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品牌被曝拆出活虫:频频塌房的卫生巾行业,4亿中国女性正遭背刺

500

这是深氪新消费第1978期分享:

4亿中国女性,苦卫生巾久矣。

作者|朱末

来源|深氪新消费[ID:xinshangye2016]

封面图|网络

论拆卫生巾时拆出活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10月24日,据民生大参考报道,郑州霍女士称购买的苏菲安心裤内有活虫蠕动。据霍女士讲述,在发现虫子的时候,其13岁的女儿已经用了10包,“检查之后发现孩子身体感染了霉菌。”

500

刚开始,苏菲厂家回应生产环节发现活体虫类的可能性为零。当着苏菲品牌方负责人的面,记者现场随机打开一包霍女士购买且未拆封的苏菲安心裤,发现里面也有活虫。

亲眼看到“实锤”,苏菲品牌方负责人鞠躬道歉并表示这个虫为印度谷螟,生存期是2周到4周,此后反馈表示经内部核查并非产品质量问题,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500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峰,有网友认为:“生产的时候可能是虫卵,后来孵化了”,还有网友表示:“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虫子是活的,这太要命了。”

500

细思极恐,安心裤是需要直接接触女性私密部位的,虫子到底是怎么进去的?安心裤在生产包装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了消毒灭菌?储存和物流运输是否规范?这些问题,不是苏菲含糊的一个解释就能翻篇的。

诡异的是,以前某行业里的个别品牌塌房,其他品牌都忙着接下这泼天的富贵。卫生巾塌了,却是整个行业上上下下一声不吭,没一个品牌敢正面接话。

原因在于,卫生巾的集体塌房太严重了,根本经不起深扒。今年“3.15晚会”曝光的梁山希希纸制品公司以废品回收为幌子,将本应销毁的残次品卫生巾重新包装后流入市场,坑害购买廉价卫生巾的女性,彻底撕开了卫生巾行业的“遮羞布”。

一些厂家以“厂家直销”为名大量销售这些翻新产品,有两家网店的销量分别高达2.1万件和5.7万件。这些缺乏质量保障的“三无”产品,最终流入了广大女性消费者手中。

而大牌卫生巾的行径同样令人发指。含荧光增白剂、虚标长度、发现虫卵、发现针头、甲醛超标......单单近几年曝出的问题,已经多得不胜枚举。月经时期身体本就更虚弱,结果还要被迫使用不合规不安全的产品,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愤怒之余,到哪里买到有保障的卫生巾,成了棘手的大难题。

500

4亿中国女性,真的苦卫生巾久矣。

500

各类乱象触目惊心

卫生巾行业水有多深?

作为一款伴随女性从青春期走到围绝经期的“刚需”产品,卫生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统计,女性一生中大概有2535天是经期。如果按每天使用5片卫生巾来计算,每个女性都将需要12675片卫生巾,再加上产后特殊时期,数字可能超过15000片。

500

这种使用频率、用户粘性,几乎是所有消费品梦寐以求的特质,从商业角度来说,这是一块非常诱人的蛋糕。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时,我国女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03.4亿元,同比增长8.2%,预计2025年市场将达到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5%。

再翻一翻卫生巾品牌的财报,毛利率更是高的惊人。以恒安国际旗下的七度空间为例,其毛利率高达63.7%,百亚股份自由点也有超过55%的毛利水平。

这意味着,一片出厂价0.3元的卫生巾,最终可能以1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中间有近40%的利润空间。而且,这个行业几乎没有技术壁垒,一次性片状卫生巾的产品形态和生产工艺早在上世纪末就已固定,同时卫生巾的功能明确单一,说得更直白一点,对于品牌方来说,生产卫生巾还是垃圾袋都没有区别,因为工艺成熟简单。

然而,即便各路品牌赚的盆满钵满,却依然做不出一片真正安全的“卫生巾”,反而频频曝出质量和安全问题。

2014年,卫生巾首次曝出虫卵事件,掀起舆论热议,卫生巾异物成了重灾区。abc、七度空间、高洁丝、苏菲、洁婷、花王都被曝出过“虫灾”相关问题,就连医学级护理棉品千金静雅也出现过活体蛆虫。

500

(卫生巾里出现的虫卵、脏污、针头)

而品牌的回应充斥着毫无诚意的“套路化”,多数品牌以“生产环境无菌”为由推责,要求消费者自行检测,让消费者陷入自证的维权困境且调解时态度消极,草草致歉后毫无改进,极为敷衍。

2020年,三无散装卫生巾揭开卫生巾行业的冰山一角,无良商家使用废棉、废料、医疗垃圾制造“毒卫生巾”;2021年,多个品牌的卫生巾检测出重金属污染,这些驻留物不仅会刺激黏膜、损害细胞膜,导致人体出现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可能致癌。

2024年,卫生巾行业集体崩塌,“卫生巾长度造假”成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几乎大部分卫生巾都存在实际长度和内吸收层长度小于外包装标明长度的问题。

500

再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镜头记录下了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库房中令人震惊的一幕,该公司以260-1400元/吨的价格收购本应销毁的残次品,经过简单分拣,就以“二等品”的名义倒卖,再次流入卫生用品生产环节,售价飙升至7000-8000元/吨,而这些原料竟来源于全棉时代、苏菲等知名品牌,防不胜防。

500

(涉事仓库)

