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渥食品,缓慢转身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当进口商品不再吃香,品渥食品仍未找到增收的路径。

昨日,公司披露今年三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继续下降,短期内或难改善。当乳品和啤酒两大主力产品卖不动,躺着赚钱的日子早已过去。

自创立至今,品渥食品有过多次转身,从单纯的进口商品“搬运工”,到推出自主品牌,再介入到行业上游,把控产品生产端,每一步都没走错,效果却不太给力。

500

增长难

进口牛奶和啤酒,没有给品渥食品带来收入大增,公司仍陷在增利难增收的泥沼。

10月28日,品渥食品(300892.SZ)披露2025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同比下降7.69%;归母净利润实现1215.33万元,同比大增312.18%;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927.68万元,同比增长190.98%。

其中,第三季度经营状况仍然萎靡,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2.18亿元、亏损129.73万元,同比分别下降5.95%和112.07%。

从整体来看,公司盈利水平微增,期内毛利率为16.55%,同比增加0.34个百分点。

公司营业收入难获增长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2022年至2024年,其营业收入连降3年,由15.39亿元一路降至8.76亿元。

在上述3年里,特殊3年事件、快消品市场变革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让这家进口商品企业的经营备受“折磨”。

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大降29.72%,2022年再度大降88.26%,2023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亏损规模为7337万元。

2024年,虽然成功扭亏,但主营业务并未彻底改善,主要依靠内部降本增效和非经营性损益实现盈利。

今年,公司规模继续萎缩,但录得利润大增,在外界看来,在市场与产品销售面临严峻挑战、无强势业务板块提振的背景之下,业绩增长不过是一场“纸面回暖”。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近年来公司市值已大幅缩水,截至昨日收盘,其总市值为34.76亿元,较高峰期近88亿市值(2020年12月16日)缩水6成。

 

产品全线拉胯

品渥食品早年通过将国外牛奶、啤酒等商品运输至国内销售,踩准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青睐,逐渐衍生出自有品牌和产品体系。

2012年之后,相继推出乳品品牌德亚、啤酒品牌瓦伦丁以及谷物品牌亨利、粮油品牌品利等,以海外采购原料+海外供应商代工+国内销售的业务模式运营。

一直以来,市场对公司产品是否是洋品牌存在较大争议。不过,因为货源来自海外,还是在市场上热销。

最近几年,在海外采购成本上涨、国内消费市场疲软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不断挤压着品渥主力产品销售。

2022年,公司产品销售出现疲软,旗下乳品系列、啤酒系列、谷物系列、综合食品系列分别实现收入 12.03亿元、1.98亿元、0.28亿元和0.3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17%、9.30%、24.46%和22.76%。

2023年和2024年,公司乳品、啤酒、粮油及谷物4大系列销售全线下降。其中,乳品系列收入的骤降,对公司收入影响最大。

上述两年,乳品系列分别实现收入8.91亿元和6.6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96%和25.86%,毛利率分别为12.43%和14.97%。

早期,公司吃到国产乳制品发展低谷期的红利,随着各大本土乳企集体发力,以及国际奶价波动影响进口乳制品成本和价格,公司乳品业务发展备受挤压在所难免。

同样,随着国内啤酒消费市场的竞争,公司啤酒业务难言乐观。2023年至2024年,啤酒系列收入分别实现1.31亿元、1.2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4.09%和2.46%。

乳品、啤酒两大业务收入不断萎缩,而新培育起来的谷物、粮油品牌又不足以发挥支撑作用,公司正处于这种尴尬之中。

 

转身慢

从1997年前注册成立公司前身上海魁春实业以来,品渥食品有过几次战略转身,但不是每次都顺利。

上世纪90年代末,公司创始人王牧看准进口商品商机,通过上海魁春涉足进口商品销售领域,将国外牛奶、啤酒等产品运到国内销售,逐步完成原始积累。

2012年前,王牧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进口商品“搬运工”角色,开始拓宽业务模式,着手自有品牌建设。

德亚品牌就是在这一时期推出。当时,委托德国乳制品企业代工生产,再运到国内市场销售。

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国内乳制品市场遭遇重挫并影响多年,消费者信心大受打击,进口乳制品因安全信赖感受到热捧。

据公开数据,2012年至2020年,国内进口乳制品金额由47亿美元增至13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1.4%。

在此期间,德亚牛奶凭借德国代工+进口奶源的产品定位,精准契合消费者对进口乳品的需求,保持多年进口牛奶市场份额第一。据第三方机构数据,2022年,其市场占有率达21%。

不过,随着国内乳制品品质提升和行业严监管,各大乳企展开全方位竞争,品渥食品进口牛奶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

公司从进口商品贸易商逐渐向品牌商转型,在“德亚”和”瓦伦丁”之外,先后推出“亨利”和“品利”,介入谷物和粮油细分赛道,其后又涉足奶酪赛道。

为加持自有品牌,公司一步步走向上游。2021年前,通过海外并购,介入超高温灭菌牛奶(UHT)赛道;2024年,斥资亿元在上海建设的奶酪工厂投产,同年原制奶酪产品上市,此举是公司布局高毛利乳制品赛道的一次重要尝试,但目前该业务尚处培育期,尚未对收入形成有效支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