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德公司的报告,我感觉闹不好也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

【本文由“星辰大海路上的腹黑兔”推荐,来自《兰德公司建议美国支持中国“渐进统一”》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10月份发布的这份研究报告,主要通过对比美苏冷战以及对美国政策及智库观点和中国政策文件的分析,提出在激烈的对华竞争中寻找稳定机制。主要观点是,两国要找到一种稳定的“现状共存”(stable modus vivendi),以形成有助于避免危机和冲突的“稳定平衡”(stable equilibrium),并为开展适度合作创造空间。

报告最终提出了六个缓解中美竞争的稳定要素:

1. 明确美国在竞争中的目标,使用明确拒绝“绝对胜利”(比如拜登执政时期的“竞赢”)的语言。美国可通过持续传递寻求稳定核心前提的信息——相互承认合法性——为“稳定竞争”过程奠定基础。

2. 重建高级官员之间的可信沟通渠道。拜登政府曾让高级官员定期沟通,努力解决争端和避免危机升级。然而,这些努力成果有限,美中外交渠道仍受限。特朗普2.0应寻求在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领域建立多条相互重叠的高层沟通渠道。

3. 改善双方危机管理的实践、联系和协议。这有一定的挑战性,取决于双方对危机管理机制的兴趣大小。初期目标可限于建立类似于1972年美苏《海上事件协议》的谅解协议。

4. 寻求具体的新协议。结合公开正式签署的协议和工作层面的谅解,以限制美中网络竞争。美国可提议就网络行为标准展开对话,可以从最具潜在危险的行动入手,比如在非重大战争情况下破坏关键基础设施的行为。

5. 宣布相互接受战略核威慑,并愿意放弃威胁对方核威慑安全的技术和原则。中美核军控官员曾在2023年11月举行初步对话,新举措可在此基础上展开。

6. 在共同利益或人道主义关切的问题上寻求适度的合作项目。大多数关于中美关系的分析都呼吁两国在全球议题上开展合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无法真正共同行动,部分原因是双方强烈的不信任。美国需接受一些合作项目可能会提升中国影响力,合作对其自身有益。

总体上,报告借鉴冷战美苏缓和政策的经验,但又不照搬冷战时期的策略。报告虽然提到要积极维护的美国的利益,但也不建议美国政府效仿美苏冷战时期那种对在经济和政治上对苏联的极限施压。其防范零和陷阱的口吻,和通过“稳定竞争”实现现状共存的建议,也值得肯定。

~~

总体思想我感觉闹不好也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