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十五五”规划:中国未来五年怎么干?这篇给你彻底说明白

来源:公众号“城市研究室

500

2025年10月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用15个部分61条内容,细致勾勒了2026-2030年的发展路径。

500

“十五五规划”一图流 图片来源:云南乡建研究

很多人或许觉得这是很遥远的“宏大叙事”,但如果细细分析,从国家发改委的10万亿产业规划到卫健委的民生部署,可以说,每一条政策背后都藏着普通人能抓住的机遇,也关乎我们未来五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500

要搞懂“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得先明白一个道理:它不是凭空定的,而是照着“十四五”(2021-2025年)的实际情况调整的。

就像咱居家过日子,明年怎么安排,得看今年过得怎么样。所以想知道未来五年会怎样,不妨先厘清“十四五”这五年我们面临的情况。

说实话,“十四五”这五年并不好过。

从国内来看,由于疫情造成的经济下行影响,大家不敢随便花钱,日常消费和企业投资都比以前谨慎。

还有城市中,过去靠盖房子、扩工厂的“快增长”模式也走不通了,想转向“高质量发展”,刚起步就碰到不少麻烦。

没办法,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不仅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需要慢慢化解,很多购房者的房贷风险也在持续增加。

 500

很多高位贷款买房的人,被困在利息差里

还有长期以来的城乡差距也尚未解决,农村的学校、医院跟城里比,还差得远。

再看国外环境,情况更闹心。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一直没停,美国又专门在芯片这些关键技术上卡我们脖子,不让我们拿到先进技术,欧盟、日韩也在加大本土补贴。受此影响,全球供应链动不动就中断,国内企业做外贸、搞生产,风险比以前大了很多。

正因为这些难题存在,“十四五”的核心目标是“稳住基本盘,不出大乱子”。

但“求稳”的同时,我们的科技进步却特别快,特别是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能跟国外顶尖水平较量,不再是以前的“跟跑”状态。

 500

外国人参观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的电动汽车

也正是有了这些科技积累,“十五五”的思路才从“十四五”的“先稳住别慌”,变成“加速转型,朝着现代化冲”。

有人可能好奇,为何要这么改呢?

一方面,5G、新能源汽车等技术给了我们往更高水平走的底气;另一方面,2035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剩十多年了,“十五五”这五年是关键。要是这五年没发力,没能把技术优势变成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差距,后面实现现代化的难度会更大。

所以“十五五”的“加速转型”可不是瞎冲,而是有基础、有目标地步步推进。

我们不仅要继续攻关,尽快把芯片等“卡脖子”技术突破,让产业链更安全,还要想办法将数字技术与工厂、农业结合起来,搞出更多新产业、新动能。

更重要的,还要把农村的学校、医院建好,让城乡老百姓的生活差距再小一点。

只有稳扎稳打地“小步快跑”,才能为2035年实现现代化铺好路。

有人又要问了,那“十五五”规划到底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直接关系的地方呢?


500

“十五五”规划明确的六个重点方向,每一个都关乎中国经济未来,更和咱们的日子紧紧绑在一起,咱一个个说清楚:

第一个是“高质量发展”,这是后续工作的“总调子”,也是咱们现代化生活的追求,规划里提了12次,还强调要见“显著成效”、打牢基础。

以前咱们追求“规模大”,比如GDP涨了多少、盖了多少厂房。可如今不一样了,发展要快,但更要“质量好”。

比如工厂要搞智能化,少污染、多赚钱;农村要跟城市发展得更均衡,让农村人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医疗。

 500

我国高质量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

为啥要这么干?

因为之前光靠“铺摊子”的日子过去了,只有质量上去了,我们的经济才能走得远,老百姓的就业机会才会增加,收入也能慢慢增长。

第二个重点是“科技自立自强”,在其规划里提到了10次,而且用词特别硬气,说要“抢占制高点”“引领新质生产力”。

确实,过去我们的科技还是“补课”阶段,只能是跟着别人有啥学啥。

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不仅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这些前沿领域实现“领跑”,还准备将芯片、工业软件这些“卡脖子”的问题统统解决掉。

 500

没办法,如果科技不自主,别人一卡咱们脖子,工厂就可能停工,咱们的手机、汽车这些日常用品都可能受影响。

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以后咱们的科技产品也能卖遍全球,创造更多好工作。

第三个重点是“扩大内需”,规划里提了8次,还特意提到“惠民生和促消费要在一起干”。

这意思是,过去“企业产啥大家买啥”,未来是要“大家要啥企业产啥”,核心就是让大家“敢花钱、愿意花钱”。

那具体怎么让大家愿意花钱?

