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敢偷!差点吓死,监控曝光,差点笑死
作者 | +L
来源 | 视觉志
继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之后,松弛的法国人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他们的自由随性。只不过这一次,剧情的上演从塞纳河畔的浪漫,转向了一场荒诞滑稽的犯罪案。
10月19日,卢浮宫被盗的新闻传遍全球,8件价值8800万欧元的藏品不翼而飞。
与事件的重大性质相反的是,这起令人瞠目结舌的盗窃中,窃贼却轻松得如同探囊取物:据巴黎检方消息,四名嫌犯利用升降设备从外部阳台潜入室内,仅用7分钟,就抢走了9件拿破仑时期的珠宝。
整个过程简单粗暴得令人难以置信。作为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竟然以如此简陋且迅速的手段,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偷盗?

新闻漂洋过海来到中文互联网,被网友们锐评,“高端的盗窃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方式”“比我大麦抢票还丝滑”“拍成电影都会被吐槽假”。
一时间,卢浮宫的被盗珍宝价值与其安保疏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焦点。
而这起荒诞得可以入选2025年度离谱新闻的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上演得如此荒谬?松弛的法国人又该如何处理?

惊天七分钟
时间定格在当地时间早上9时30分,卢浮宫刚刚开馆半小时,正值观众陆续进入博物馆的时段。
7分钟——一个普通电影的开场时长。窃贼没有闯火门,也没有喷烟幕,而是劫持了一辆挂有升降平台的搬家卡车,将它停靠在博物馆靠塞纳河一侧的施工区。

两名身穿黄色安全背心的窃贼,伪装成普通施工队员,将平台升至二楼阳台,悄然攀爬进阿波罗画廊——卢浮宫最华丽的长廊,这里陈列着法国王室与拿破仑时代的珠宝,皇冠、项链、耳环,每一件都是历史与艺术的浓缩。
窗玻璃被圆盘切割机切开,展柜被砸开,像鬼魅般迅速得手藏品后,升降梯又从博物馆的外墙落至地面,窃贼和两名接应同伙汇合,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
整个过程不超过7分钟,快到让人怀疑这到底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行动,还是一次偶然的运气。

法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委员娜塔莉·古莱特表示,这对法国来说是一次“非常痛苦”的事件。“我们都感到失望和愤怒,”她说,“很难理解这件事怎么会这么容易发生。”
藏品失窃后,阿波罗画廊的警报系统被触发。现场游客听到玻璃破裂声与警报声,被工作人员迅速疏散。随后,这座每年接待数百万游客的博物馆紧急发布闭馆声明,并表示已预约参观的游客可以全额退款。
不少游客受到了惊吓。据《巴黎人报》与法新社报道,在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听到一声不同寻常的巨响,沉闷而带有金属声。进入画廊后,她看到“两名惊恐的游客”,接着看到“其中一名罪犯转过身,手里拿着一个我以为是电锯的东西”。她冲同事们大喊出去,其中一人用对讲机发出了警报。
一位旅行博主用镜头记录下现场一众游客穿越博物馆大厅、奔下大理石阶梯的惊险过程。一位Vlog博主称自己在洗手间被工作人员通知到大堂集合,“非常狼狈地被赶出来了”。
当然,也有许多游客凑热闹的心十分强烈,迟迟不愿散去,在卢浮宫外围得水泄不通。

现场围观的路人和媒体依然能看到这辆被警戒线围起来的作案卡车,梯子高高升起,直通博物馆南侧二楼阳台——是的,窃贼甚至来不及处理作案现场。
扬长而去的窃贼们成功偷走 8 件藏品,包括法国末代皇后玛丽·阿梅莉王后的蓝宝石套装中的王冠、项链和耳环,拿破仑第二任妻子玛丽·路易丝王后的祖母绿套装中的项链和耳环,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欧也妮皇后的圣物匣式胸针、珍珠冠冕以及蝴蝶结襟花胸针。

据巴黎检察官贝库奥说,窃贼在逃跑过程中还掉落了第 9 件珍宝——欧也妮皇后王冠。虽然王冠被找回,但发现时已有所损坏,其损坏情况还需等待评估。
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估计,这些被盗藏品的损失高达 8800 万欧元,折合人民币达 7 亿多。当然,“除了经济价值之外,这些文物还具有无法衡量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法国文化部在声明中补充。
目前,据法媒报道,两名涉案嫌疑人已于 10 月 25 日被逮捕。

