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期待中美达成“一份极好的贸易协议”

最强总统形象不是打扮出来的
202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召开在即,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表示,他预计将和中国达成一项“极好的”贸易协议(fantastic deal)。
一份“极好的贸易协议”不仅是特朗普想要的,也是我们想要的,而且,也是世界想要的。
但这里有两个问题特朗普先生应该事先弄明白:1、什么是“一份极好的贸易协议”?是美国标准,还是中国标准,还是WTO标准?
2、极好的贸易协议在什么情况下才可能产生?是平等协商还是威胁恐吓?
“极好的贸易协议”很动听,但内涵与实现路径如果模糊不清,这样的协议可以肯定就不会产生。而且还可以肯定,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目前的这种暂缓执行追加关税可能就是最好的。
问题一:什么是“极好的贸易协议”?表面看这是标准博弈
但实质上是协议本质之争。三种标准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和目标。
如果按美国标准, 消除贸易逆差,维持技术霸权,停止“强制技术转让”,扩大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限制中国向高技术领域的发展。显然这是带有强烈的结果导向和单边主义色彩结果,如果这样的协议达成,其“极好”就意味着美国获得压倒性的、可量化的利益。
如果按照中国标准,应该 是维护国家发展模式和经济治理模式,保护国有企业和产业政策的空间,要求美国取消全部加征关税、放弃科技打压,放开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
显然这是强调平等和相互尊重,反对“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这里的“极好”就意味着在取消外部压力的同时,保住自身发展的核心利益和未来发展空间。
如果按WTO标准,那就是 以现有的多边贸易规则为基础,解决争端,反对单边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这显然是一种相对中立和理想化的标准,代表了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的共同利益。这里的“极好”意味着回归规则、重建信任、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摆出三个标准意在说明一份真正“极好”的协议,不可能完全是某一方的单方面标准。它必须是在WTO等多边框架下,找到中美双方最大利益公约数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需要兼顾各方利益。
问题二就自然出现了:这样一份“极好的协议”在什么情况下才可能产生?当然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平等协商,另一条是威胁恐吓。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挑起关税战开始,到二任的变本加厉。
美国显然是选了第二条路: 通过单边加征关税、科技封锁、金融制裁等手段,以实力地位迫使对方就范。
从特朗普第一次挑起关税开始,中国始终是采取有限对等反制的措施,其用意不言自明。不想扩大争端,走平等协商的路径。只是特朗普二任开始对全球各国普征关税,直接威胁全球供应链稳定和经济增长,中国才不得不祭出关键矿产的管制办法,而且这个办法还是向美国半导体管制办法学的。目的当然是想让特朗普长点记性,给点教训。这样的办法不是只你能用,中国也能用,而且其它国家也能用。
就目前来看,暂缓执行追加关税可能就是最好的。为什么?因为“暂缓执行”的本质就是“威胁恐吓”路径下的一个暂停状态,而非“平等协商”的成果。它意味着威胁的武器(关税)并未被放弃,只是暂时悬在空中。这种状态下的任何进展都是脆弱和不稳定的。
在当前双方互信严重缺失、核心立场难以调和的背景下,一个能避免局势立即恶化、维持现状的“停火”协议,相比于谈判破裂、关税战全面升级的灾难性场景,确实可以被称为“最好”的现实选择。它是一种“次优解”,避免了“最坏”,但远未达到“极好”。
如果美方不能从根本上放弃“零和博弈”的思维和极限施压的手段,无法就“什么是极好”以及“如何实现极好”这两个根本问题达成战略共识,那么,维持一个“不进一步恶化”的现状——很可能就是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所能期待的最好局面了。
特朗普的大嘴从来就是语不惊人誓不休,而上面的这番道理他可能压根就想不到,也不会去想。就美国的这副德性,真正的“极好”,道阻且长,特朗普任上达成,一个字: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