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折戟密歇根:国际化叙事,抵不过“中国原罪”?
导语:该项目遭受从地方到联邦反对阻挠,甚至引发当地镇政府“政变”。中国企业试图通过本地化运营、透明治理与就业承诺以融入美国市场,依然难以消除制度性的不信任。
国轩高科(002074.SZ)曾在密歇根点燃的“美国梦”星火,悄然湮灭。

10月23日,美国密歇根州经济发展局(MEDC)向中国电池巨头国轩高科旗下的美国国轩(Gotion Inc.)正式发出通知,认定其在梅科斯塔县绿镇(Green Charter Township)投资24亿美元的电动车电池工厂项目违约。
州方表示,美国国轩未能在约定期限内完成投资与建设里程碑,将追讨此前向其拨付的2360万美元土地收购等费用,并取消1.75亿美元的税收激励和补助金。
这场历时三年、备受中美新能源产业界高度关注的电池厂项目,至此宣告失败。
国轩绿镇项目于2022年宣布启动,原计划建设一座磷酸铁锂(LFP)电池组件工厂,可创造2350个就业岗位,并于2026年投产,当时是密歇根州最大的EV电池相关投资之一。
对于密歇根这个因汽车工业辉煌、却因制造业外迁而衰落的州,它也被寄予“经济救赎”的厚望。密歇根州州长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在2022年10月的声明中称:“我们将共同继续赢得该领域的投资,并成为电动汽车和移动公司的卓越目的地。”

图源:MEDC官网
在原计划中,MEDC承诺通过1.75亿美元激励全力支持,联邦《通胀削减法案》(IRA)的45X税收抵免(每千瓦时电池组件最高45美元)也为项目提供了财务协助。国轩希望借此切入美国市场,与北美和全球客户群建立合作。
然而,最初的热烈欢迎,只持续了几个月。
项目选址所在的绿镇居民开始对工厂建设提出质疑。反对者从项目对湿地和农田的破坏等环境风险、税收负担谈起,很快转向更为尖锐的主题——国家安全。
反对派组织绿镇居民联合会(Green Charter Township Neighbors United)声称,该项目可能会带来某些“中国影响”。虽然这种说法缺乏证据,但在地方舆论中迅速发酵。
2023年4月,绿镇附近的大急流城挤满了数百名抗议者,还有一些州代表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图源:9and10news视频
同年9月甚至发生“政变”,支持美国国轩项目的绿镇政府委员会被当地居民投票罢免。
投票数小时后,该镇的新领导人立即更换了该镇政府大楼的锁。
绿镇新上任的几位官员明确反对项目,取消了此前批准的若干土地使用许可。国轩一度提出行政诉讼,要求恢复项目审批,但因地方政府拒绝配合,项目被迫停工。
代表密歇根州大片农村地区的共和党美国众议员约翰·穆勒纳尔(John Moolenaar)曾是该项目最响亮、最突出的批评者,“现在它与密歇根州和MEDC的合同即将终止,绿镇人民终于可以摆脱国轩的谎言和违背承诺。”他提到。

图源:John Moolenaar官网
穆勒纳尔是美国国会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主席,并提出了《NO GOTION法案》(No Official Giveaways Of Taxpayers’ Income to Oppressive Nations Act,H.R.524)阻止国轩等公司从IRA法案中获得税收抵免,并敦促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调查其与中国政府的关联。

图源:美国国会网站
国轩高科约25%的股权由第一大股东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美国国轩注册于加州,管理层以美籍人士为主,也承诺从美国供应商那里采购大部分材料和设备,加强国内供应链并支持美国企业。
美国国轩北美制造副总裁查克·塞伦(Chuck Thelen)也表态称:“我们是一家跨国公司,不采取政治姿态“。
在操作层面,国轩项目的停滞有其现实原因。选址地位于农业区,土地用途变更需要居民投票批准,而公司最初的社区沟通不足,导致当地民意逆转。与此同时,美国环保组织要求对项目的化学处理流程进行更严格评估,延长了审批时间。
但从地方抗议到联邦质询,项目的节奏被彻底打乱。此后数月间,密歇根州经济发展局仍试图调解,甚至提出替代地点方案,但最终因地方阻力与联邦安全审查并行,项目无法推进。
2023年9月,共和党参议员、现任国务卿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穆勒纳尔联合其他前议员如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共同签名致函前任财政部长耶伦,敦促CFIUS审查国轩项目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迈克·加拉格尔是前任美国国会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著名对华鹰派人士,在任期间主导TikTok禁令等法案,后加入国防科技公司帕兰泰尔( Palantir Technologies)。
2025年9月17日,MEDC因“项目现场连续120天无合格活动”发出违约通知,10月23日正式确认项目“死亡”。
在密歇根风波之后,国轩在伊利诺伊曼泰诺项目的推进也在彳亍前行。
国轩早在2021年就宣布计划在当地投资20亿美元建设一个年产10GWh的电池生产基地。相较之下,伊利诺伊州对外资的政治氛围温和,地方政府将其视为绿色就业的机会。
2025年1月,项目启动了部分生产线,9月国轩还捐赠了一辆Rivian EV警车给曼泰诺警方。