人不是第一次? 安保系统的裂缝
仿佛从电影《法外之徒》中走出来的完美盗窃:4 名嫌犯在 7 分钟内,以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方式,偷走了8件价值连城的珠宝。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整个过程中,安保系统如同摆设。
法国文化部在事后声明中称,当时安防警报正常响起,在展厅附近的5名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联系了警方,并第一时间进行现场疏散,保护了大量游客。
幸运的是,在这次事件中确实无人受伤。但显然,警报并没能保护被盗走的藏品。
10月22日,卢浮宫馆长德卡尔在接受参议院文化委员会质询时承认,卢浮宫的外部监控系统确实存在缺陷。但她也辩解称,“目前阿波罗画廊的安保系统运行良好”,包括所有警报系统。
她把问题的焦点指向卢浮宫的外部。不完善的外部监控系统和薄弱的周边保护,成为让他们“没有提前充分发现盗贼到来”的理由。“虽然有一些周边摄像头,但它们都老化了,并且数量无法覆盖卢浮宫的所有正面”,而在发生盗窃案的阿波罗画廊一侧,“唯一的摄像头朝西放置,因此无法覆盖被闯入的阳台。”
法国内政部部长努涅斯补充说,警方巡逻主要集中在卢浮宫人潮涌动的中央入口附近,没能覆盖到窃贼进入的施工区。文化部部长达蒂在接受国民议会提问时,也倾向于提及公共道路监控的问题,因为窃贼是利用停在外面的升降梯卡车进入博物馆的。

事实上,施工区域围挡后的临时通道,确实因为摄像头和警备力量的疏漏,成为了安防盲区。但卢浮宫内部的安保系统,更是长期布满漏洞。
《纽约时报》报道,就在案发前,一份尚未正式发布的审计报告被泄露给了法国媒体。报告揭示出一个惊人的漏洞:卢浮宫北侧展区有近四分之三的区域没有监控覆盖,而主展厅中也有三分之一处于盲区。偏偏,这起盗窃就发生在那片最该被保护、但监控最薄弱的地方。报告中有一句话格外刺眼:卢浮宫的安保系统升级“严重滞后”。
法国工会文化部门总书记弗里切更是批评说:“如今整个博物馆的监控系统已彻底过时。”
设备问题只是表面,真正让人不安的,是系统性疲态。审计报告同时指出,随着参观人数的持续攀升,卢浮宫的技术设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老化,维修和升级的投入早已跟不上磨损的节奏。近两年,设备老化导致卢浮宫两度“被迫关门”— —一次是“巴黎的那不勒斯”特展,一次是纪念18世纪画家克劳德·吉洛的展厅。
在基础技术设施的疏漏之外,安保人员的缺失,是另一道被忽略的裂缝。
有游客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提到,通常进入博物馆之后,每个房间都会有一个工作人员看守,但那天早上房间里一个人都没有。而据《巴黎人报》报道,案发时负责阿波罗长廊的安保人员正在处理游客纠纷,未能及时响应警报。
卢浮宫博物馆工会的调查显示,安保机构人员在十年内减少了25%。内部的工会负责人透露,卢浮宫安保人员从2014年的994人削减至2023年的856人。今年6月,卢浮宫员工因“过度拥挤和长期人手不足”举行罢工,安保压力可见一斑。
工会表示,博物馆的技术与人力问题——尤其是安保人员短缺——多年来基本未获解决。但卢浮宫激增的参观人数和短缺的安保工作人员已然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
技术老化、人力不足,这些连锁问题共同导致法国博物馆的安保系统裂开一条缝,向犯罪分子传递了有机可乘的信号。
在卢浮宫失窃的第二天,法国又一博物馆成为盗窃目标。朗格勒市政厅在 Facebook 上发消息称,法国光之屋博物馆在10月20日夜间到21日期间遭到盗窃。
此前,今年9月17日,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遭到抢劫,一些展出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矿样本被盗走。9月4日,法国西南部利摩日的阿德里安·杜布谢博物馆失窃,丢失三件中国瓷器。去年11月20日,四名窃贼在光天化日之下从巴黎涅克·杰博物 馆盗走了鼻烟盒等七件藏品。
法国文化财产打击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法国博物馆盗窃案在2015年达到峰值31起,近十年平均每年19起,2023 年有9起,2024年攀升至21起。
法国的博物馆,似乎正陷入一场“失窃风暴”。“我们很清楚法国的博物馆很脆弱。” 法国内政部部长努涅斯说。

而这也不是卢浮宫第一次被盗。1911年,《蒙娜丽莎》被一名伪装成馆内工作人员的意大利木匠藏在外套下偷走,直到两年后试图卖给一家艺术商店时才被抓。 那场失窃让这幅画从“馆藏之一”,变成了“世界上最出名的微笑”。
此后,卢浮宫几乎每隔十几年就会传出“小偷潜入”的消息。1983年,两件文艺复兴时期的展品被盗,直至40年后才追回;1998年,一名窃贼在将柯罗的《塞夫勒之路》从画框中取走,至今下落不明。
而1998年的失窃事件也促使博物馆采取了更严格的安保措施。虽然被盗的风景画至今仍未寻回,但博物馆几十年来确实没有再发生过失窃——直到这次。
而这次卢浮宫劫案的成功,恰恰在于它利用了最原始的漏洞:疏忽和懈怠。法国文化部长达蒂称,在今年初由总统马克龙宣布的卢浮宫整体改造计划下,博物馆正在部署新的安保体系,包括新一代的监控摄像系统、入侵检测系统以及新的中央安保指挥中心等。这项工程预计将耗资高达9.3亿美元。
只是,当一座博物馆需要“重建安全体系”,它要修复的,可能不仅是摄像头、警报和玻璃墙,更是人们对文化安全的信任。

