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发现多只蓝色狗,是怎么回事?

500

图源:CFF|快来查看本期科学新闻吧~

每周一,【把科学带回家】的编辑们将为你带来一些有趣的本周新闻,帮你轻松地开启这一周!‍‍‍‍‍

📄离婚时为“狗归谁”吵得颜面尽失?

近半数美国人支持签署婚前宠物协议

当一段婚姻走到尽头,宠物归谁总是成为难题。毕竟对很多家庭来说,动物和家人差不多,也难怪不少名人为争夺宠物的抚养权而撕得面红耳赤。

最近,大都会宠物保险在美国进行了一项民调,发现29%饲养过宠物的家庭曾经历离婚。在这些离婚的受访者中,60%的人获得了宠物饲养权,32%的人将宠物自愿或不情愿地留给了对方,只有6%的夫妻采用了“共同抚养制”。另外,2%的夫妻干脆谁也不要养,为宠物找了个新主人。

在争夺抚养权的过程中,20%的受访者表示饲养宠物的花费是最大矛盾点,还有13%的受访者坦言,他们在离婚前就开始因为这些花费而争吵。所以说,养宠物也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双方的责任心、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等。

500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法律还是将宠物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判定所属权时,不免扯出一大堆陈年旧矛盾。因此,一些人提出为什么不签订一个婚前宠物协议?该协定明确谁在法律上拥有宠物;谁对宠物负有主要监管责任;谁主要负责支付宠物的食物、医疗费用等……

还是上述民调,49%的受访者认为婚前宠物协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法律在决定宠物所属权时比较不会考虑到情感需求,该协定可以避免后续的一系列纠纷。但51%的受访者也表现出怀疑态度,认为把饲养宠物的职责分得过于明晰,有点冷冰冰,缺乏人情味。

假如是你,你会考虑做一个婚前宠物协议吗?

🐶有人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发现多只蓝色狗,

是怎么回事?

1986年春天,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为应对这场灾难,人们在核电站周围设立了30公里的禁区,并从189个城镇疏散了超过12万名居民。这些被疏散的人员不能携带任何无法背负的物品,他们的宠物也因此被遗弃。这些宠物便将隔离区当成了自己的家园,并在那里繁衍生息。

500

据CFF估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有250多只流浪狗,市区有225多只流浪狗,还有数百只狗生活在各个安全检查站,并在隔离区内游荡。(图片来源:CFF)

为了控制切尔诺贝利禁区内的流浪猫狗数量,避免它们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当地的清洁未来基金会(CFF)会为禁区内的流浪猫狗提供食物、安排绝育和疫苗接种、照顾受伤的猫狗并监测种群情况。

然而就在两周前,该组织在Ins上发布的两个帖子显示:“3只切尔诺贝利流浪狗的毛色从正常变成了明显的亮蓝色”,引来不少网友担心——切尔诺贝利的狗是受核辐射变异了吗?

其实,就算切尔诺贝利的狗真因核辐射变异了,也没有可供合成蓝色毛发的基因的变异。

500

蓝色狗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图片来源:CFF)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动物的毛发颜色,都由黑色素(黑色、棕色)和褐黑色素(红至黄色)决定。核辐射引发的突变,只能改变这些既有色素的合成路径,比如让控制黑色素合成的MC1R基因失活,可能使毛发颜色变浅,或者让毛发出现斑点,但它无法创造出整个自然界哺乳动物都几乎不存在的蓝色色素合成通路。

自然界中那些看似“蓝色”的动物,其实都是“光学骗局”。比如孔雀的蓝羽、蓝松鸦的羽毛,并非含有蓝色色素,而是它们羽毛的微观结构会散射光线、反射波长较短的蓝光,同时吸收波长较长的红、黄等光,从而形成的视觉效果。

那么这些蓝色是哪里来的呢?工作人员推测,它们可能只是不小心接触到了某种未知的化学物质,比如在废弃化工厂的排污口打了个滚,沾染了硫酸铜之类的蓝色染料。

【大开眼界】

🍄传统的计算机好无趣好无聊,

在计算机里加入香菇,成本少,性能好!

你能想象吗?未来有一天,你的电脑内存可能是用香菇做的。

前不久,科学家用最普通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做出了一种能够“记住”过去电荷状态的电路元件,也就是忆阻器。它的性能有望达到和硅基芯片不相上下的水平,但是成本要低得多,而且更加环保。

500

菇菇队立大功。(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人们希望电脑可以像人脑一样工作,于是需要开发出能像人脑一样运作的组件。在人脑中,传递信息最关键的细胞是神经元,而突触是神经元之间通信的“接头”。忆阻器就相当于一个“电子突触”,智能芯片有了它,就具有了学习的能力。

科学家考虑把香菇当成计算机组件,是因为真菌菌丝网络的运作方式跟神经网络非常相似。它们的结构类似,而且像人脑一样,利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而且香菇生命力顽强,适应性强,还能抗辐射。但菌丝毕竟不是大脑,科学家需要对它们进行一些改造才能实现想要的功能。

科学家先将香菇孢子放进培养皿中培养,当菌丝体(也就是真菌的根部)覆盖满整个培养皿时,将样本放在阳光直射且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接下来科学家将香菇连接到特制的电路中,并接入电流。

500

接入电路的菌丝体忆阻器。(图片来源:LaRocco J)

在测试过菌丝体不同部位的电学特性后,科学家发现它们的响应频率是大约每170微秒切换一次。目前市面上最慢的忆阻器的响应速度大概是这个数值的两倍,对于一个处于初步阶段的试验来说,这已经很不错了。

随着电压升高,香菇的性能会下降,不过科学家在电路中增加了更多香菇来弥补这个不足。

我们一时半会儿还用不上加入了香菇的电脑,但是科学家相信,未来香菇的应用前景广泛,从个人设备到航空航天,都有它施展的空间。

科学家在论文中写道:“计算机的未来可能是真菌的。”

撰文丨阿娴、Ziv、刘六七

参考资料:

离婚

[1] https://www.metlifepetinsurance.com/who-keeps-the-dog/

[2]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would-you-sign-a-pet-prenup-in-case-of-a-breakup-49-of-couples-say-yes/

[1]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15231999/blue-dogs-spotted-Chernobyl-nuclear-disaster.html

[2]https://www.cleanfutures.org/dogs-of-chernobyl/

香菇

[1]https://www.sciencealert.com/scientists-built-a-working-computer-memory-out-of-shiitake-mushrooms

[2]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367/81664.htm

[3]LaRocco J, Tahmina Q, Petreaca R, Simonis J, Hill J (2025) Sustainable memristors from shiitake mycelium for high-frequency bioelectronics. PLoS One 20(10): e0328965.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328965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