图源:showlocal
今年4月,在曼泰诺村选举中,“反国轩阵营”(Manteno Freedom Party)赢得了部分竞选,居民团体“曼泰诺关切公民” (Concerned Citizens of Manteno)获法院批准起诉国轩和村政府,质疑透明度和环境影响。
该厂的首期投产时间原定为2024年底,如今预计到2026年正式开始。业内人士透露,虽然伊利诺伊方面未出现一边倒地反对,但在融资、供应链认证和联邦补贴申报等环节上,国轩团队显然遇到了更多技术性障碍。
这或许说明,在美国新能源产业逐步政治化的环境下,即便是州政府态度友好的地区,中资企业仍需面对政治和监管壁垒。
国轩事件的更深层含义,在于它折射出美国新能源投资逻辑的根本变化。
在产业层面,美国电动车市场增长开始放缓。多家车企缩减电池订单,投资者对大规模制造项目的信心下降。
当地媒体援引数据显示,密歇根过去两年宣布的新能源制造项目中,约三分之一已延期或暂停。美国国轩项目的终止,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整个行业回调周期的缩影。
但美国国轩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既遭遇市场冷却,又有“身份困境”。
过去几年,美国在IRA下大力吸引清洁能源制造投资。理论上,任何在美建厂、并符合原产地要求的企业,都可以获得丰厚的税收抵免。IRA通过45X抵免吸引电池制造,国轩的低成本LFP电池本是优势。
然而,在实际执行层面,政治因素还是压过了经济性考量。
尤其自2023年后,美国财政部陆续出台关于IRA的细则,要求电池生产环节中“受关注外国实体”(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即FEOC)政府不得直接或间接控制25%以上的实体,否则该实体将被排除在IRA补贴之外。

图源:DOE Releases Final Interpretive Guidance on the Definition of 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美国能源部网站
在美国政界的语境中,中资企业在新能源供应链的存在常被称作“漏洞”。无论是锂电、逆变器还是光伏组件,一旦与中国背景相关,都会引发安全部门的警惕。
密歇根项目的失败,并非孤例。此前宁德时代(300750.SZ)与福特在弗吉尼亚州合作的电池厂,也因政治阻力被迫调整。
对于密歇根而言,这个曾以底特律汽车业辉煌为荣的州,想要在新能源领域重新寻找定位,却又被国家安全政治牵制。地方议员们一边承认工厂能带来就业,一边担心“外来技术”控制关键制造环节,尤其是被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的中国。
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使得任何带有中国背景的投资都成为政治雷区。他们未必理解能源转型的复杂逻辑,但非常明白“来自中国的工厂”足以在选举中成为议题。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密歇根项目失败,或许标志着中资企业在美建厂窗口正迅速关闭。
过去两年,中国新能源企业普遍认为,在欧美市场通过建厂本地化,可以绕开贸易壁垒、获得政策补贴。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升温,这一策略变得越来越难以奏效。
来自中国的制造企业,即使试图通过本地化运营、透明治理与就业承诺以融入美国市场,也难以消除制度性的不信任。
正如密歇根州州长前共和党候选人、2024年总统竞选候选人佩里·约翰逊(Perry Johnson)所言:“我们遇到的头号问题是与中国有关,我们给了他们数十亿美元来建造一座大工厂。但我们至少能与一家美国公司或至少一个我们的盟友合作吗?”
从拜登到特朗普政府的产业战略中,新能源制造被视为国家安全组成部分。财政部、能源部和商务部在审查补贴申请时,会联合评估股权控制、供应来源与技术依赖。中国企业即便符合市场逻辑,也不一定能通过政治逻辑的门槛。
从 2024 年开始,包含来自中国控制实体的电池组件的车辆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将被拒绝。到 2025 年,限制范围将扩大到锂和石墨等关键矿物。

对于美国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意味着证明其供应链的任何部分都不受FEOC规则控制,才能申请税收抵免并通过能源部和国税局的审查。鉴于中国在中游加工领域的主导地位,哪怕对于美国合作方来说,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中资企业美国梦的战略路径坍塌,迫使企业重新审视国际化路径。从出口整机,到合资设厂,再到尝试技术授权,中国新能源企业需要不断试图寻找新的进入方式。
其中,技术授权模式目前看来在技术上可行,但又必须受到严格的法律和运营分离的约束。这使得每个与中资相关的项目都成本高昂、复杂且具有政治敏感性。
但美国地方经济需要就业,但政治叙事拒绝外来资本;企业渴望全球市场,但地缘逻辑设置了无形的边界。
那个中资企业以技术与资本逻辑,在美国制造业中找到立足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