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崛起”之路(五十·晤实系列)
Club提要: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欧建交50周年,北京对话携手教育部欧洲联合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于2025年9月共同举办“战争、和平与和解”国际专家论坛。该论坛系北京对话“五十·晤实”(L·Amicitia Sinensium Europaea)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动中欧双方在新的历史节点深化交流、拓展合作、共促理解,以对话助力全球文明互鉴、政策互通与利益共享。北京对话获授权发布论坛部分专家的重要发言。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围绕“和平理念与实践”议题发表观点。他指出,战争在本质上无法完全被消除;以修昔底德理论为参照,“荣誉问题”是台湾问题的核心。周波认为,中国与欧洲在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界限上存在深层分歧。谈及全球安全,他认为核大国之间难以通过谈判削减核武器,但各国可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维护相对稳定。周波强调,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的妥善处理对欧洲安全至关重要,中国可与全球南方国家携手,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他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未卷入任何战争,实现了经济腾飞,走出了一条和平崛起之路,期望中国未来继续保持和平发展的方向。
Club Briefing:As we mark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as well as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on September 13, 2025, Beijing Dialogue, Institute of Joint European Studies affiliated to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co-hosted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Forum on “War, Peace, and Reconciliation.” This forum is one of the events under Beijing Dialogue’s L·Amicitia Sinensium Europaea (L·ASE) series, aiming to foster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broad exchange, and practic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t seeks to contribute multidimensional strength to promoting mutual learning among global civilizations, policy connectivity, and shared benefits. Beijing Dialogue is authorized to publish selected papers and remarks from participating experts of the forum.
Zhou Bo, senior fellow at 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at Tsinghua University, shared his views on the topic of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Peace.” He pointed out that war, by its very nature, can never be completely eliminated. Referring to Thucydides’ theory, he argued that the issue of “honor” lies at the core of the Taiwan question. Zhou noted that China and Europe have profound differences in defin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patriotism.
On global security, he observed that it is unrealistic for nuclear powers to negotiate arms reduction, but all countries could pledge a “no first use” commitment to help maintain relative stability. Zhou emphasized that properly managing NATO–Russia relations is crucial to European security, and suggested that China could work with the Global South to promote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He added that since the start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 has not engaged in any wars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conomic growth, demonstrating a peaceful path to development. Zhou expressed the hope that China will continue to follow this trajectory of peaceful rise in the future.

以下为周波发言:
我想从四个问题谈起:
第一个问题是,今天的讨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群好心人在研究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战争本质上是无法完全消除的。所以,我们某种意义上像是在做牛顿那样的工作:牛顿在发明了三大定律之后,开始探讨上帝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显然是无解的。但我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探索,因为对于人类来说,这个问题是最根本的,关系到我们的未来与命运。
那么,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人性是否能够得到改善,是否能减少战争的发生。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他的《人性中善良的天使》一书中持一种乐观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暴力倾向在逐渐减弱。通过考古学的发现,史实也表明,战争的频率在逐渐减少,这是一个温暖的结论,给人带来了希望。然而,我依然心存疑虑:我们是否可以真正相信这一点?人性中固有的善意,是否能够继续发展,最终实现长久的和平?
我个人认为,战争的根本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种:一是稀里糊涂打起来的;二是出于利益诉求而引发的战争;三是因宗教原因而导致的冲突。
对于战争的原因,修昔底德曾有过非常经典的分析。他认为,战争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荣誉,二是利益,三是恐惧。我们可以拿台湾问题来讨论这一观点。台湾问题首先是一个荣誉问题,这涉及到台湾被分裂出去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它也带有一定的利益成分。要说恐惧,主要是民进党面对大陆可能使用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恐惧。因此,台湾问题从大陆方面来看占据了其中的两个因素,但荣誉问题是最核心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必须实现的目标。
接下来,我想谈一个涉及荣誉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一个深层次分歧: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界限是什么?在中国,很少谈论民族主义,而更多强调的是爱国主义。欧洲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深刻认识到,民族主义可能带来巨大的危害。我个人理解,爱国主义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情感,但它不能上升到敌视他人、仇视他人甚至引发战争的程度。到那时,它就不再是爱国主义,而是民族主义了。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保持世界的相对安全?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绝对安全的世界,尤其是如今我们已进入一个新的核时代,全球安全局势显得更加复杂和不稳定。像特朗普所提议的那样,核大国坐下来谈判削减核武器,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不可行的。因为虽然五角大楼报道中国的核武器数量大约在600枚左右,但与美国和俄罗斯拥有的5000多枚核弹相比,差距巨大,根本无法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比较,因此,达成共同削减核武器的协议几乎不可能。
我认为有一种更为务实的办法,那就是降低核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至今,中国的国防政策中仍有一项没有改变,那就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虽然中国在不断增强自己的核能力,但其核武器的数量与战略意图是两码事。举个例子,我可以拥有核武器,但我也可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中国的立场。最难说服的对象可能是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常规军事力量相比于冷战时期衰老很多。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普京总统曾在战争爆发后两次表示,核战争打不得,也打不赢,这实际上是冷战时期美苏的共识,他深知这一点。所以,俄罗斯可以通过核武器进行威胁,但一旦真正投入使用,它不知道对方如何报复,所以其后果是不确定的。因此,大家都可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承诺并不会影响你在核战争中进行报复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三个问题是欧洲的和平问题。谈到欧洲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局势下,如何平衡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欧洲安全的核心问题。为了应对这种分歧,我曾在与“德国之声”的讨论中提到过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如果俄乌都同意,经过安理会批准,中国可以作为领导者,带领全球南方国家,同时联合少量非北约的欧洲国家共同采取维和行动。我认为这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为什么是非北约的欧洲国家?因为无论西方如何辩解,俄罗斯始终视北约国家为“披着羊皮的狼”,这一点是无法接受的。
从远期目标来看,虽然战争依旧在进行,但已经出现了几个明显的趋势。首先,北约的扩张几乎已经到达尽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目前只有3个国家提出加入北约,首先是乌克兰,加入几乎已无可能;其次是格鲁吉亚,也因此同俄罗斯打了一仗;第三是波斯尼亚(波黑),它的影响力几乎微不足道。因此,北约的扩展几乎已走到尽头。
同时,俄罗斯也会在战争中以惨重的失败与巨大牺牲,最终巩固了它大大缩小的势力范围。欧洲必须知道一个简单的常识,俄罗斯不可能搬走,欧洲的安全最终将取决于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如何相处。
第四个问题关于中国前不久的阅兵式与和平发展。近期的中国阅兵,西方世界从中看到的是恐惧,这种反应并不意外。但我看到的却是对未来的希望。1979年之前,中国每十年参与一次战争,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之后,除了小的冲突,已经再没有打过一次战争。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幸运,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的隐忍和战略调整。从1979年到今天,中国已经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奇迹——一个曾经积弱贫穷的国家,凭借和平手段,发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一个真正的奇迹。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能否实现第二个奇迹?即从现在到2049年,能否继续保持不卷入战争,并继续保持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点无法保证,因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这是我最大的期望。



北京对话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