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 潘伟坚:《台山,中国航空之乡的由来》

美国华侨:潘伟坚 作

        台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素有“中国第一华侨之乡”、“中国排球之乡”、“中国航空之乡”的美誉。

        1958年12月,董必武代表中央视察台山,他被台山粮仓都斛、斗山、端芬等地的壮丽景象深深吸引,被台山侨乡的历史底蕴深深感动,不禁感慨地说道:“台山不愧是全国第一侨乡,名符其实,毫不夸张!”从此,台山就有了“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和称谓。历来,台山华侨人口都比国内人口多。台山地少人多,华侨移民也多。历史记载1801年至1875年约有160万华工被贩运(卖猪仔)到美洲及东南亚。其华工多为台山人,也就是台山移民的第一个高潮,接着经过200多年的移民,台山海外华侨比国内的台山人还要多,故称之为:中国两台山,一个海外,(世界120多个国家均有台山人居住)一个国内。2024年,台山人口统计;台山市常住人口为、90. 7 7万人、台山海外华侨约183万人(是国内台山人口2倍多)台山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华侨之乡”。

500

      排球运动首创于美国,1914年传入台山,马上风靡整个台山,最高潮时,台山有3300支业余排球队,50万台山人参与这项运动,达到该项运动全国最高水平。

       1927年第8届、1930年第9届、1934年第10届远东运动会(亚运会前身)三届均由台山县队代表中国队出战,三届均获冠军,成为中国排球第一个国际三冠王,台山“中国排球之乡”因此得名。

        1956年,我国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世界排球锦标赛中,中国国家队12名队员中有8名台山人。

​        1958年全国甲级排球联赛中,全国12支球队共149名运动员,台山籍球员69名,几乎一半,加上建国后历届国家队一半运动员是台山人(上世纪整个50年代)因此,周恩来总理有过:“全国排球半台山”的赞誉。

        台山被誉为“中国航空之乡”,源自上世纪初。1910年,孙中山先生考察英、美、法、德等国、使他深刻地认识到;飞机绝非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关乎国家存亡,民族复兴的“新式战争利器”和强国重器!于是,向海外华侨提出“航空救国”的号召;美国的四邑华侨,特别是台山华侨,响应热烈。出钱(募捐巨款)出力,一起创办了俄勒冈州波特兰美洲华侨航空学校、旧金山中华航空学校,纽约航空学校,芝加哥市飞行学校、波士顿飞行学校。这些航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他们大多数是华侨子弟,均回国参加抗战。除少数参加美军和民航飞行员外,约有200名华裔飞行员回国参加抗战,并且多人成为抗日名将、二战英雄。1912年4月,冯如利用台山侨乡的影响力,在台山县城南桥进行飞行表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中国人自制的飞机,进行第一次的飞行表演,并获成功。这一创举,被中外记者盛誉台山为“中国航空之乡”,大肆宣传报道,中国航空之乡因此而得名。其后,随着台山航空界人才辈出,名将如云,侨界捐款,贡献巨大,“台山,中国航空之乡”更是名符其实。

500

        在美国华侨航校中,培养出来的佼佼者有:陈文宽(台山人)亲自开拓了“驼峰航线”,功劳巨大。黄光锐中将(台山人,广东空军司令)、黄新瑞中校(台山人,中央空军飞行大队长)、陈瑞钿少校(台山人,空军大队长)、黄泮扬中校(恩平人,空军大队长),还有苏英祥、雷炎均、李月英等优秀飞行员。广州的“广东航空英烈”中,有31名台山籍的英烈,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的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中,有36名台山籍英烈,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的“台山,中国航空之乡”的英雄丰碑。

500

一、航空救国、空军名将之乡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空军半广东,广东空军半四邑(台山、恩平、开平、新会)”,而且四邑台山人居多。可见当时的中国空军,广东空军实力有多强,历史记载:1936年广东空军合并中央空军之前,广东空军拥有150多架战机,型号美式“霍克I l”战斗机,波音281战斗机及英式AW—- 16战斗机,配备飞行员300人。中央空军集全国资源,可作战的飞机仅188架,主要机型美式“霍克l l I”(60余架)、其余皆为老旧的教练机或老旧的战机,配备飞行员600人。通过数字对比,就知道当时广东空军有多强大。以下是台山籍的部分空军名将;

