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喵的疯了,怎么能翻车成这样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前有《一战再战》,后有《凶降喜讯》。

  全明星阵容的片子又来一部。

  男主,是出演过《猫王》与《沙丘2》的奥斯汀·巴特勒。

  女主佐伊·克罗维兹,《新蝙蝠侠》中的猫女。

  还有马特·史密斯,习惯了他在《王冠》《神秘博士》《龙之家族》里扮相的诸位。

500

500

  这次,他长这样。

500

  除了皇室贵族,英伦特产,当然还有街头朋克小混混。

  这部片的导演呢,来头更大——

  偷天盗日

  Caught Stealing

500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首次新片上线内地院线。

  他的作品,你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有《黑天鹅》《梦之安魂曲》《摔角王》。

  哪怕是像《母亲!》这样评价两极分化的作品,也一定是充满着个人特色与影像魅力的。

  因为其中大量的隐喻与寓言,都被他以张力十足的镜头,不加掩饰地端到观众们面前,告诉他们,这就是我。

500

  然而,到了《偷天盗日》,一切仿佛都戛然而止。

  24日上映至今,评分只有6.1,国内票房也不过241.4万。

  评论里,满坑满谷的都是——

  阿伦诺夫斯基,怎么会拍出这样一个故事?

500

  平心而论。

  如果你是冲着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而去影院的话。

  那么《偷天盗日》绝对能满足你。

  肢体暴力、枪弹不长眼、帮派黑吃黑、小人物逆袭,还有一只灵巧的猫。

500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先说片名。

  虽然译名只差一个字,但它与2003年那部《偷天换日》毫无关系。

  英文原名Caught Stealing是个棒球术语,指的是盗垒失败。

  就像影片的男主汉克(奥斯汀·巴特勒 饰)一样,他曾是棒球界的明日之星,现在却只能在酒吧里做调酒师。

  住在汉克隔壁的,是小混混拉斯(马特·史密斯 饰),朋克出身,满口粗话,因为父亲中风,不得不赶回伦敦,临走前把家里的猫强行塞给了汉克。

500

  汉克的浪荡生活就此告终。

  因为他在猫砂盆里,发现了一把钥匙。

  也是这把钥匙,让他被不同人马追杀——

  牵连到拉斯帮黑帮们保存的四百万美金。

500

  loser撞上横财。

  是飞黄腾达,还是命丧黄泉?

  这样的设定,你能想到《两杆大烟枪》《老无所依》。

500

  这里面有太多的戏剧性可以玩。

  结果呢,阿伦诺夫斯基选择了——

  平。铺。直。叙。

  确实也有亮眼的几场戏。

  比如黑警罗曼(雷吉娜·金 饰)带着黑帮,在酒吧里与汉克以及老板保罗之间的对峙。

  快速的话赶话之后,是毫不犹豫地抬枪就射。

  以及临近结尾,犹太黑帮听信汉克关于钥匙与罗曼的说辞。

  于是杀入俱乐部,在漫天纷飞的票子中大开杀戒。

500

  但,在整整107分钟的影片里,这样的场次只是点缀。

  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看见汉克在窝囊的挨打与仓皇的逃窜间来回切换。

  宣发时铺天盖地的“一只猫引发的血案”。

  落到剧情里,也就是个触发后续剧情的萌物。

  本质上,与《疾速追杀》中威克的狗没什么区别,无非一个死了一个活着。

500

  然而。

  平淡剧情的另一面,是随处可见的阿伦诺夫斯基的标志性元素。

  比如毒品。

  像拉斯,他之所以能跟那四百万美金扯上联系,起源就是他和犹太黑帮有旧。

  而围绕着这笔钱的核心冲突,也是毒枭之间互不信任对方掌管现金流。

500

  比如毫不掩饰的暴力。

  黑帮审问汉克时,用钳子将汉克刚缝合好的手术伤口慢慢拆开。

  在这里,他大量地用脸部特写。

  我们能看到的,要么是汉克的长声惨呼,要么是审问者冷酷的脸与晃动的钳子。

  压迫感与窒息感一瞬间拉满。

500

  比如对于梦境与创伤的一再挖掘。

  让汉克忏悔不已的那场车祸,无数次地在他的噩梦中重现,挥之不去,如骨附蛆。

500

  友人的死相与自己鲜血淋漓的膝盖也被一再重放。

  每一次挣扎着从梦中醒来,汉克都会发现自己主动地或被动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甚至,你可以看到更早期的阿伦诺夫斯基的那种对纽约东区混乱与迷影的爱。

  尚未被恐怖事件摧毁的双子世贸塔、烟雾缭绕的狭小酒吧、满大街的电话亭与传呼机、法拉盛公园的巨型Logo......