规划里也说了,继续扩大社保覆盖,让更多人享有医保、养老金,不用愁老了病了还没钱;还要降低养孩子、上学的成本,让大家敢生敢养。

 500

只要大家手里的钱敢花了,企业就有动力产好东西,经济能转起来,咱们想买的也会更丰富。

第四个重点是“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划提了6次。其中有个很大的变化,值得注意。

过去我们是鼓励“多跟人做生意”,而现在是“用规范制度吸引合作”。

意思是我们不仅会继续对接国际高标准,让外资来中国做生意更方便,还要继续开放市场,让国外好东西进来,也让咱们的产品更容易卖出去。

毕竟,就算外部环境再怎么复杂,也不能“关起门过日子”,只有主动开放才能和其他国家互利共赢,化解矛盾,让老百姓买到更多便宜进口商品,企业也才能赚取更多外汇。

 500

主动开放才能互利共赢

第五个重点是“绿色转型”,规划提了5次,明确要“降碳、减污、扩绿”,还要实现碳达峰。

这个要划重点,因为和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绿色转型”依靠的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推广,以及按照更高绿色标准建设的住宅。

 500

中国领跑全球风电产业 图为玉门风电基地 图片来源:酒泉日报

这点如果顺利实现了,不仅新能源汽车会更普及,充电成本更低,家里的电器也更节能,能给咱省不少电费。

而且这么做,还能让我们摆脱对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依赖,不用担心国外断供,让能源安全也更有保障。

第六个重点是“国家安全和国防现代化”,规划用单独一章来讲,提了4次,核心是“军民融合”,让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互相促进。

比如军用技术转民用这块,像北斗导航其实已经用在手机、开车上。

规划提到“民用企业也能参与国防建设,生产优质军工产品”,也正是看到我们很多民企科技实力不仅提升很快,甚至很多不逊于国外同类企业。

说白了,国家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只有国家主权和利益得到切实保障,我们所有人才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学习和工作。


500

除了六大重点,大家最关心的房子问题、2035年的目标,规划里也说得很清楚,而且特别务实,不搞虚的。

先说说房子。

“十四五”的时候,重点是“房住不炒”,不让大家炒房。

而“十五五”在这个基础上,加了一句“高质量发展,满足住房升级的需求”。

简单说,就是让老百姓“不仅要住上房,还要住得好”。比如以后盖的房子,绿化会更好、配套更全,老旧小区也会改造得更舒适。

如果生活条件好了,有改善居住需求,想再换个大一点的房子,政策也会更支持。

 500

房子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图片来源:《蜗居》

这不仅是为了让大家住得舒服,实际上也能拉动装修、家电这些消费,助力房地产行业慢慢转型,避免出大风险。

毕竟,很多人的钱都在房子上,行业稳了,大家的资产才安全。

接下来,再说说规划的“务实风格”。

跟以前比,“十五五”并不回避问题,而是直面现实。

比如就直接提到眼下房地产有调整压力、内需不足、科技还有短板,承认依然存在诸多需要调整的地方。

同时,面对之前的进步,也没有夸大成绩,没说“什么都好”,而是客观讲“有进步,但还有困难”。

不得不说,这种踏实态度最重要,凡事不怕有问题,只要敢于正视,就能找到解决办法,既不会因为盲目乐观而踩坑,也不会因为害怕困难而不敢干。

比如知道科技有短板,就会多花钱搞研发;知道大家不敢消费,就会想办法降成本、补社保。

最后说说2035年的目标。

“十五五”是连接现在和2035年的“关键五年”,这五年基础能否打牢,不仅直接决定了2035年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也决定了咱们以后的日子会不会更好。

总的来说,“十五五”规划的核心逻辑就是“安全第一,稳中求进,统筹发展”,首先保证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再慢慢推进转型,不偏科、不冒进。

未来五年不仅对国家发展很关键,其实对我们每个人也很重要。

后面几年的工作会不会更稳定、收入能不能涨、环境能不能更好、孩子上学能否更方便……都跟这五年的发展息息相关。

可以说,这份蓝图里的每一笔“国计”,既是国家迈向2035现代化的关键铺陈,更是每个普通人就业更稳、收入更增、生活更暖的扎实保障。

读懂这五年,也就读懂了未来生活的答案与底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