更让人寒心的是,卫生巾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价格却在节节飙升。

500

靠“伪创新”变相涨价

掏空健康又掏空钱包

有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我国卫生巾零售均价符合年均增长率约4%,价格从2009年的0.49元,提高到2023年的0.9元,预计未来行业均价也将保持3%以上的增长。

与价格相对的是,卫生巾的产品并未有什么实质性的迭代。唯一称得上创新发展的,是2008年推出的液体卫生巾,但液体卫生巾价格高昂,几乎被绝大多数女性排除在选择之外。

即便卫生巾是个高毛利行业,但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品牌方来说,这还不够,想要获得更多利润,就得涨价,变着法儿的涨价。若要名正言顺的涨价,就得“升级产品”,但这种升级,并非是潜心研发让女性满意的新产品,而是“造概念”。 

500

比如某品牌推出的“益生菌”卫生巾,称能平衡私处菌群,常规款只要0.6元一片,而益生菌版变成了1.14元;再比如某品牌推出的“天山绒棉”产品线,称用世界上最好的新疆棉花做卫生巾,常规款只要0.7元一片,新疆棉花版则要1.35元。

不难发现,如今的卫生巾,已经纷纷陷入了“伪创新”的自嗨中——从炫酷的包装到各种“黑科技”概念,有“发热卫生巾”“石墨烯卫生巾”,甚至还有“香味加持”“草本护肤”,看似花样百出的升级,却掩盖不住质量硬伤。

并且,这些卫生巾大多添加的都是香精等化学物质,这些添加剂很容易刺激皮肤和黏膜,引起国民反应,甚至出现外阴红肿、尿道刺激症等问题。

当厂商把精力花在给卫生巾镶金边时候,各类“闹剧”总能不断刷新认知。今年2月,ABC推出“比基尼安睡裤”,本应追求全包裹不侧漏的安睡裤,竟然最大限度向比基尼靠拢,在商品详情页,ABC更是将“经期也要时刻性感”作为卖点大肆宣传。 

500

拜托,处于生理期的消费者谁会有“性感”需求,何况,相比其他包裹性强的安睡裤,ABC的丝滑比基尼减少了40%的接触面积,侧漏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不仅无法安心入睡,还有偷工减料、降本增效之疑。

比起产品本身,各大品牌更热衷于将精力放在营销上。以自由点为例,2023年、2024年,自由点分别实现营收18.9亿元、30.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15%、60.7%。

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3.95亿元、6.69亿元、12.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62%、69.36%、83.3%,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4.5%、31.2%、37.7%,三年销售费用合计近23亿元。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为一切“买单”的,还是女性消费者。然而,即便掏空了钱包,消费者也买不到一片“合意”的卫生巾。

500

专踩国家标准下限

卫生巾行业需正本清源

要么贵,要么差,要么又贵又差,卫生巾行业之所以“无所顾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对于卫生巾生产的国家标准和抽检次数都堪称“宽松”。

国标规定的卫生巾长度允许误差±4%,于是,整个行业都在利用国标偏差“钻空子”。日用款长度200mm的敢说自己240mm,夜用款包装上写着410mm,实际只有378mm,除去棉芯的部分,竟然还包括了2mm的边缘。有博主想测个红黑榜,结果一个红榜都找不到,全军覆没。

500

国标规定的卫生巾Ph值在4-9之间,这个标准与C类纺织物相同。要知道,C类纺织物是不可直接接触皮肤纺织物,比如窗帘、桌布等,难怪有消费者自嘲“裆下垫了一块窗帘布。”

500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早期的卫生巾国家标准GB8939-1999规定卫生巾(护垫)PH值优等品为5.5-8.2,现行的标准却直接放宽到4.0-9.0。有医生表示,卫生巾接触的是阴道外部,其PH值可能会直接影响阴道内部,但这种“建议”从来都被刻意忽略、掩盖。

再比如甲醛含量标准。在针对婴幼儿的产品中,甲醛含量要求是低于20mg/kg,而卫生巾仅需低于75mg/kg。而有关菌落数、重金属、透气性、增塑剂等重要指标,在国家标准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据权威部门统计,全中国97.6%的女性一生中有一至两种妇科疾病,而大约有70%是由使用卫生巾不当或者使用劣质卫生巾造成。厂家明明知道妇科疾病的主要诱因是真菌,还是选择仅满足普通标准,而非消毒级标准。

500

最玩味的是,国标的起草单位里,居然出现诸多卫生巾企业的名字,可谓“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或许正因如此,面对消费者的愤意滔天,卫生巾众品牌们敢用“符合国家标准,不影响使用”作为百试不灵的挡箭牌,甚至像某旗舰店一样,直接打消费者脸:“接受不了可以不买。”

500

好在,改变正在发生。今年7月,卫生巾新版国家强制标准正式生效,新国标对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原材料、生产环境及产品卫生指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望从源头上打击卫生巾市场乱象。

但新国标只是行业整改的“起点”,卫生巾的安全,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来划分责任争议。毕竟,女性们需要的不是“塌房”后敷衍了事的道歉,而是从生产线上就开始的敬畏之心——干净的生产环境,安全可靠的材质,不打折扣的长度,没有荧光剂,没有添加剂,没有虫卵,不侧漏无残留,以及更便宜的价格。

是时候让卫生巾真正“卫生”起来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网易数读《中国女性,被卫生巾坑惨了》

2.王耳朵先生《卫生巾品牌集体塌房,这谁能忍?》

3.图数室《4亿中国女性,集体被卫生巾背刺》

- End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