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量化增强,牛市下的新解法
10月29日,上证指数时隔10年突破4000点,最终报收4016.33点。沪深300、上证指数年内分别上涨20.66%、19.83%,超越同期标普500指数。
这次沪指创下近10年来新高,让部分投资者也不禁担忧:现在入场是否会追高?在结构分化的市场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才能跟上行情?
在此背景下,指数增强基金作为一种力求兼顾Beta收益和Alpha收益的工具,为希望跟上市场节奏,还能获得一点超额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指数增强基金获得超额有两个前提,一是指数本身需具备良好的长期投资价值,二是基金管理人能把握住存在超额收益的“窗口期”。
可见,在当前大盘稳步向好、资金持续流入的背景下,正是指数增强基金的“show time”。
指数增强基金如何获取“β+α”?
指数增强基金的特点,是实现“被动+主动”结合。它能在紧密跟踪基准指数的同时,通过主动管理争取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
也就是说,这类产品的收益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买入标的指数成份股的收益,是与市场同步的贝塔收益;另一部分则是靠基金经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所获得的超额收益。
与完全被动型指数基金相比,指数增强基金的策略目标是争取“多赚一点,少亏一点”。在保持与标的指数相似走势的同时,努力实现更好的回报。
从指数增强基金的过往表现来看,它做到了起源于复制,且超越复制。
起源于复制,是因为指数增强基金的投资策略是“有迹可循”的,拥有既定的目标和方向。
这类基金通常会在合同中约束锚定的业绩基准指数,以及跟踪指数的日均偏离度(通常在0. 5%以内)和年化跟踪误差(通常在7.75%以内),力争获得高于基准指数的回报。
得益于紧密跟踪指数的特点,这类基金的风格较为清晰,不会轻易漂移。据海通证券统计,指数增强基金每年的平均年化跟踪误差都保持在4%左右,只有在2015年的极端环境下误差略大。
超越复制,则是说指数增强基金确实能带来Alpha收益。
海通证券还统计了在近5、7、10年的中长周期中,不管是平均值、中位数还是业绩排名后25%分位数的权益指数增强基金,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和全收益指数的超额收益都大于0。(统计数据截至2024/10/31)
这意味着,从整体来看,指数增强基金在中长期具有显著和普遍的超额收益创造能力。通过承担适度的额外风险,有机会给投资开“外挂”。这不是个别基金的偶然成功,而是系统性、普遍性的现象。
得益于清晰的投资风格和稳定的超额收益,指数增强基金逐渐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2020年至2025年三季度末,国内指数增强基金规模从1136亿元增长至2647亿元,规模实现翻倍。
为什么说宽基指数更适合做增强?
了解指数增强基金的特点后,作为投资者,该选择哪些指数做增强呢?
选择指数增强基金,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所跟踪指数的成份股越少,选股空间越有限,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越大;第二,成份股之间的同质性越高,超越基准的挑战也越大。
所以,像沪深300、中证800和中证A500这类覆盖了A股大部分市值的宽基指数,不仅成份股数量多,也覆盖全市场各行各业,更适合用于做指数增强策略。
前面提到,指数增强基金成功的一大前提,就是指数本身需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随着沪指站上新高点,年内涨幅更高、覆盖范围更广的沪深300指数,就是值得关注的选择。
沪深300指数由沪深两市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只股票组成,覆盖了A股总市值的55%,是中国核心资产的代表性指数之一。其行业分布均衡,让投资者不会踏空板块轮动行情。
图1:沪深300成份行业权重分布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10/29
从估值指标上看,沪深300指数的估值较为合理。截至10月22日,沪深300的股权风险溢价为5.1%,仍在均值线上方,代表未来仍有估值抬升空间。
与此同时,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囊括流动性占优的大盘龙头股,分红能力较强。2024年期间,沪深300分红金额占全A的比重为74.67%,显著高于A股平均分红水平。在当前的低利率时代,体现出稳定的收益能力。
图2:沪深300成份股市值分布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10/29
有专业机构认为,随着盈利困境反转的预期、“国家队”等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等利好逐步落地,沪深300指数有望迎来一轮由基本面改善和资金面驱动共同支撑的上涨行情。
如果说,沪深300指数本身潜在的增长空间,构成了指数增强基金的Beta收益,那么在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下,则会迸发更大的想象力。
根据Choice统计数据,截至10月29日,沪深300指增基金相对指数的年内平均超额收益为2.08%,实现正超额收益的基金占比超七成。
不要小瞧这部分超额收益,在时间的积累下,能产生可观的复利效应。
而在成本上,沪深300指增也具备优势,管理费率平均在0.8%,远低于主动偏股基金约1.2%的水平。
主动量化+AI,指增基金的新玩法
前面提到,指数增强基金成功的另一大前提,是管理人对于超额收益的把握能力。当前,基金公司在增强产品的投资策略上,呈现出“八仙过海”的多元化格局。
以广发基金近期发行的新产品——广发沪深300指数量化增强型基金(A/C类:025705/025706)为例,采用的是“主动量化+AI增强”策略。
主动量化的核心在于策略的多元化。它并非押注单一风格,而是通过均衡配置价值风格、成长风格、动量风格的股票,做到无论市场风向如何变化,投资组合里总有一部分策略能跟上节奏,达到组合整体跟上或超越沪深300的目的。
AI增强则代表了方法论上的进化。它借助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处理海量的数据,挖掘出难以发现的非线性规律,并据此对基准指数(如沪深300)选股池进行增强。
而在这背后,是广发基金在主动管理、固定收益、指数、海外、量化、FOF等多项业务的长期深耕。
广发基金从2011年起开始布局量化业务,量化团队多元融合,十余年来陆续布局了指数增强、量化多头、量化对冲、Smart Beta、主动+量化、固收+量化等各类量化策略。
在指数增强方面,广发基金已布局多只产品,跟踪标的指数包括沪深300、中证500、中证A500、中证800、创业板指、科创创业50、科创板100等,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选择。
近些年,广发基金依托投研一体化平台,构建了“可解释、可复制、可积累”的量化策略体系。同时,较早布局了AI和机器学习等方面的技术和人才,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架构,以扩充因子和模型储备。
在平台实力的“增强”之下,广发基金旗下量化产品业绩表现突出。截至10月29日,广发旗下增强指数型产品近1年平均回报达47.41%(仅统计成立满一年的产品),平均超额收益5.82%。
图3:广发旗下指增产品近期表现
(仅展示成立满一年的产品)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10/29,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此外,今年9月新成立的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基金(A/C类:025195/025196),首发规模近24亿,在同期发行的产品中规模最大;截至10月29日,产品自成立以来超越基准2.7%,体现出良好的超额能力。
如果你也想跟上这波牛市,又想控制好风险的话,或许可以把目光放在广发基金近期推出的广发沪深300指数量化增强型基金(A/C类:025705/025706),追求获取“Beta+Alpha”的双重机遇。
风险提示:相关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易简财经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