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晨智能募资额大降:买理财热情高涨,产能利用率下滑

《港湾商业观察》陈钱
做电气控制系统产品的河南嘉晨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嘉晨智能)正在冲刺北交所,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公开信息显示,公司于今年6月递表北交所,但实际早在2022年6月,嘉晨智能就曾尝试过科创板上市,彼时的保荐机构为国元证券,仅一年后的5月底,公司便申请撤回科创板上市。
据近期公司披露的审核问询函回复显示,监管层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公司与同为客户及股东的杭叉集团关联交易的公允性、上游采购集中度较高的合理性以及在产能利用率逐年下滑的情况下募投扩产的必要。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公司个位数增长的营收和激增的应收账款,以及账面仅一千多万的货币资金,似乎也在暗示外界亟需嘉晨智能给出能支撑其长期价值叙事的证明。
业绩增速放缓,集中于华东区域
招股书及天眼查显示,嘉晨智能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电气控制系统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整机控制系统和车联网产品及应用等,下游主要应用场景为工业车辆。
嘉晨智能的收入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2022年-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分别为3.36亿元、3.76亿元、3.82亿元、1.91亿元,2023年、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其营收的同比增速有所放缓,分别为11.93%、1.39%、3.22%。
营收放缓的同时,公司的利润也有所波动,各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62.3万元、4927.48万元、5737.47万元、3080.82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18.77万元、4466.66万元、4841.28万元、3041.28万元。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2.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2.74%,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19.0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25.06%。
公司业绩的波动可以从主营产品中略窥一二。据了解。嘉晨智能的主要产品包括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整机控制系统、车联网产品及应用、技术服务,2022年-2024年,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主营收入占比分别为74.22%、72.66%、73.44%,整机控制系统的主营收入占比分别为23.49%、23.97%、26.18%。
2022年-2024年,占公司收入七成以上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毛利率逐年下滑,分别为27.88%、24.24%、23.10%,毛利率连续下滑的同时,其单价却是有涨有跌,各年分别为2194.92元/套、3042.06元/套、2729.33元/套。
与此同时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销量在2023年下滑幅度也较大,从2022年的11.28万套下滑至8.9万套,下滑幅度达20.9%,2024年略微回升至10.23万套,但其平均单价却从上年的3042.06万元跌至2729.33万元。
另一方面,占公司营收不到三成的整机控制系统毛利率2024年有所上升,2022年-2024年分别为45.31%、45.20%、50.18%。
公司表示,电机控制器毛利率下滑主要系原材料价格及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2024年整机控制系统毛利率的上升主要系产品结构的变化带来单价有所增长。
从收入端来看,2022年-2024年嘉晨智能核心产品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实现的收入分别为2.48亿元、2.71亿元、2.79亿元,整机控制系统实现的收入分别为5302.93万元、5444.04万元、5724.28万元,整体较为“波澜不惊”。
而在综合毛利率上,公司则是逐年下降,2022年-2024年分别为31.84%、30.06%、29.81%,今年上半年为33.9%(上年同期为30.16%)。
审核问询函要求:(1)结合报告期内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行业变动趋势、未来市场空间、期后业绩、产品使用周期及迭代周期、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趋势等,说明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是否对经营稳定性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并完善相关风险揭示;(2)结合销售价格、成本构成、下游客户、应用领域、市场定位、销售区域、业务模式、产品结构等具体差异说明发行人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3)结合主要产品售价、成本变动、下游需求变动、议价能力、合同约定、原材料价格传导机制等说明发行人毛利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是否存在持续下滑的风险并视情况进行风险揭示。
公司回复称,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政策驱动下的行业需求提升、客户需求增长、海外市场拓展、研发实力强化及自制产品市场突破等因素。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业务市场较为集中,2022年-2024年仅华东地区贡献的收入就达97.83%、95.66%、89.41%。
杭叉集团同为股东及客户,买理财热情高涨
业务高度聚集于华东地区从期内客户的集中度来看并不意外。2022年-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达87.05%、87.71%、82.02%、80.28%,其中来自第一大客户杭叉集团(603298.SH)的收入占比就达52.95%、44.69%、42.16%、36.10%。
据悉,公司自成立之初的2009年即与杭叉集团展开合作,2018年杭叉集团入股嘉晨智能,目前持有公司22.22%的股份。
业绩增速放缓,下游客户集中的另一方面,是公司应收账款增速较为快。2022年-2024年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5278.38万元、4837.46万元、1.03亿元,2024年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12.78%,远超当年1.39%的营收增速。
截至今年6月末,嘉晨智能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达1.37亿元,2022年-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按坏账计提方法披露的坏账准备分别为267.04万元、264.83万元、536.75万元、710.17万元。
审核问询函要求:结合主要客户信用政策、新老客户应收账款信用期及变化情况,说明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放宽信用政策刺激销售的情况,以及主要客户应收账款期后回款的情况。
嘉晨智能在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中提及,2024年末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较2023年末大幅上升主要是一方面受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下游出口业务较多的叉车整车厂在2024年末加大了出口销售,该部分收入对应的应收账款尚未达回款期;另一方面,公司近年来重点开拓的客户比亚迪取得一定进展,当年收入增多,比亚迪信用期较长且采用迪链支付货款,进而提高了应收账款的整体金额。
