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哪吒》:要不要原谅那些被贴了“傀儡符”的人?

500

看完火爆朋友圈的《哪吒.魔童降世》,脑子里除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澎湃,还有一个问题久久萦绕不去,那就是:要不要原谅那些被贴了“傀儡符”的人?

|NO.1|

太乙真人奉元始天尊之命前往陈塘关李靖府中送灵珠投胎,心怀不满的师弟申公豹为破坏太乙真人的功德,便在李夫人生产当天祭出“傀儡符”,支使一名李府小吏给好酒贪杯的太乙真人送上带有迷药的醇酒,打算借机偷走灵珠。阴谋被李靖识破,计划落空。申公豹又用“傀儡符”支使接生婆成功将灵珠偷走,而剩下的魔珠则投胎成为哪吒。

应该说,李府和小吏和接生婆都是不折不扣的小人物,所以饺子导演连个名字都懒得给他们取,但正是这个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造就魔童哪吒出世、推动剧情发展中却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没有这两个小人物,尤其是这个接生婆,哪吒可能一开始就根正苗红,年纪轻轻就像父母一样肩负起除妖护民的重担,成为万民景仰的小英雄。

但是后来,......后来大家就都知道了。

|NO.2|

什么是“傀儡符”?被贴上“傀儡符”后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傀儡符”,顾名思义就是道家的一种施咒后能够使被施符人供自己驱使、按照施符人意志行事,令被施符人形同傀儡的符咒。

按照剧情,一旦被贴上“傀儡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遇事没脑子,意识不受自己控制。李府小吏和接生婆被贴上“傀儡符”之后,就变成了为“豹”做伥的帮凶,按照申公豹意念行事,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李府小吏被支使给太乙真人送酒,被李靖识破并毁掉贴在身上的“傀儡符”后,当场便懵在那里,对自己闯下的弥天大祸一无所知。

接生婆前一秒还在为李夫人生不出孩子揪心揪肺、急得火烧火燎,下一秒被贴上“傀儡符”后就露出了阴森森的诡笑,待取得灵珠后便直接送给了主人申公豹,最后镜头定格在她双膝跪在地上双手托举那一幕。她哪里会知道自己不知不觉中干了一件足以改变天上人间的惊天大案!

(对照“傀儡符”的这些特征,现在喽哥已经严重怀疑这次香江之畔黄祸事件中,那些无知无畏的“追随者”是不是也都被坏蛋贴上了“傀儡符”?!)

|NO.3|

没有谁心甘情愿被贴上“傀儡符”。

李府小吏和接生婆如此,这次香江之畔被黄祸利用的普通人也一样。那么究竟要不要原谅这些被贴上“傀儡符”的人?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看看什么样的人容易被贴上“傀儡符”?

中纪委网站在点评《哪吒.魔童降世》时,对李府小吏和接生婆这两个小人物有一段精彩论述:

“......最开始只能像李府的小吏和接生婆那样,串个剧情跑个龙套。就怕定力不行还想加戏,被坏人贴上傀儡符利用一下,做了恶事还什么都不知道。”

这段话给出了答案。容易被“傀儡符”操纵的人大体上应该有这样几种特征:

第一,不明真相、小人物。李府小吏和接生婆都是“魔珠投胎”事件中的小人物,他们只知道老爷夫人要生三公子,至于生出来的是神是魔、对人界、仙界、魔界意味着什么,全部懵懵懂懂、一无所知。也就是说,他们脑子里根本就没有“防范魔珠、防范坏人”这根弦,思想武装不到位,也就给申公豹之流的坏人利用而不自知,想想是不是很可悲?

第二,定力不够。小吏和接生婆都是没有法术傍身的凡人,自然易于被邪祟侵袭、迷了本心,在不知不觉中为人所用。你想,申公豹为什么不直接将“傀儡符”放在太乙真人或者李靖的身上,那样不是更稳妥吗?还不是因为这哥俩法术高强,符咒起不了作用?搞不好会弄巧成拙、祸及自身?

第三,有野心,想加戏。想加戏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甘作龙套,喜欢在场子里跑来跑去,想增加知名度。你看,申公豹因为不想和师兄太乙真人正面冲突,所以一直是暗中行事,在“魔珠投胎”事件中只是高台上窥伺机会,结果正好有小吏和接生婆出出进进的,这才给了申公豹以可乘之机。

|NO.4|

究竟要不要原谅那些被贴上“傀儡符”的人?

主观上,这些被贴上“傀儡符”的人并没有做坏事的意图;但客观上,却给外界带来了实实在在不可挽回的破坏,有些事情后果更是严重到不可想象。

哀其不幸,怒其不防。罪不至死,爱不起来。

这就是“魔珠投胎”事件中那两个小人物给喽哥最大的感受。

记得哪吒手腕上有一个乾坤圈,一旦摘掉,他就会被体内的魔珠控制,成为魔珠的“傀儡”,变成一个六情不认、反天天地的魔童。但是哪吒不愿意做傀儡,不愿意被魔珠控制,便将乾坤圈始终戴在了身上。

既然有做“傀儡”的风险,不妨给自己提前找个乾坤圈戴上。

或许,哪吒的选择可以给那些被贴上“傀儡符”的人做个榜样!

500

(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