闹剧之外还有闹剧
当警方封锁卢浮宫、法国内政部紧急召开会议、媒体质疑这场荒诞闹剧背后的疏漏时,另一场狂欢正在互联网上上演。
社交媒体的首页被“卢浮宫被盗”的热度占领。网友们争相晒出自己过往参观时拍下的那几件如今已经消失的宝物,有人配文说:上周去拍的照片,没想到成了他们的遗照。有人感叹:我和窃贼思维同频了,拍到的好几个都被偷了。

针对这场盗窃案的吐槽段子更是玩出了花。时值秋招季,应届毕业生们在折磨中苦中作乐——“感觉秋招HR对我审查的认真程度,比卢浮宫安保对抢劫犯还高。” 这句话迅速登上热帖榜单,获得无数认同。
另一句流行的网络句式则是:“感觉抢劫卢浮宫要比××容易”,空格中可以填下任何生活困境——找工作、升职、考雅思,或是考研。对年轻人而言,世界的荒诞从未如此具象化。


闹剧也蔓延到电商平台。拼多多的饰品店上架了售价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的“卢浮宫祖母绿项链”,商品详情图堂而皇之地放着网友拍的博物馆真迹照片,有些店铺的收藏量高达两三千,拼单量也有几十到几百。
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挂着多个“卢浮宫珠宝”售卖链接,标价从99万元到9999万元不等,配图多为盗窃现场截图或 AI 伪造图像。商品文案写得一本正经的抽象——“95 新、保存完好,低价急出”“昨天刚从巴黎得手,价高者得”。
毫无疑问,这些“珠宝”全是假的,但在全民狂欢的情绪里,真假似乎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这场流量盛宴。

在外网,这场集体狂欢更是变形。事件一出,TikTok 上便涌现各种抽象短片。有人假装劫匪开直播,用解说的口吻解释卢浮宫的珠宝是怎么被盗的;有人用 AI 生成自己佩戴被盗珠宝,在卢浮宫行走的视频;还有人用Sora制作了劫匪第一人称视角的Vlog,轻松得像是探店视频。大家绞尽脑汁、用尽创意,参与到这场全民嘲讽中。
“我会穿什么去抢劫卢浮宫”成为 TikTok 上的热门话题,仿佛一场“卢浮宫 OOTD 挑战”。还有网友直接 cos 劫匪,穿上黑衣黄马甲花样展示“卢浮宫珠宝”——而黑色头套、黄色施工马甲、祖母绿王冠也被调侃为今年万圣节最热穿搭。

在巴黎街头,有视频创作者前往卢浮宫外拍摄购物分享,镜头扫过警戒线与闪烁的警灯,与从包里拿出物品侃侃而谈的轻松氛围对比而言,显得无比讽刺。
一起严肃的失窃案,在网络的镜像中不断被拆解、重组、娱乐化;严肃的叙事被分解成段子、梗图、AI 视频;公众情绪的紧张、重压被转化为轻盈的笑声。
这种看似冷漠的戏谑,或许正是对这场闹剧般的失窃案的超现实主义回应:现实的荒诞,最终被荒诞本身消解。

卢浮宫那扇被打破的窗户,也被法国媒体戏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窗户”。许多人来到这里和窗户自拍打卡,媒体预测,这里或许会成为巴黎的新旅游景点。
当我们下次站在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下,满脑子可能不再是《蒙娜丽莎》《汉谟拉比法典》《自由引导人民》,而是这里曾被4人、7分钟、升降梯和摩托,偷走了8件珍宝的荒诞闹剧。

回归事件本身,劫案仍在调查中,被盗藏品的去向仍然成谜。离谱的卢浮宫失窃案为全世界敲响了警钟。我国文物局在卢浮宫失窃后的第三天,发布了《关于加强博物馆藏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该事件可能推动欧洲各遗产地、博物馆及文化场所重新评估他们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危机应对机制。
基于《蒙娜丽莎》被盗事件,去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演了《神偷奶爸》小黄人在卢浮宫偷窃《蒙娜丽莎》的桥段,带着“法国式幽默”的自嘲让人会心一笑。没人想到,一年后,戏剧再次照进现实,成为了荒诞的注脚。


监制:视觉志
作者:+L
视频号:视觉志



视觉志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