同时,公司与飒派集团的采购也受到监管层关注。
2022年-2024年,嘉晨智能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分别为65.47%、79.89%、68.29%,其中仅向飒派集团的采购占比就达五成以上,分别为45.94%、69.96%、53.10%,而来自其余供应商的采购仅5%左右。
此外据公司最新半年报披露,公司于2024年11月与飒派集团签订“特别供应协议”,协议约定:嘉晨智能公司在2025年度的年采购额应不低于1.2亿,飒派公司将保证企业的供货要求以及提供最惠价。若达不到协议约定的1.2亿元的采购额,应当就实际采购额与目标采购额的差额支付10%的费用;若嘉晨智能在2025年12月31日前终止协议,或者未能签订新的协议,则支付的200万元保证金由飒派公司扣留作为罚款。
目前,嘉晨智能已经支付200万元作为该协议的保证金。
审核问询函显示,(1)结合电机控制器市场供应情况、行业竞争、产能规模、集中度以及不同供应商产品品质差异情况,说明发行人主要从飒派集团采购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行业惯例;(2)结合发行人与飒派集团采购协议及补偿约定、各期采购金额、单价、自主品牌电机控制器的研发和应用情况等,说明报告期内核心原材料电机控制器供应是否具有稳定性,生产经营是否对飒派集团存在重大依赖,是否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相关风险揭示是否充分;说明保持原材料供应稳定、减少供应商依赖采取的相关措施。
嘉晨智能回复称,公司向飒派集团主要是采购ZAPI、INMOTION品牌电机控制器等原材料,受下游客户产品承继、验证周期等影响,未来仍会向飒派集团采购一定量的电机控制器等原材料。飒派集团与公司合作时间较长且合作期内飒派集团的供应整体稳定,此种合作有助于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不会对自身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向飒派集团集中采购的同时,公司的应付账款也上升明显,2022年-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分别为2219.11万元、2854.63万元、4894.48万元、2971.79万元,其中2024年占流动负债的比例高达56.01%。
根据已披露的数据,2024年公司需要向飒派集团的支付的应付款项就达2961.16万元,占应付账款总额的比例达60.5%。
上游应付账款近3000万元,下游应收账款高达上亿,但公司的货币资金也就一千多万,截至今年6月末,嘉晨智能的货币资金仅1312.25万元。
2022年-2024年,公司的货币资金也是大起大落,分别为2417.88万元、1.2亿元、312.87万元。
现金流层面,2022年-2024年,嘉晨智能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5579.16万元、9008.58万元、3511.72万元,2024年骤降61.02%。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641.91万元。
审核问询函要求,(1)说明货币资金余额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2)结合销售模式、采购模式、结算模式、回款及对外支付情况等,量化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存在差异的原因,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在审核问询函回复中表示,2024年货币资金减少主要是购买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的金额高于赎回,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对货币资金余额波动影响较大;2023年末货币资金较2022年末有所增加主要系理财产品的赎回金额高于购买金额,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综合来说,公司期内货币资金余额的波动具有合理性。
具体来看,2022年-2024年,嘉晨智能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61.31万元、1222.52万元、-1.36亿元,各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分别为2.86亿元、2.56亿元、12.27亿元,其中仅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就达2.74亿元、2.52亿元、11.32亿元。
2022年-2024年,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1849万元、300万元、4690.36万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6.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2.36%。公司表示主要系2024年政府回购土地使用权的相关款项于2025年回款,以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进行货币资金管理,当期期末未赎回。
募资额降一半,产能利用率下滑
货币资金大起大落的同时,在募资板块,公司与2022年递表科创板时的变化较为明显。2022年科创板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募资5.36亿元,其中2.75亿元用于新能源车辆智能驱动控制系统的扩产,1.61亿元用于研发,1亿元用于补流。
而此次北交所IPO,募资项目缩减为电气控制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其中1.65亿元用于电气控制系统的扩产,9488.76万元用于研发,募资总额由5.36亿元变为2.6亿元,降了一半左右。
而在产能利用率方面,公司基本是持续下滑,2022年-2024年分别为110.22%、92.97%、82.33%。
并且公司的存货也一直相对较高,2022年-2024年分别为9907.94万元、7902.24万元、7762.87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291.63万元、294.88万元、352.37万元。今年6月末,公司的存货账面余额为8249.14万元,存货跌价为463.95万元。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理事会常务主席支培元表示,不同版本的招股书中募资额出现大幅变动或反映出公司在规划资金时严重缺乏严谨性,自然会引发市场对公司募投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疑问,并且也会让外界怀疑公司是为了顺应上市规则而非基于真实合理的业务发展需要而计划募投项目。
审核问询函要求,(1)说明该募投项目工艺升级的具体内容,主导产品与发行人现有产品相比是否存在实质差异或明显提升;(2)测算并补充披露项目建成后的预计产能增加和业绩贡献情况;结合报告期内细分产品的产能、产量、销量、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情况及变化原因,在手订单和未来订单获取能力,同行业可比公司报告期内产能变化及业绩变化情况,业务的市场空间等,说明在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募投项目新增产能的必要性,是否存在产能过剩或无法消化的风险,并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
股权结构上,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第一大股东姚欣通过直接及间接的方式持有公司68.54%的股份,70.1%的表决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司均有进行现金分红,分别为435.60万元、831.60万元、4950万元、1989万元,累计分红8206.2万元。姚欣一人分走5600万元以上。(港湾财经出品)



港湾商业观察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