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第五轮谈判果然又是一个双赢局!贝森特话中有话,背后在玩什么套路?
在中美双方的经贸团队还没开谈之前,笔者依据自己的观察与推演,在10月24日写了一篇分析性文章,题目是“中美第五轮经贸博弈:白宫的软件与中方的稀土互掐,结果将会如何收场?”。在文末,笔者给出了这种互掐妥协后的结局,也即“以建设性的展望而结束,斗而不破,问题延期,双方双赢,白宫以取消它的对华软件出口限制交换北京对稀土出口限制的取消,以让中美经贸关税战继续延后3个月。”
现在,中美双方在吉隆坡的谈判已经结束了,两个团队所达成的阶段性协议也准备交给30日的习特会作最后的拍板。
从中方贸易代表李成刚和美方财长贝森特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心情和表态上看,中方称已就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美方称已达成了“非常实质性的框架”,双方都认为自己可以向上交差了,果然又是笔者事前预料的那种双赢局。
在李成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那番不卑不亢、充满斗志,对斗争而来的胜利成果极为自信的话之后,他赢得了网络舆情的一片喝彩。
美方的贝森特对中方斗争而来的胜利成果也是话中有话地洋溢着自己的喜悦心情。
在向上交差时,李成刚与贝森特都觉得自己一方的经贸团队谈赢了,并心满意得起来。
这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双赢局?贝森特的话中有话到底又在玩什么套路?
很显然,表面上的洋洋自得远远不如实际交易的结局那么残酷。一方赢在了面子上,另一方却赚足了自己的里子。
(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前排左)会谈结束后离开会场。他形容,这次会谈“为两国领导人会晤奠定非常积极的基础”。(路透社)
)
还是冷眼、理性地看看中美双方对这次会谈成果的各自表达吧。
中方称就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美方则形容达成“非常实质性的框架”,预计将避免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
这里的基本共识,这里的实质性框架,这里的阶段性解决方案,到底在交易着什么?是不是将避免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这么简单?
显然不会。
里子来了。这里是双方协商争吵的交易清单。
据彭博社等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星期天(10月26日)上午在会谈结束后称,双方讨论了农业采购、TikTok、芬太尼、贸易、稀土,以及整体双边关系等议题。
谈的怎么样?谈出了什么结果?
贝森特称这次会谈“具有建设性、范围广且内容深入”,“为两国领导人会晤奠定非常积极的基础”。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实际上已被搁置”;贝森特预计,中国将大量采购大豆,并延迟全面管控稀土;同时也说,美国不会改变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
也就是说,美方用“取消了它们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交易到了“中国将大量采购大豆,并延迟全面管控稀土”,以及美国不会改变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
当然,这只是贝森特的一面之词、一家之言。
中方又是怎么评价这次会谈的成果?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星期天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双方就众多议题进行了建设性探讨,“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
具体谈了什么,又谈出了什么结果?
中方的披露是,双方讨论的议题包括造船业301措施、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芬太尼关税和执法合作、农产品贸易、出口管制等。谈的结果是,双方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并同意进一步确定具体细节,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
从中美双方对会谈内容和结果的各自披露上看,双方经过广泛、深入、建设性的交锋与争吵,在斗而不恼、相互妥协、维护大局的基础上,叫停了中美经贸冲突的进一步升级,乃至全面的失控与脱钩。

妥协的结果就是在中美贸易战上初步达成了一个“阶段性的解决方案”,避免了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及其经贸往来的全面脱钩。
至于这个阶段性的解决方案到底是什么面目?估计还要等到30日的习特会上才能最终揭开。
不过,中美双方交易的一些细节性成果从贝森特的话中有话中也还是可以被一些分析人士猜的八九不离十。
南洋理工大学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称,中方可能承诺增加美国农产品和天然气进口、购买波音飞机、加强在芬太尼问题上的执法合作,并在稀土管制方面有所松动;与此同时,美国在高科技出口管制等领域“恐怕也得有一定承诺”。
如若是这样的话,也还就真的应验了笔者事前分析的那样,白宫的软件与北京的稀土互掐,互卡脖子,各自松手,问题延期,维持和局。只不过中方满足了美方事前想要的一些东西而已。比如,特朗普的大豆购买、北京对稀土限制的松动等。这就是贝森特话中有话背后所玩的套路,先是大棒恐吓、接着切香肠,从里子上获取美方的“实惠”。
事情在那里明摆着,诸君还是自辩吧。
2025年10月28日论道书斋胡显达



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