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八十年代,朝鲜的经济就出现了问题

【本文由“遼東_2022_12_20”推荐,来自《南北朝鲜现在的差距是怎么来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朝鲜的问题不是楼上说的这么简单。

实际上早在八十年代,朝鲜的经济就出现了问题。

1980年,我国高层曾以电力工业部部长身份访问朝鲜,仔细考察过后,他发现朝鲜电力设施老化相当厉害,发电量达不到标准。他在朝鲜呆了二十多天,就在宾馆遇到了三次停电。但是走在大街上,高楼林立,街道也非常整洁,到处都是大将军的铜像石雕和水粉画,剧场也是金碧辉煌,五彩缤纷。再看商店呢,除了少数朝鲜商品,其他货架上都是空的。朝鲜商店食品柜里面有烤鸡和香肠,但都是非卖品,只是摆着做样子看的。

根据这番勾勒,我们不难得出苦难行军前朝鲜的经济状况是什么样的。

在上世纪60年代,朝鲜经济一度领先韩国,成为东亚地区较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但看上去朝鲜并没有把发展获得的资金用在工业发展和民生经济上,而是把主要的钱用在了供养多达百万的军队和建造一些标志性建筑物和市政形象上。七八十年代的朝鲜在外人看来似乎是非常体面的,建造标志性建筑物和面子工程却并不能改善一般居民的生活,也无法保证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这最终反噬到了自身。这样看结果很魔幻,因为修建主题思想塔,柳京饭店之类的标志性建筑物,导致柳京饭店等工程最后烂尾。也就是说,朝鲜的经济发生了结构性问题,然后到90年代叠加上苏联解体的影响,朝鲜不得不进入到苦难行军的历史进程。

再来看制裁,朝鲜这段历史与遭遇制裁有关系吗?不能说一点影响没有,也很难说有什么直接联系。

战后朝鲜确实长期遭受制裁,但是在长期的冷战中出现过缓和期,也有过缝隙,总体上远不如今日严厉。直到1987年11月年发生大韩航空858号班机空难事件以后,从1988年开始,美国才将制裁工具升级,并推动完全禁止批准民用技术出口朝鲜。所以其实60-80年代,除了美国等几个国家之外,朝鲜是可以在非军事领域与世界进行合作的,甚至包括日本。比如70年代初,朝鲜就扩大了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包括日本、法国、意大利、瑞士等。为此,朝鲜从西方国家大量进口设备、机械、工程服务,并签下了高额贷款。到80年代,朝鲜为了实现“四化”,又通过“合资法”吸引外资,大量引进西方设备、技术和贷款,尤其是从日本、法国、瑞士等国。美国虽未参与,却保持了默许的态度。

既然如此,当朝鲜遇到经济困难时,为什么不能向国际上借款,或者和这些合作伙伴做生意来渡过难关呢?你看上述合作的结果就知道了。1974–1980年间,朝鲜开始出现系统性违约,尤其是在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的出口信贷合同,和西方银行的信贷支持项目上。

举例来说:

朝鲜与法国合作的多项化工、铁路设备贷款违约,法国最终将朝鲜拉黑;朝鲜与意大利合作的机械设备出口贷款违约,意大利将朝鲜列入黑名单;其他几个国家瑞士、瑞典等,也大同小异。1980年,朝鲜还先后从国际金融体系得到了23亿美元的贷款。

但是到1984年,朝鲜公开违约超过10亿美元的外债,包括对法国、意大利、瑞士等的债务。国际金融界因此将朝鲜视为高风险国家,不再给予信贷或融资。许多欧洲国家也在集体将朝鲜列入“高风险债务国”名单,对其出口严重收紧,暂停官方信贷支持。这类行为并不是个别事件,而是持续、多次、跨国的现象。在西方金融和外贸体系内,朝鲜已被视为“国际信用破产者”。

当时的评论认为:““朝鲜的贸易逻辑是:先拿货,再讲原则。”,“他们似乎不理解‘债务’是必须偿还的概念。”

老实说,“信用”这个概念在朝鲜对外贸易体系中,确实很淡薄。或者说,它更偏向一种政治许诺式信用,而不是基于市场契约的现代商业信用。如此朝鲜的信用在国际上破产是必然的事,它被排除在国际金融市场之外。没有国家敢贷款给它,因为它确实不还啊。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