500

        黄光锐,空军中将,美籍华侨,(台山人)曾任孙中山飞机队队长,亲自驾驶三架战机轮番轰炸陈炯明叛军(当时飞机队仅有三架战机,三名主力飞行员,两名病倒,只剩下黄光锐一人可战)接到孙中山命令后,他不惧牺牲,低空飞行轰炸和扫射叛军,专拣叛军机枪阵地,指挥部,战场指挥官、旗手、督战队来打,战术凑效,击退叛军,立下奇功,深受孙中山喜爱和重用。他还试飞中国生产的第一架战机(侦察机)试飞成功后,载着总统夫人宋庆龄,接受孙中山率领的党、政、军主要高层官员飞行、检阅、绕广州城一圈后,安全着陆。宋美龄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性翱翔蓝天,震惊中外。黄光锐后任广东空军司令,反对广东军阀陈济棠发动内战,率领广东空军主力战机70余架、飞行员200名回归中央,逼使陈济棠第二天宣布下野。避免了广东军阀混战,立下大功,抗战胜利后,晋升为中央空军副总司令,中将军衔。在这之后,他反对内战,愤而辞职,功成身退。

500

500

        陈文宽(台山人)美籍华侨,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滇缅运输动脉、港澳运输动脉、中苏运输动脉全断,蒋介石愁坐重庆。美军开拓中印空中航线无功而返,一筹莫展,中国军队650多万人缺乏军援和燃料,面临亡国之危。陈文宽带领他的团队,亲自开拓了“驼峰航线”,把路线图和数据交给蒋介石和史迪威。陈文宽凭一己之力,扭转战局,挽救了中国,挽救了危险中的中华民族,功盖环宇。

        黄毓全空军中校、黄毓沛空军中校、(台山人)兄弟俩是美籍华侨,中央空军第六大队正、副大队长。黄毓沛亲自驾驶飞机,飞越中国,成为飞越中国的长途飞行第一人,后任中央空军教官多年,培养出优秀飞行员数百人。为抗日救国,功勋卓著。黄毓全中校,面对日本侵略者肆意轰炸,杀戮中国军民,义愤填膺,不待密月结束(新婚20天)、马上归队。在上海淞沪会战的战役中,驾驶战友负伤的战机上阵杀敌,不幸飞机发生故障,坠毁牺牲,成为中国第一个抗日御侮牺牲第一人,年仅28岁。他死得壮烈,激励后人抗日救国、血战到底不怕牺牲、敢于亮剑。

        陈文贤中校(台山人)美籍华侨,中国空军特殊人才。拥有美国工程师(飞机类型)执照、美国飞行员执照,任中央空军飞行大队中校大队长,成都飞机修配厂厂长(国防部保密单位、拥有技工3000余人,工程师100多人),还兼任飞虎队高级教官。身兼三职,在抗战中屡立战功,获奖无数。因反对内战,备受打压。退役后,返回美国。在纽约开餐馆大获成功,被纽约侨界盛誉为“飞将军纽约开餐馆”,成为传奇故事。

        余新贤,美国空军上尉(台山人)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鼓励更多美国青年投军参战,并废除《排华法案》希望华裔、华侨青年投军参加二战。余新贤积极响应,关闭自己开设的纽约电讯公司,发动全体员工24人一起参加美军。经过严格考核,24人全部被录取为美军第十四航空队(飞虎队)队员。余新贤晋升为少尉司令,负责招收更多会中英文、懂无线电的华裔精英,以充实飞虎队的后勤(陈纳德将军授意),余新贤不负众望,凭一己之力,招募1600名无线电后勤精英,经过严格考核,全部被录取为飞虎队987特别通讯连队员。余新贤招收的1600名新兵中,多为台山同乡、同宗兄弟。1600名无线电新兵中,广东籍美国华侨占95%,台山籍美国华侨占90%。他的三位堂弟余新振、余新伦、余新伟先后加入飞虎队,成为“一门四飞虎”的美称。飞虎队987特别通讯连,也被美国华侨称为“飞虎台山连”(该连1600人中,90%为台山人)一时成为佳话。余新贤也凭此战功,晋升为美国空军上尉。

500

中国空军虎将、台山"赵子龙"黄新瑞

        黄新瑞,空军中校大队长,(台山人)美籍华侨,抗战时期被称为中国空军“三虎将”之一,(其余两位是陈瑞钿空军少校大队长(台山人),黄泮扬空军中校大队长(恩平人),黄新瑞还被美国华侨誉为“台山赵子龙”。他在抗战中,功绩卓著,大小空战一百余仗,从无败绩,在作战中,悍勇不畏死,风格颇像赵子龙常常单枪匹马,勇闯敌阵,杀退日寇。个人击落日军战机10架。在成都的空战中,为救战友,自己的战机被击伤,迫降时身负重伤。三日后伤重而逝,留下遗愿,儿子出生后改名“川生“,毋忘在空战中牺牲的战友,长大后投军报仇。他牺牲时年仅27岁。一个月后,他的儿子“川生”出世。

