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险资扫货,利安人寿豪掷3亿买入无锡银行

500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童画

编辑 | 苏淮

10月,秋意渐浓,A股市场也迎来了三季报密集披露期,各家上市公司“冷暖自知”。

近日,无锡银行交出了一份看似稳健的三季度“成绩单”: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65亿元,同比增长3.87%;归母净利润18.33亿元,同比增长3.78%。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能实现“营利双增”实属不易。但业绩增长背后,实则暗藏隐忧。报告期内,无锡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下降、非息收入过分依赖投资收益、关注类贷款与不良贷款齐升。

在银行业竞争加剧、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无锡银行的“增长故事”,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光鲜。

01

营收增长全靠投资收益

天眼查显示,无锡银行成立于2005年6月21日,注册资本21.95亿元,法定代表人陶畅,其亦是董事长。

500

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2016年9月23日,无锡银行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以后,公司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逐年增长。

盈利数据是银行经营的“门面”,但是无锡银行2025年三季报的盈利结构值得推敲。

2025年前三季度,无锡银行实现营收37.65亿元。分季度来看,一至三季度的营收分别为13.50亿元、12.95亿元、11.20亿元,呈现环比下降态势。

深度解析无锡银行的营收架构,作为区域性银行,利息净收入仍是该行营收的压舱石: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约为25.84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0.47亿元。

数据看似稳步增长,但关键盈利指标——57.70亿元的利息收入,较2024年同期减少3.42亿元,利息净收入的增长全部得益于利息支出同比减少3.89亿元。这不仅暴露了盈利“含金量”的下滑,同时也意味着无锡银行在贷款定价、负债成本控制上的能力正在减弱。

光大证券测算显示,无锡银行一至三季度息差较上半年进一步收窄4bp,较2024年全年收窄8bp。

在当前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行、银行业普遍面临“资产荒”的背景下,区域性银行的议价能力本就处于弱势,无锡银行未来能否继续依赖利息支出减少来支持利息净收入的增长空间,还有待观察。

更值得警惕的是,非息收入“冰火两重天”。非息收入本应是银行摆脱息差依赖、优化盈利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但无锡银行的非息收入却呈现出过分依赖投资收益的情况。

三季报显示,无锡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约为1.16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0.06亿元。

除去上述中间业务收入,无锡银行还有其他多项非息收入科目存在同比下降的情况:其他收益约为52.4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2087.2万元;汇兑收益为97.8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12.8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353.1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4227万元。

另外,无锡银行2024年前三季度尚有4674.8万元的资产处置收益,但是2025年前三季度并无此项收入。

500

图片来源于无锡银行2025年三季报

在“唯二”增长的非息收入科目中,无锡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的其他业务收入为310.6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74.5万元;投资收益约为10.68亿元,同比增加约2.50亿元,成为非息收入的“绝对主力”,更是占到了总营收的28%左右。

这种极端分化的非息收入结构,折射出无锡银行盈利模式的两大隐患:

一方面,投资收益的激增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投资收益依赖于金融市场行情,若未来债券价格波动加剧,这部分收入很可能“由盈转亏”;

另一方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收益等非息收入下滑,反映出无锡银行在零售业务、对公中间业务上的拓展乏力。靠投资收益“单腿走路”的非息收入结构,不仅难以支撑盈利的长期稳定增长,反而会让无锡银行的盈利波动风险大幅上升。

02

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齐升

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无锡银行三季报中“不良率持平”的表面数据下,实则暗藏隐忧。

2025年前三季度,无锡银行的贷款总额约为1689.11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22.92亿元。其中,对公贷款1202.28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20.32亿元;个人贷款233.44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8.46亿元;贴现253.39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1.05亿元。

500

图片来源于无锡银行2025年三季报

由此可见,无锡银行的贷款增长主要来自对公业务,且个人贷款出现明显下降,着实令人惊讶。这似乎与该行在2024年年报中提出的“坚决锚定零售先锋,转型路径更加清晰”的目标略有不同。

光大证券预计,无锡银行“对公端主要投向领域仍聚焦在制造业、租赁商服、批零等领域,零售端受居民购房消费需求偏弱影响,按揭、消费贷增长持续承压”。

与此同时,无锡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3.21亿元,较2024年末年同期增加约0.98亿元;但不良贷款比例仍维持在0.78%,与2024年末持平。

