与母亲失散了 。迷失方向后,它没有南下,反而孤独地向北游荡,最终进入了亚马逊河口这片陌生水域 

这种偏航在其他鲸类中也并非没有先例。2007年,就有一头小须鲸在亚马逊河上游1000多公里的地方搁浅 

那么,它究竟是怎么死的?一个由10多名生物学家组成的团队在现场进行了尸检,并采集了样本 。初步的外部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船只撞击伤口或渔网缠绕的痕迹 

500

图源:the independent

尽管媒体广泛推测鲸鱼可能死于误食塑料 ,但缺乏直接的胃内容物证据。有记录显示,鲸鱼确实会因误食塑料导致“胃休克”而死亡。

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饥饿和衰竭 。作为“迷途幼鲸假说”的逻辑延伸,一头与母亲失散的幼鲸,在营养贫乏的热带水域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最终因精疲力竭而死亡 。一项针对2004年至2016年间巴西搁浅座头鲸的研究显示,在非成年鲸鱼中,“消瘦”(即饥饿)是40%的死因 

500

图源:unlilad

由于尸体所处位置偏远且沼泽密布,重型机械无法进入,因此无法将其移走 。最终,其骨骼被计划收集并送往贝伦市的戈尔迪自然历史博物馆(Museu Paraense Emílio Goeldi)进行永久保存和未来研究 

500

500

图源:giphy

有研究显示,导致黑猫产生纯黑皮毛的基因突变,可能也赋予了它们更强的免疫系统。

这个秘密藏在猫的“黑化基因”(Melanism)里。

一项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著名研究,在分析猫科动物的基因时有了有趣的发现。研究人员指出,导致猫科动物(如美洲豹、家猫等)产生纯黑皮毛的基因突变,在其进化史中曾独立出现过好几次。

这种现象表明,黑化突变可能为动物提供了一种显著的生存优势。

研究人员推测,这种优势很可能与免疫力有关。例如,在家猫中,导致纯黑毛色的基因突变,与一个在人类身上被发现能抵抗艾滋病病毒(HIV)的基因同属一个家族。

科学家因此提出理论,这些与毛色相关的基因突变,可能也帮助黑猫在抵抗某些疾病时更具优势,特别是像“猫艾滋”(FIV,猫免疫缺陷病毒)这样的病毒。

500

500

图源:giphy

那些标榜“大脑训练”的记忆匹配或“找不同”小游戏,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许多研究指出,玩这类游戏只会让你更擅长“玩这个游戏本身”,这种能力很难“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记住购物清单或考试重点。

然而,另一类游戏却显示出了惊人的潜力:复杂的 3D 游戏。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在 2015 年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堪称经典。研究人员将不常玩游戏的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玩 2D 游戏(如《愤怒的小鸟》),另一组则玩 3D 游戏(如《超级马力欧 3D 世界》)。

在每天玩 30 分钟,持续两周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记忆测试。结果发现,只有玩 3D 游戏的那组,其记忆力表现(特别是与海马体相关的空间记忆和情景记忆)提升了约 12%。而 2D 游戏组则毫无变化。

研究人员推测,这是因为 3D 游戏迫使大脑在复杂的虚拟环境中构建“认知地图”来进行导航和探索。这个过程极大地刺激和锻炼了负责学习与记忆的大脑区域,也就是海马体。

结论是,如果你想通过游戏锻炼记忆,选择那些需要你在三维空间中积极探索的游戏,可能远比玩“健脑”小游戏更有效。

封面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https://www.cqnews.net/1/detail/1291779483774193664/web/content_1291779483774193664.html

https://www.anses.fr/en/content/learn-distinguish-horse-chestnuts-sweet-chestnuts-avoid-poisoning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743676/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