500

        陈瑞钿,空军少校大队长(台山人),美籍华裔,抗战时中国空军三虎将之一,并被誉为中国空军战鹰,个人击落日军战机9架。在广东空战中,曾一天一战中击落日军战机3架,在飞机受伤坠毁前,驾驶受伤战机撞向敌机,与敌机同归于尽,在与敌机相接瞬间,跳伞而生。被时任中国空军总顾问陈纳德目睹全程,被陈瑞钿的智勇双全,飞行技术世界一流,深为感动,称赞陈瑞钿为“空军虎将”。在昆仑关空战中,他为救苏联志愿军飞行员,身负重伤。在转运医院的过程中,遭遇敌机空袭,妻子伍月梅(中国首任外交部长伍庭芳博士的女儿)为救他,扑向他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飞来的炸弹碎片牺牲,以命换命地救下陈瑞钿。后回美国养伤,大小手术20多次,身虽康复,但容貌尽毁。整容失败后,仍参加美军飞虎队,在“驼峰航线”驾驶运输机,再立功勋,成为二战英雄。退役后,回家乡波特兰市当邮差。退役几十年,饱受冷遇,无人慰问,政府完全忘记了这位抗日英雄和二战英雄。美军战友抱打不平,为他申诉、争取应得荣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他死去一个月后,美国政府才追认他为二战英雄,并把他的名字刻在美国二战英雄纪念碑上。

500     

      雷炎均,(台山人、空军二级上将)美国华侨,与陈瑞钿、黄新瑞、黄泮扬为同校同学,一起回国参加抗战,个人击落日军战机6架,后重伤康复后,保送美国留学。在“美国指挥参谋学院 ”进修,毕业后重返中央空军担任要职。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台湾作战署长、作战司令、台湾空军副总司令,1967年,任副总参谋总长,197O年6月29日晋升空军二级上将。

        马俭进(台山人、空军上尉、名将)加拿大华侨。1939年7月25日,他参加第16轰炸中队,孤军深入敌后500公里,轰炸晋南运城日军机场,炸毁机场停泊的重型轰炸机30架,机场损失惨重,导致机场日军中将指挥官撤职查办。奇袭日军机场成为成功战例,写入中国空军史册。

500        

        叶松晃(台山人)飞虎队上尉飞行员,美军二战英雄)抗战中,叶松晃屡立战功,成为飞虎队B—-17 "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的顶尖领航员,多次参与缅甸空战,因为击落多架日军战斗机,被美军授予“空中战斗英雄”称号。参军前,他是华盛顿大学法科毕业的高材生,考取律师牌照,成为美国律师。从军后,不但成为美军顶尖飞行员,还被美军任命为空军法律顾问。1946年因公死亡,享受美军国葬待遇,成为飞虎队队员享受国葬待遇第一人。

        朱安琪(台山人,空军上尉飞行员)美籍华裔、美国旧金山航空学校毕业,考取美国飞行员驾驶执照。回国投军,再入读中央航空军官学校。毕业后,屡立战功,亲手击落日军战机5架,后加入飞虎队,获奖无数,因战功被美军授予“二战英雄”称号。1999年获美国总统克林顿邀请,在白宫接受克林顿总统接见,表彰,亲自授予他“二战华裔老兵贡献奖”。这是二战老兵至高无尚的荣誉。

      黄荣发(台山人,空军中尉小队长)中央空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毕业。1941年8月11日,日军大批飞机轰炸成都,中央空军第五大队29中队只剩下4架战机(前几仗激烈作战,只剩下4架战斗机,未来得及补充)在上尉副中队长谭卓励(新会人)的带领下,与黄荣发等4人驾驶4架1一153型战机迎敌。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经过一番激战,谭卓励上尉,黄荣发中尉、王崇中尉等3人战死沙场,血染碧空,黄荣发时年27岁。

        这噩耗传到了成都华西大学经济系女学生杨全芳的耳朵里,她惊闻噩耗,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她怎样也不相信自己的未婚夫就这样离她而去。前天,他们还利用休假一起去郊游,一起去享受热恋中的甜蜜时光。今天却天人永隔,她顿时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他们约好了,明年杨全芳大学毕业,就一起去台山完婚,她的父亲(银行家)已答应一起前往,做主婚人。她也说过:这辈子非黄荣发这样的英雄不嫁!她不愿意黄荣发孤单上路,她要陪伴他……。