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但不良率未升,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与无锡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密切相关,毕竟122.92亿元的贷款增长“稀释”了不良率。但这种“稀释效应”并不能掩盖不良贷款实际增加的事实,0.98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增长,意味着无锡银行在信贷投放过程中,风险筛选和管控能力可能出现了漏洞。

进一步拆解五级分类数据,更能发现无锡银行资产质量的问题。

截至2025年9月30日,无锡银行正常类贷款金额1665.42亿元,占比98.60%,较2024年末的98.67%略有下降;关注类贷款金额10.49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约1.84亿元,占比0.62%,较2024年末的0.55%上升0.07个百分点。

再看13.31亿元的不良贷款,其中次级类贷款约4.89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2.98亿元,占比0.29%,较2024年末的0.50%下降0.21个百分点;但是,可疑类贷款约4.52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13亿元,占比0.27%,较2024年末的0.15%上升0.12个百分点;损失类贷款约3.80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83亿元,占比0.22%,较2024年末的0.13%上升0.09个百分点。

500

图片来源于无锡银行2025年三季报

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占比均出现上升,尤其是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占比的显著提升,表明部分贷款的风险程度正在加剧,未来可能进一步转化为不良贷款,给无锡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更大压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风险抵御能力的下降。2025年前三季度,无锡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427.87%,较2024年末下降29.7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比从2024年末的3.57%降至3.35%。

在不良贷款增长、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的背景下,拨备覆盖率的下降,无疑让无锡银行的风险抵御“防火墙”出现了缺口。若未来不良贷款进一步增加,该行可能面临“利润补拨备”的压力,进而拖累净利润增长。

拨备覆盖率的下降是否会削弱风险抵御能力?贷款 “三查” 环节是否存在疏漏?10月27日,源媒汇就上述问题致函无锡银行,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内忧”之外,无锡银行亦有“外患”。

03

利安人寿“接盘”背后信号

股东结构的变化,往往是市场对上市公司信心的“晴雨表”。无锡银行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显著“换防”,其中北向资金的退出和利安人寿的新进,尤为值得关注。

截至2025年9月30日,无锡银行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北向资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已退出,而在二季度末其还持有3430.13万股,占流通股比例1.72%,位列第九大流通股股东。

北向资金被市场视为“聪明资金”,其投资决策往往基于对上市公司长期价值和行业前景的判断。在无锡银行息差收窄、资产质量隐忧显现的背景下,北向资金的退出,究竟意味着什么?

北向资金退出的同时,利安人寿-自有资金新进无锡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以持有5034.1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2.52%,位列第六大流通股股东。以无锡银行第三季度的平均成交均价6.13元推算,利安人寿至少斥资了3亿元左右。

500

图片来源于Wind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利安人寿还持有962.19万股苏盐井神,位列第四大流通股股东。此前,利安人寿曾举牌江南水务,二季度末持股比例达5.03%,并且在二季度末还持有6200万股中山公用。

作为新进入无锡银行的机构股东,利安人寿的接盘动机引发市场猜测:是看好无锡银行的区域性布局优势,还是出于短期财务投资的考量?

此外,无锡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无锡万新机械有限公司在本报告期进行了增持,较上期增持147.98万股至8047.99万股,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卖方机构对于无锡银行的未来依旧信心十足。光大证券认为,无锡银行深耕江苏本土三农小微市场,持续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红利,维持“增持”评级;招商证券则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无锡银行2025年三季报,用“双增”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勾勒出一幅看似稳健的经营图景。但拆解数据,息差收窄、非息收入结构失衡、不良贷款余额隐性增长、拨备覆盖率下降等问题,亦不免让这幅图景有些“失色”。

对于无锡银行而言,当前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如何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提升贷款定价能力和负债成本控制能力?如何优化非息收入结构,摆脱对投资收益的过度依赖?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管控,遏制不良贷款的隐性增长,修复拨备“缓冲垫”?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无锡银行的短期盈利,更决定其长期生存和发展。

对于投资者而言,真正有价值的“增长故事”,需要扎实的盈利结构、稳健的资产质量和透明的公司治理来支撑。而这些,正是无锡银行当前最需要补的“课”。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