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的“解药”是换电+京东吗?

新能源观(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全文3244字,阅读时间7分钟
一份财报印证了广汽集团(601238.SH,以下简称广汽)跌入谷底。
近日,广汽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实现营收241.06亿元,同比减少14.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7.74亿元。
销量下滑自然是业绩承压的直接原因。今年以来,不管是曾经的“现金牛”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广汽埃安,无一例外,销量均成下滑态势。
如果非要说广汽近期有啥“好事儿”,或许就是趁着“双十一”临近,与京东的合作,赚了一波流量和股价的短暂上涨。
11月9日,“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将正式上市,10万级换电+500km续航的标签确实很有竞争力。但一款车就能让广汽摆脱“青年危机”吗?
1. 埃安滑落,昊铂未起,广汽自主品牌造血不足
广汽前身“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算下来,广汽今年刚成立28周年,是青年时期。凭借与本田、丰田等伙伴的成功合作,自主品牌“传祺”的崛起,广汽在2017年产销突破200万辆,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02位,进入辉煌时期。

图/2017年广汽集团产销破200万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但随后几年,我国新能源车强势崛起,几家新势力风头正劲,吉利、奇瑞等传统车企也在加大转型力度,而广汽旗下的电动车品牌广汽埃安被“网约车”形象所固化,市场认可度不高,广汽也没抓住与华为深度合作的机会,最终成全了赛力斯和问界品牌。
“当年我们对客户的里程焦虑把握不够精准,认为增程和插电技术是过渡路线,没有抓住这些年增程插混技术高速发展的机遇。”今年7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在个人微博发布的一则视频中,如此说道。
如冯兴亚所说,没有抓住机会的广汽,最直观的后果就是销量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广汽累计销量为118.37万辆,同比下降11.34%。其中,自主品牌的表现甚是不尽如人意,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在2025年前三季度的销量分别下滑15.84%和19.99%。

图/2025年1-9月广汽集团销售情况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这一数据不免令人唏嘘,毕竟瞄准大众市场的广汽埃安,新能源车的年销量一度仅次于比亚迪。
回顾埃安的市场历程,2023年,埃安实现了年销48万辆的亮眼成绩,远超“蔚小理”、零跑等当前炙手可热的新造车品牌,成为了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仅次于比亚迪的自主品牌。

图/2023年埃安销售48万辆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只是在接下来的发展里,广汽埃安的销量持续下滑,2024年全年销量便下降超10万辆,至37.49万辆,同比降幅达到了21.9%。进入2025年,埃安的颓势依旧,9月,广汽埃安月销量仅为2.73万辆,同比大幅下滑32.37%,并连续第五个月出现销量同比下滑。
销量下滑,一方面或许是广汽没能抓住机会,但另一方面或许更是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不信任。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广汽埃安有关的投诉量有1394条,其中“汽车质量问题,无法行驶”“维修猫腻,未按定损换件”“虚假宣传,隐瞒事实,欺诈消费者”等涉及产品、售后、服务等多方面。

图/黑猫投诉平台有关埃安部分投诉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切中大众市场的埃安表现不足,作为广汽冲击高端市场的昊铂就更惨淡。
要知道昊铂推出的首款车型Hyper SSR,曾经定位“中国第一超跑”。今年1月昊铂从广汽埃安子品牌独立,与埃安、传祺并列成为广汽三大自主品牌。但懂车帝数据显示,9月,昊铂HL、昊铂HT以及昊铂GT三款车型的累计销量不足2000量。
2. 昔日“现金牛”失速
虽然自主品牌的“不给力”是广汽败走新能源车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合资品牌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的没落则直接动摇了广汽的根基。
巅峰时期,广汽本田年销量突破80万辆,广汽丰田更是在2022年创下100.5万辆的销量纪录,成为东风日产之后,第二家实现年销百万辆的日系车企。彼时,两大合资品牌成为支撑广汽集团规模的“双引擎”,贡献着集团近六成的利润。

图/2022年广汽丰田销量破百万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只不过,时过境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曾经的红利正在逐渐消退。2023年,广汽本田销量同比下滑13.66%至64.05万辆,广汽丰田销量同比下滑5.47%至95万辆。
到了2025年,两个合资品牌颓势延续。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广汽本田大幅下滑27.58%,广汽丰田虽实现4.89%的同比微增,但疲态显现。
昔日“现金牛”销量下跌,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汽的赚钱能力。数据显示,广汽集团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41.06亿元,同比减少14.63%。前三季度,广汽公司累计实现营收662.72亿元,同比下降10.49%;累计净亏损达到了43.12亿元。