      于是,杨全芳举枪自杀殉情。这件事𣊬间引起轰动。经过国内外记者的报道,马上传遍国内外:“并说古有梁山伯祝英台,今有黄荣发杨全芳”、“外国有罗密欧朱丽叶,中国有黄荣发杨全芳”。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500

        李月英(台山人,中国著名女飞行员,美国空军中尉分队长)美籍华裔,与黄新瑞、陈瑞钿、雷炎均等,同为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美洲华侨航空学校毕业。一起考取美国飞行员热照,一起回国参军。男同学全部被录取,她和黄桂燕同学因为是女性,不被录取。她不甘心,也不死心,苦苦地等待机会,历尽艰辛,在中国历任图书馆管理员,上海机场后勤人员。南下广东投军未果,无依无靠(黄新瑞、陈瑞钿等同学已去德国留学)人生地不熟,凭着父亲在她小时候说过,她的祖籍是广东省台山县大江镇水楼村人。于是孤身一人,独自搭车,爬山涉水,直奔台山乡下,毛遂自荐,当上第一任小学英文老师,作为暂且栖身。

        李月英不愧女中豪杰,她第一次来中国,对家乡情况又不熟悉,凭着儿时父亲对她说过家乡在台山大江镇水楼村,一个20多岁的女“竹升”,竟然会想到回乡当教师,胆魄和勇气令人佩服。后来,她又考上广东民航当民航飞行员。苦等几年后,依然没有机会参加中国空军飞行员。而一起回国投军的男同学均已成为中国空军的名将。那怕中国空军兵源奇缺,也不给她机会。于是,在极度失望的情况下,她只好返回美国,报名参加美军女子飞行员。(从2万5千余女性报名中,只录取1074人,淘汰率达95.7%)她在美军中屡立战功,晋升为美国空军中尉分队长,成为亚裔第一人。她还驾驶战机飞越大西洋,成为亚裔飞越大西洋的第一个女性飞行员。1944年11月23日,李月英因飞机故障牺牲。二天后,他的亲哥哥也在法国战场上,与德军作战中牺牲。(她哥哥是美军坦克兵)三天之内,两兄妹为国捐躯,同为二战英雄。死后墓地老板不让他们下葬,理由是他们是华人,不能与白人葬在一起,那怕他们是二战英雄也不行!这是典型的种族歧视。李月英父亲大怒,把墓地老板告上法庭。后虽获胜,但官司旷日持久,两兄妹虽然下葬,但二战英雄最后的尊严也受到损毁……。

        抗战期间,还有很多台山籍的华侨英烈、台山子弟兵,放弃优渥的生活,投军报国,壮烈牺牲他们是中国空军的优秀飞行员,台山人的英雄儿女!他们是;苏英祥上尉、马国廉上尉、余拔𡶶上尉、朱均球上尉、麦振雄中尉、容广成上尉、廖兆琼上尉、陈锡庭上尉、黄成章上尉、林觉天上尉、冯星航上尉、伍国培上尉、黄普伦中校、谭寿中校……等。

 二、抗战时期、航空之乡的贡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25日香港沦陷、台山侨乡赖以生存的“银信”,台山当地当时的叫法是“封水路”。(意指侨汇被切断,即生命线被切断)接着,台山两次沦陷,侨乡人民(特别是侨眷)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卖儿卖女,流离失所,惨剧触目惊心。有些华侨家庭,把女儿卖到阳江地区,给人家做童养媳(媳妇)。几年灾情后,“侨批”(银信)恢复后,很多侨眷想寻回儿女,但已不知所踪,也不知转卖到何处了,真是人间惨剧。但当初我们迫于无奈卖儿卖女,希望他(她)们找到一条生路,否则,也是被饿死。1943年,台山又遇大饥荒,这段时间,台山饿死15万人。消息传到美国,群情汹涌,侨胞们感受到;国破家就是亡,无国就无家。正值当时抗日救国热潮非常高涨。抗战期间,仅台山华侨捐献30余架飞机。(全美华侨60多架)台山藉致公堂领袖阮本万,不仅个人捐款3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560万美元)他更不顾年迈,奔走各埠(美国各大城市),最终筹得抗日救国捐款3500多万元(折合现在6.08亿美元)。

