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那个买单的人?

文:蔡垒磊
昨天我在财商日记里写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定价,是主观的,它取决于定价者的支付能力,以及被定价者的不可替代性。你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和大众觉得你很有价值,跟你事实上能拿到不错的回报之间,是不相干的。
比如你在一家盈利没那么好的公司里,不管你会多少的技能,不管工作做得多好,都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你的上限就是老板的利润上限——本来就挣点辛苦钱,除开其他员工,再除去各项其他成本,就算老板再认同你,也不可能贴钱雇你。这就像你就算是刘亦菲或是范冰冰,在村里依然没戏,因为村里条件最好的小刚,就是那么个水平,你是无法获得更多回报的。
所以重点是,你要先选对你的交易对象,他必须先拥有支付能力,然后才是支付意愿,否则就算再有意愿,能力摆在那里,那就是没用。在有支付能力的前提下,你针对这个特定人的需求,做到100分而不是99分(这个差很远,因为会有很多人能做到99分),那你就有戏了。所以我说以家庭主妇为例,你会做饭,会洗碗,会洗衣,会教育小朋友,会这会那,结果是大众认可你很有价值,但其实完全没用。因为大众的支付能力就在那里,你的这些东西,不过是给一个“普通劳动力”节约了支付成本,但在那个有更强支付能力的人看来,这些“省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不值一提,一个不作的花瓶,已经比你上面所有的价值加起来还高了。
所以你一定要知道,谁是那个买单的人?你到底要跟谁交易,才能获得更高的主观定价?想清楚了对象,再去看那个特定的人的需求是什么?去做到100分而不是99分,就可以了,其他的价值都可以忽略不计,你会也好,不会也罢,都是细枝末节。
职场里也是一样,你要找到那个能“定义问题”的人,找到了以后问问自己,他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我做到100分了吗?而不是纠结你自己在“符合公司规范”里到底是不是每项都无可指摘——“无可指摘”是不能帮你拿到更高的定价的。
有权力定义问题的人,你迟到可以说你是因为前一天工作到凌晨,说你是在自己的高效时间段努力;你得罪了客户,可以说你是在筛选客户,在节约自己的精力到更重要的事情上。重点不在于你的行为,而是眼前的这个人,他有没有权力去定义问题?他产出了多少价值?如果那个有权力定义问题的人产出的价值非常大,那你是不是能帮他解决他最想解决的问题,为他创造更大的价值?
重点是为“他”个人,明白了没?如果他最大的需求就是要你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你就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但这并不总是这样,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这样的卡拉米再怎么创造,对公司的价值都是不值一提的,但他高啊,你只要为他解决了问题,解放了他的精力,那他能为公司创造大得多的价值,效果不也一样吗?
如果可以做到,你的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如果不可以,你就算一切都符合公司规范,也一辈子都拿不到更高的收入。
所以很多人从一开始就错了,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不公平,有人靠拍马屁成功,有人靠装加班成功,有人天天不来公司还是成功,为什么?为什么自己从来不犯错误,老老实实,又这么勤勉,却比不过这些人?那肯定是他们私底下违背了竞争道德,或者在进行一些台面下的小动作,否则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
其实就是你没有找对那个能定义问题的人,你没有为那个人服务,你创造的价值,不是那个人要的,所以你做的其余一切都是无用功,创造的价值也永远都不值钱。
(完)
..................................
Tips:如何不开户交易美股和黄金:「链接」(点击蓝字,查看详情介绍)



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