500

  有一个镜头。

  当汉克又一次劫后余生,疲倦地拖着身体在夜中走回家去时。

  他路过的,是金的录像店。

500

  不仅是表面上,让你“看得到”的明晃晃cue自己。

  在内核上,《偷天盗日》其实也没有走出阿伦诺夫斯基一贯钟情的母题——

  边缘、上瘾、强迫与精神破碎。

  还是拿男主汉克来说。

  他因伤被棒球抛弃,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最起码的掌控力,除了酒精与性之外,什么都把握不住。

  他每一次的梦回,都让自己在对过往的忏悔中愈发深陷。

500

  他对棒球的沉迷,也是沉迷在那个尚未堕落,光芒万丈的状元秀候选的幻梦中。

  好不容易向女友保证,自己能从糜烂的自甘堕落中脱离出来,转头女友就因为自己招惹的黑帮而身死当场。

500

  于是他再一次,被他所不能承受的现实生活所碾碎。

  又或者将他彻底卷入这场闹剧的小混混拉斯。

  他同样是个社会边缘的瘾君子。

  高耸的鸡冠头与毫不掩饰的英国口音,都昭示着他是个朋克仔。

500

  但,影片设定的时间点是1998年,在那时,横行英伦的朋克浪潮早已褪去。

  而他的结局,也只能是被这个向前迈进的世界抛弃。

  甚至,还包括那个还没有迈入新世纪的纽约。

  一切曾经熟悉的,都即将远去。

  所以,当你细细去想这部电影时。

  你会发现,在本质上,这仍然是一部烙着阿伦诺夫斯基个人特色的作品。

  已经被抛弃的边缘人们,在一个即将消逝的旧时代里,为了自己不再承受那样多的痛苦而抗争。

  但这些主题,都被塞进了一个乏味、平庸的商业片里。

  以至于你在开场时就可以明确知道,这是个绝对有用的伏笔。

  结果到结尾揭露时,你的期待已经被拉高,却最终落在了一个轻飘飘的落点上。

  就比如反复渲染的那场梦。

  它已经被用来表现汉克的悔恨,面对现实的无力,与怯懦的倒霉蛋最终需要直面一切,着手解决灾难的情绪崩溃。

500

  正当你还期待,这场梦最终会去向何方时。

  结尾时,汉克对犹太黑帮的处决方式告诉了你。

  是不系安全带……

  合理吗?

  也确实合理。

  毕竟前面也有一定的铺垫。

500

  幽不幽默,也见仁见智。

  但,无聊吗?

  那是相当无聊。

  因为那消解了观众们对谜底揭露的期待。

  一切更深层的揣测和挖掘,最终都归于最表层浅显的细节。

  观众们甚至无法真正通过他的梦境,通过一百分钟以来所铺陈的故事,走进主角的内心。

  而那原本是阿伦诺夫斯基最为拿手的技艺。

  同样是他的作品,被称为“禁毒宣传片”的《梦之安魂曲》,用破碎的镜头剪辑,描摹人们对孤独,毒品成瘾与病态的堕落。

  片中的莎拉,因为有一个上电视的机会,而开始拼命减肥。

  慢慢地,她开始对减肥药成瘾,乃至一发不可收拾。

  但,那只是出于她不能抵抗药物的诱惑吗?

  也未必。

  她真正的病症根源,是孤独感,无可救药的孤独将她吞噬,她只能从药品带来的虚假幻想中,获得一个温暖的家庭陪伴。

500

  就像电影结尾,她缩在病床上,再一次陷入了幸福的幻梦。

  那里面没有毒瘾,也没有肥胖,有的,只是一家成功获奖的家人。

500

500

  最美好的初衷,与最残酷的现实。

  还有在残酷现实下,被不断逼问“你还能承受多少痛苦”的人性。

  每个角色,都被导演以最直白,也最赤裸的方式强行放在我们的视线下,让我们注视着他们在欲望和虚无中逐渐滑向自我的腐烂。

  这些,才是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真正一贯带给我们的。

  可受限于商业片的卖座需求。

  《偷天盗日》中,所有对心灵更深处的挖掘,最终都变成了浅尝辄止。

  因为说到底。

  《偷天盗日》的体裁终究是一部黑色喜剧。

  它的叙事目的,就是为了最后那一幕,汉克在海岛的沙滩上,带着猫咪与钱,关掉面前转播棒球的电视机。

  他彻底放下了自己的棒球梦,也放下了继续堕落的心思。

  他决定重新开始生活。

500

  这才是整场《偷天盗日》最大的问题。

  一方面,它讲了一个纯粹的商业喜剧故事,主题是和解与自我重建。

  另一方面,执导这个故事的导演,偏偏又是以痛苦与扭曲,以决不轻易和解的结局而闻名的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结果是既不好玩,也不深刻。

  到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平庸的内核,与一个犹犹豫豫的阿伦诺夫斯基。

  他的第一部商业片。

  就这样别扭地、人云亦云地完成了。

  这部片结束后,导演自己和影迷或许都会问出同一个问题——

  我到底为什么会在这?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