        纽约“衣朕会”捐赠救护车4辆,(其中两辆给八路军军用)抗战期间,美国台山华侨共捐赠救护车100多辆。台山华侨邝炳舜捐赠15万美元,(相当于现今292万美元)买了10台先进的解剖仪器,可供几间医院用。全部送给中国,支援抗战。1944年,邝炳舜还开设“中国飞机厂”,一年时间便生产出1000架轰炸机后节机身,全部送回中国,支援抗战。

        纽约“衣联会”的洗衣工陈金坚,周薪6美元,他把全部血汗钱捐给祖国,笑称:“食少几餐饭饿不死,捐给家乡台山,能够救活很多人”。旧金山发起“一碗饭运动”,(每天少食一碗饭或一餐,把饭钱捐出来抗日)一日之内席卷美洲,筹得款项1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1816万美元)随后台山华侨举办捐衣运动,一次筹得15万套衣服及大批药品支援台山灾区。台山青年更是踊跃参军报国。由于台山侨胞太踊跃,实行独特的抽签方式,用抽签决定谁家的孩子回国参军,以实际行动参加抗日救国。

500

三、用生命和热血铸造英雄之乡

        抗战期间,根据美军公布的数字,结合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四大网站、华侨网站的辅助资料显示;二战期间,曾在美军服役过的华裔2万余人,台山籍飞行员50多人,美国华侨捐赠飞机给中国60余架,台山华侨独占30多架。美国台山华侨捐巨款协助建航校,买教学用的教练机。合计培养优秀华裔飞行员225名,约有200名美国华裔飞行员回国参加抗战,其中台山籍飞行员50多人。战死或伤残30多人。击落日军战机,包括飞虎队里的台山籍飞行员,合计约100架。美军飞虎队(第十四航空大队)约有华人2000人(飞行员,后勤人员)台山籍军人约1440人。(台山人余新贤招募的无线电后勤兵1600人、95%是广东籍华侨,90%是台山籍华侨、也许与他是台山人有关。首先招募同乡,同宗兄弟为主)。

500       

       1944年飞虎队兵力2万人,飞行员5000人,战斗机535架,轰炸机156架,飞虎队2万军人中,约有10%是华裔军人。       

       1942年2月,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陈文宽,(台山人)开拓了驼峰航线,很多华裔飞行员都参与飞行任务。        

       加拿大归侨马邦基、马绍基俩均为美军飞虎队队员,兄弟俩分别在驼峰航线飞行420次和370多次。功勋卓著,分别获得最高荣誉奖——亚洲太平洋军功奖章、美国军功章、二战胜利奖章,驼峰胜利奖章。1995年,他俩同时获得了美国空军颁授的最高荣誉,飞行十字勋章。马邦基因为驼峰航线飞行420次,还获得佩戴总统军团绶带等荣誉。        

       根据陈纳德将军回忆录及战后档案记载,抗战期间,飞虎队牺牲约2000名美籍军人。美籍台山人牺牲人数50多人(飞行员、机组人员、他们大多数牺牲在驼峰航线)。        

       台山被誉为“中国航空之乡”是众多台山籍的航空名将、英烈英勇作战,流血牺牲换来的光荣称号。坐落在广州的“广东航空英烈纪念碑”名字中,有79名华侨子弟英烈,台山籍英烈31名。        

       2024年4月3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的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1468名,其中江门籍82名,台山籍英烈36名。       

        抗日战争战期间,台山华侨子弟兵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无法估量的。2018年5月8日澎湃通讯社对台山抗战作用一文中的评语,是非常准确和恰当的;“台山航空人才之多,贡献之大,在全国首屈一指。台山因此被誉为'华侨航空之乡',实至名归。        

       自1912年4月,冯如在台山县城南桥进行飞行表演,中外记者就称台山为“中国航空之乡”,几十年来,特别是抗战期间,台山子华侨弟兵英勇作战,前赴后继,作出的牺牲是巨大的,作出的贡献是全国首屈一指。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中国航空之乡”的光荣称号,是值得人们钦佩和敬仰的!        

       笔者为了真实地、准确地写好历史故事《台山,中国航空之乡的由来》,查阅了大量的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四大网页,美国华侨网站,美国华侨媒体网页。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六万多字,历史资料笔记2万多字。文中的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故事情节,都反复核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抱着尊重历史,尊重史实,有怀疑的资料不用,力求真实地还原历史,把台山华侨故事、英雄故事,真实地从文章中反映岀来。以此向台山华侨子弟兵英雄们致敬!向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台山华侨子弟兵致敬!向那些为抗日战争出钱出力的华侨致敬!英雄烈士永垂不朽!!!

        美国华侨:潘伟坚 2025年10月18日写于纽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