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蟹再鲜,也不该端上学生食堂的餐桌

500

500

500

500

.

前几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第九学生食堂因为卖 999 元一只的帝王蟹,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11月4日,南京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发了《情况说明》,说已经把这些高档海鲜从菜单上撤了,以后不再卖 999 元的帝王蟹,还会按实惠亲民的原则调整菜式,让食堂更符合大学食堂的基本定位。

.

对学校这个做法,很多网友都支持,觉得学校食堂有自己特殊的定位和功能,不该盲目去卖高端食材。但也有不少人有不同想法,他们觉得食堂卖帝王蟹没什么,就是正常的餐饮生意,主张交给市场决定, 卖得动就留着,卖不动自然会撤,没必要大惊小怪。就在大家讨论热烈的时候,有人在后台找我,希望我说说对这事的看法。这里我先把观点亮出来:帝王蟹确实是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高档食材,但它真的不应该出现在学生食堂的餐桌上。这绝不是 “市场能不能接受” 的简单问题,而是大学作为教育场所,有没有坚守育人初心的重要选择。下面我就说说具体理由。

.

首先得明确,高校食堂不能完全按市场规则来。它和校外餐厅不一样,核心属性是公益性,这一点有明确的政策要求。比如山东省教育厅就规定,高校自己经营的食堂要做到不赚钱只保本,就算引进外面的商家,也只能是微利。国家会给学校食堂很多支持,像划拨场地、给水电优惠这些,目的就是让所有学生、尤其是经济条件普通的学生都能吃得起、吃得饱。就算南京大学的帝王蟹卖得比外面便宜,它的成本里也包含了这些公益资源的补贴。要是用政策补贴去满足少数学生吃高价海鲜的需求,本质上就是把公共利益用错了地方。如果食堂真的完全按“卖得动就留”的市场逻辑走,慢慢可能就会偏向高端消费,最后忘了“保障学生基础饮食需求”的初衷。外面的餐厅可以根据市场自由定价,但校园食堂必须守住“让多数人吃得起”的底线,这是它和商业餐厅最根本的区别。

.

其次,高价菜品很容易让校园里的消费氛围变味,在学生中催生看不见的攀比心理。有人说“丰俭由人,不想吃可以不买”,但这种说法没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数学生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生活费都是父母给的,999 元一只的帝王蟹,对普通家庭来说根本不是 “日常能选的菜”。想想看,有的学生可能为了凑学费、省生活费,顿顿都吃便宜的饭菜,而有的学生却能轻松在食堂点上千元海鲜,这种明晃晃的贫富差距摆到餐桌上,很容易让经济条件普通的学生感到自卑。其实中小学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比如统一穿校服、不公开考试排名,都是为了减少差异给学生带来的伤害,这种人文关怀在大学同样重要。就算没人明着攀比谁吃得好,但高价海鲜档口放在那儿,本身就传递出 “消费分层” 的信号,可能会让有些学生为了 “面子”,宁愿饿肚子也要攒钱买贵的,这根本不是校园该有的氛围。

.

再者,食堂的资源是有限的,像档口位置、工作人员、冷藏设备这些,用在高端菜品上的多了,平价餐食的服务肯定会受影响。南京大学涉事的食堂每天只卖一只帝王蟹,可就算是这一只,也得单独准备养螃蟹的水池、专门的烹饪工具,还要安排人负责处理。这些投入要是用在平价菜上,完全可以多增加几种家常菜,或者把现有的平价菜做得更好吃、分量更足。更关键的是,食堂享受的政策补贴,本来是给所有学生的福利,比如用来维持1.5元一碗的阳春面、0.4元一份的素菜这些惠民菜品。要是这些公共资源间接用来支撑高价海鲜的运营,其实就是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资源分配该遵循“保障多数、兼顾少数”的原则,不能让少数人的特殊需求,挤占了大家该享有的公共福利。

.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高校食堂其实没能力应对高端海鲜带来的运营风险。校园食堂的优势是能高效、安全地给大量学生提供饭菜(据说南大光学生就有5万人),而不是做需要精细打理的高端海鲜,这两种运营模式根本不一样。先看食材安全,帝王蟹对储存温度、新鲜度要求特别高,食堂要是没有专业的海鲜处理经验,很容易让螃蟹变质。一旦因为这个出了食品安全问题,对学校的名声打击远比普通餐厅大得多。再看服务效率,帝王蟹得一只一只单独做,没法像炒青菜那样批量出锅。可食堂高峰期的时候,学生都要赶时间吃饭,要是因为做一只帝王蟹让档口排起长队,大多数学生的就餐体验都会受影响。更麻烦的是成本波动,海鲜价格一天一个样,食堂要是定了低价,万一后面食材涨价,就会亏本;要是跟着涨价,又违背了公益定位,怎么选都为难,这些风险都不是校园食堂能轻松应对的。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食堂不只是吃饭的地方,它更是隐性的育人阵地。大学是学生独立生活的起点,食堂的菜品设置本应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培养朴素习惯。1 分钱的暖心早餐、平价素菜,都是通过日常餐饮传递勤俭节约的价值观,而帝王蟹的出现却与这种导向背道而驰。食堂还是学生平等交流的地方,高价海鲜档口会不知不觉把学生按消费能力分成不同层级,经济条件普通的学生可能就不愿意去那个档口附近吃饭,慢慢减少了和其他人的交流,这破坏了校园该有的平等氛围。高校的育人使命,不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也藏在食堂的每一道菜里,用高端食材代替正确的价值引导,就是把食堂的育人功能弄偏了。

.

南京大学最后决定撤下帝王蟹,正是看清了这些问题的关键。这场争议也让大家明白,高校食堂的“多元化”,应该是让菜品的口味更多样化、营养更均衡化,而不是让价格差越来越大;“服务升级”应该是把平价菜做得更好,而不是去引进少见的高端食材。校园的每一寸空间都该服务于学生成长,这才是学校该有的清醒和担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