图/2025年三季度广汽集团财报部分数据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目前来看,本就销量下滑的两大合资品牌又呈现出新能源转型滞后,纯电领域发展缓慢的事实。
广汽丰田官网显示,目前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共有4款。根据懂车帝数据,9月,广汽丰田新能源车型销量最高的为铂智3X,月销9017。如果放在内部对比,铂智这一月销,却是遥遥领先,毕竟铂智4X 9月只卖了109辆。但如果放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铂智3X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图/2025年9月铂智3X销量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广汽本田的新能源转型就更为“落后”。官方显示,广汽本田旗下新能源车型共有5款,从雅阁ACCORDe:PHEV、皓影BREEZEe:PHEV等命名来看,给人满满的“油改电”既视感。销量也同样惨淡,懂车帝数据显示,9月广汽本田新能源车型销量最高的为e:NP2极湃2,月销735辆。

图/2025年9月e:PN2 极湃2销量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毋庸置疑,“两田”在油车时代是绝对王者,但或许是“大象难转身”的缘故,我们接触的多位丰田老车主都换了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车。
开了八年凯美瑞的王磊(化名),想换车时第一个走进了丰田4S店。作为老车主,他信任丰田的可靠品质。然而,当他坐进丰田的纯电动车时,粗糙的内饰、反应迟缓的中屏,简直和国产品牌像两个时代的产物。
最终让王磊放弃丰田的原因还是价格,新车价格没有竞争力,二手车保值率更是击穿“丰田保值”的神话。
3. 广汽如何“翻身”?
“广汽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全力打响关于未来的‘三大战役’。”2025年7月以来,冯兴亚曾在多个场合频繁提及此言论。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广汽同期净亏损25.38亿元,这是广汽集团近10年来首次出现半年度亏损。

图/广汽集团近年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趋势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在10月20日播出的新一期《对话》栏目中,冯兴亚再次提到,“每天都要进步,每天都要创新。广汽确实进入了‘战时状态’。”
事实上,这场被定义为 “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 的三大战役,本质是广汽从合资依赖转向自主突围的生死抉择。
的确,广汽也在大踏步的行动。
技术研发层面,广汽持续加大投入。8月,经过深度“反省”与研发迭代,广汽推出了全新增程技术——星源增程。
官方介绍,该技术以“高效节能、长续航”为核心优势,关键性能数据十分亮眼:增程器油电转化率达到3.73kWh/L,电驱系统在CLTC工况下的效率高达93%,最高持续发电功率更是达到85kW。

图/星源增程的优势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广汽技术负责人明确表示:“星源增程技术可有效解决用户里程焦虑,是现阶段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技术之一。”
与此同时,广汽在研发投入上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冯兴亚此前透露,截至目前,广汽累计研发投入已超580亿元;而在2025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将突破100亿元,换算成日均投入,更是达到2000万-3000万元。
在产品布局端,广汽也在加速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车型。
8月星源增程技术发布当天,首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昊铂HL增程版便同步上市,实现了技术与产品的快速落地;9月底,广汽埃安RT焕新版正式推出,其4款车型全部标配宁德时代神行电池,该车的实际续航与表显续航比例接近1:1,有效解决了用户对续航准确性的担忧。

图/昊铂HL增程版--广汽埃安RT焕新版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当天,广汽埃安还与宁德时代联合发布声明,推出专为AION RT焕新款量身打造的“电池整包终身质保+用户直联服务”,这一服务政策因保障力度大,被业内称为“全网电池第一保”,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图/AION RT换新款权益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在高端市场领域,广汽对旗下高端品牌昊铂进行资源倾斜。公司公开承诺“未来三年,不设上限支持昊铂”。8月29日成都车展上,广汽昊铂全球首发了品牌旗舰轿车——昊铂A800,该车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ADS4.0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和HarmonySpace5系统,凭借高“含华量”成为最大卖点,试图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图/昊铂A800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除了在技术和产品上“向内使劲”,广汽还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其中,与京东的合作便是一次重要尝试。尽管目前双方合作的具体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业内普遍认为,此次合作是广汽在渠道拓展与服务升级上的新探索。

图/广汽与京东、宁德时代合作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传统车企的转型不能只靠造车本身。广汽与科技企业或零售企业的合作,本质上是为了弥补自身在用户运营与数字化能力上的短板,但这种协同效应的显现并非一蹴而就,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逐步体现。”
正如冯兴亚反复强调的“每天都要进步”,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广汽的“战时状态”或许才只是一个开始,能救广汽的也只有广汽自己。



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